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倾销(2 / 2)
“可是……”
萨迪还想说点什么,海因茨尔打断了他的话头,说道:“各位,我想我们不应当跑题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应对中国人的搅局。我认为,中国人可能存在着严重的倾销行为,他们在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市场上销售自己的产品,而这种不道德的行为损害了我们大家的利益。”
“海因茨尔,你说中国人倾销,有证据吗?”莱斯特问道。
海因茨尔道:“他们的报价单,难道不是证据吗?”
“这可不够,要指控他们倾销,必须要证明他们在慕尼黑报出来的价格低于他们在中国国内的销售价格,否则是不足以称为倾销的。”萨迪说道。
所谓倾销,简单地说就是厂家把东西打折贱卖,以抢占别人的市场。但各家厂商的生产成本不同,单纯看一家厂商的产品价格比别人低,并不足以证明这家厂商在进行倾销。国际上认定倾销的标准,是企业在海外市场上的报价低于其在本国市场的报价,比如中国企业生产的一台设备在中国国内报价是100万元人民币,约合12万美元,如果它在国外的报价是11万美元,那么就属于倾销,而如果报价是13万美元,就不属于倾销。至于西方企业生产的同类设备报价是20万还是40万美元,都不能成为指控中国产品倾销的证据。
“据我所知,中国人生产的175吨自卸车,在中国国内的售价是 300万元人民币,按汇率计算相当于35万美元。而他们在展会上的报价是48万美元,所以很难说他们是在倾销。”莱斯特说道。海菲公司与罗冶有过长期的合作,虽然现在合作已经中断,但有关罗冶的情况,莱斯特还是有所了解的。对于罗冶能够以35万美元的低价在中国国内销售自卸车,莱斯特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事实就是如此,他也没法说谎。
海因茨尔冷笑道:“这恰恰就是中国人的阴谋,他们操纵了人民币的汇率,使人民币大幅度贬值,从而赢得了贸易上的优势。不要忘了,当年日本人就是这样干的,他们低估日元的币值,以换取贸易竞争力。”
“你们德国当年不也是这样做的吗?”拉苏尔毫不客气地揭露道。他们这些销售人员,关系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基于同行是冤家的原则,他们互相不买账,但另一方面,大家都是干销售的,又有些同命相怜的感觉。这就使得他们可以凑到一起商量事情,但商量的过程却充斥着唇枪舌剑。
“呃,这一点我并不否认,不过我们已经纠正了这种不合适的做法。”
海因茨尔略微有点窘,事实上,早些年西德马克也是低估的,这使得西德获得了不少贸易上的优势,对战后德国的复苏也发挥了很大作用。1985年的广场协议针对的并不只是日本,德国也被要求提高本币的币值,德国也因此而遭受了一些损失。正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海因茨尔对币值问题非常敏感,并一下子就意识到了中国产品竞争力的来源。
莱斯特没有海因茨尔那样的感受,他问道:“海因茨尔,你的意思是说,我们需要再搞一次广场协议,迫使中国人提高他们的汇率?”
海因茨尔点点头:“正是如此。”
“我想,问题还没有严重到这个程度吧?”莱斯特皱着眉头说道。罗冶的自卸车并未对海菲公司带来多大的威胁,为了几辆自卸车就去搞一个新的广场协议,莱斯特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了。当初美国所以要搞广场协议,是因为日本人放出了“买下整个美国”的豪言,而中国迄今为止还是一个穷国,穷得让美国人压根就懒得关注。
“海因茨尔,这应当是财长们考虑的问题吧?我们只是一个商人而已,需要考虑汇率这样大的事情吗?”拉苏尔也质疑道。
海因茨尔道:“我觉得我们应当向欧盟提出这样的要求,由欧盟出面调查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的事情。如果他们能够把汇率提高到1美元兑换2人民币的水平上,他们的产品价格就和咱们一样了,届时我们将凭借我们的质量和品牌上的优势,轻易地击败他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