第1259章 大驾西巡(2 / 2)
而在诧异惊叹之后,他们又不免转为兴奋喜悦起来,虽然只是远远观望几眼,但沈大将军那英武俊美的形象却令他们记忆深刻。
人总是一种视觉动物,肉眼看来的美态便下意识觉得其人品德必然也是高贵仁厚,反之一个相貌丑陋凶恶的人,每每会令人敬而远之,印象不佳,只能通过更深入的接触才能明白,原来这个人也是一个品性纯良敦厚的好人。
这也谈不上浅薄与否,毕竟就连孔子都有以貌取人的时候,圣人尚且如此,何况寻常人。
在场多数人也并没有与沈大将军深作接触的机会,眼见其人俊美姿态远异于旧年所见那些满脸凶戾的豪强霸主,一个个便都笑逐颜开:“大将军固是仁美表率,更难得麾下王师忠勇兴盛,大概苍天悲悯三秦父老旧年血泪苦痛,降此贤人兴创仁治……”
灞桥西向未久,长安城便已经依稀在望。启泰四年王师收复长安,当时一片残破城邑,虎狼狐鼠窜行其中,早已无复旧年盛态。可是如今又过去了两年的时间,长安城的营建也已经极具规模。
如今君王居江表,行台在中州,长安城这个故汉西都便不好定位。在恢复建制、进行规划的时候,考虑到关中在整个天下大势中的重要地位,沈哲子亲作指示将长安城在制度上比拟江东的京府,规模上则比照建康,将之作为关中乃至于整个陕西的绝对中心进行营造。
如今的长安新城一如洛阳择地重建,至于旧城则稍作修缮,作为雍州刺史府并新组建的关西大军的大本营所在。
长安城的整体规划倒是宏大,但目前天下还远远称不上是安定,加上中州的洛阳还在继续营造着,目下的行台在供养大军之余,也很难同时展开众多大建项目,所以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长安城仅仅只是修建了一部分内城区域。
但就算如此,新进落成的城池也已经是整个关中最大的城池,宏大格局已经端倪可见。
行入长安城后,沈哲子便入住城内京兆官署,一路舟车劳顿,也并没有即刻便召见宴请一众入拜的属官并乡贤们,先是小作休养,仅仅只是接见了桓宣、江虨并李充等数人,大概了解一下三辅如今的经营状况。
桓宣主管关中军事,特别是军府和整个关西军的创建,虽然过往也要定期向行台奏报进展情况,但诸多细节总也比不上面禀来的翔实。所以入府之后,他便向大将军详细介绍了此一类的情况。
“目下关内诸郡悉平,弘武萧将军更是远行陕北,威慑上郡……至于军府督建,如今也已经大成规模,凡关内诸郡县之内,并设军府三十余,军户带甲之士将近九万之众,虽不可称以雄军精锐,但镇戍关陇、安境守土已足……”
沈哲子认真倾听着桓宣的汇报,不时询问一些细节,对于关西军的营建也是非常的重视。
行台壮大至今,军事上的创建也是几经转折。像最开始北进涂中、营建梁郡的时候,沈哲子麾下班底主要还是来自江东,吴中几郡的乡人子弟,还有就是早年攻杀王舒时所得的江州兵户,包括原本历阳的流民兵。
之后北上收复寿春的淮南都督府时期,麾下军队再得扩充,江东子弟已经不为大军主流,但也还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了水军之中。
倒不是说江东子弟不可用,兵员素质不如北方,实在是若再穷征江东之卒,离乡远戍,士气方面难免低迷,而且成本也实在是太高了。反倒不如就近中原征发卒众,那些流民中广有勇力,足以为用,而且散于郊野又是一桩隐患。
这其中改变最大的还是之后中原大胜、击败河北石堪之后,沈哲子又兼领徐州,麾下兵力一达几十万之巨。
行台数年,数量上的实力增长并不大,主要还是消化所得、整顿内部,其中便伴随着大规模的裁军。
一方面劳战十数载,那些士兵们虽然久经战阵变得经验丰富,但体力的下滑和旧卒的消耗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行台疆域越大,对地方上的控制也迫切需要一个可信的团体,沈哲子不愿大规模引用地方乡宗,那么只能倚重这些出生入死的旧卒。
将士老龄化,军队的建设出现断层,这是任何一个政权都要面对的隐患。特别是在永嘉之后这个大乱世,几个胡虏政权的兴衰俱都与此有关。
像是石勒早年以奴隶出身、麾下旧班底自有十八骑之称,初时为贼、继而为寇,转战河北,遂成霸主。但是羯国在石勒的后期其实隐患已经彰显出来,那就是没有一个稳定兵源的补充,而且原本的班底也都盘结起来,开始内耗。
就在原本的历史上,羯国虽然没有经历过淮上的大溃败和长达数年的分裂内斗,但石虎上位之后其实力量也是一路衰减的。原本跟随石勒纵横河北、扫灭四方的强大军队似乎凭空消失了,而石虎累次用兵于外,也都多有大败。
像是后世许多人所吹嘘的羯国黑槊龙骧军,也真的只是字面上好看,或许武备强大,但被麻秋这个败家玩意带到凉州之后,遭到谢艾率领的凉州军重创,几乎一战尽覆。
这些前后截然相反的表现,背后便是军事建设的衰弱,旧年战卒泰半凋零,战斗力下滑严重。石虎虽然以武起家且以暴虐著称,常情以论应该不会如此怠慢武备,但他面对一个最大的困境,那就是没有足够的兵源。
对于称霸北方的羯国而言,这似乎是一个比较可笑的论调,但石虎有一个最大的心结就是他不信任晋人,这就造成了对北方晋人的死命打压与奴役,但却不敢引为重用。
而羯族本身便不是一个大族,体量上跟北方的晋人更是无从比较,再加上石虎夺国也给他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到了石虎的后期,似大实虚,一次东宫力士的内乱,从关中一路打到河洛,席卷半个北方,还要靠着氐羌这些外族才能平定下来。
石虎死后,氐羌西归,羯国武力更加虚弱,晋人武装才再次得以上台,这其中最具代表的自然就是李农一系的乞活军。而冉闵之所以上台,与乞活军的支持关系莫大。
反观东晋朝廷,其实也是每当北方有乱,南方便势大一段时期。特别是胡亡氐乱、前秦崩溃的时候,北方之乱更甚永嘉,大量晋人南逃,又给南方补充了诸多兵源。但是随着北魏汉化,局势越稳,南方政权丧失了流民兵这一最大的兵力来源,军事上便一路走衰。
沈哲子所以重视关西军团的创建,所用还不在当下,而是一种居安思危的布置。事实上随着行台军事制度越趋完善,目下的兵力构成不提更远大的目标,统一南北是绰绰有余。
所以关西军团的创建并不是当务之急,而是他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个后备力量。一支武装力量想要大放光彩而又不失控,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酝酿孵化期。
特别是开创者之后的继任者,本身便威望稍逊,他们所需要的是制度之内的稳定强大,而非凭借个人威望与魅力号召下的超常发挥。
随着关中渐渐稳定,行台其实已经开始筹划之后北伐的最重要目标,那就是北上彻底剿灭羯国石虎政权。而关西军府的创建满打满算不到两年的时间,肯定不可能大用于这一场大决战的战事中。
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彻底平复关陇乃至河西、还是继续远击北方诸胡,关西军团肯定会在其中大放异彩。
虽然眼下对于关西军不报太大的希望,但沈哲子对其未来却是充满信心,而且关中这些军府虽然整体还不堪用,但框架既然已经搭建起来了,也需要集中培养一批精锐的中坚力量。
所以在听完桓宣的汇报之后,沈哲子先是表示满意,然后才又说道:“军府即成,也该稍作磨砺。我今次西来,还有一项事务,那就是行台已经决定,于关中各军府内优中择秀,再组一支新的精军,与之前四军并设。稍后还请桓侯再劳一程,通告各府。”
桓宣闻言后便点点头,对此倒也不感意外,关中久乱之境养成民风彪悍,稍加训练磨砺,便是精勇之选,立足于此再组建一支与奋武军等并列的精锐之军,也是当然之选。而且这样一来,也有助于对关西军的整体整合与把控。
讲完了这些,沈哲子才又提起对桓宣的新安排,那就是离开关中返回行台,以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而担任胜武军新的将主,同时以秦州刺史郭诵代替桓宣担任雍州刺史,陇右都督庾曼之正式担任秦州刺史。
对于这个安排,桓宣倒并无抵触,早在西征之前他便明白自己留镇关中也只是分功压阵,而且他近年来日渐年高,已经不再适合担任如此庶务繁忙的陕西方伯,能够在最尊崇的时刻急流勇退,而且还是担任胜武军这样超然军队的将主,也实在是优厚至极的安排。
沈哲子也并非凉薄之人,桓宣既然如此明知进退,他也就不吝优待,除了给桓宣荣高安排之外,新进组建的这一支关西精锐,第一任军主准备由其子桓戎担任。如此一来,桓戎便一跃成为与萧元东等人并列的行台嫡系中坚战将。
军务商讨完毕,天色也已经彻底黑了下来,这才算是沈哲子的私人时间,将留镇关中的沈劲等人召来进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