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十面埋伏 雪上加霜(1 / 2)

加入书签

这时期拥有迷之自信的韩琦在战略上有绝对的疏漏之处,不过好在他不是昏官,在一些细节上倒是没有落后。

这时期京城上四军各部的政策全面收拢了,进行了严管和集训。不得随便请假,不得离开军营逛窑子,不得喝酒,每天早晚点名,训练强度和巡逻强度翻倍等等等,各项政策哪怕有很大损耗,但理论上做了好过不做。

与此同时一直悬而未决的禁军换装政策,也在辽国集结军队的压力下被动从上四军开始了。

枢密院分别从工业司国企、曹集、叶庆华的工厂,密集性下了新式装备燧发枪和战术背心的订单。

但这仅仅只是开始尝试,暂时规模有限。因为老装备的处理,新装备拨款等等问题,在朝廷层面依旧是个很大的问题。尤其三司没有主政的现在。

就此一来汴京几大校场已经爆满,训练强度的加剧、让各军预约校场都要排队。

这些军官僚么也真的是够了,像是没有校场就不能训练一样。为此大雱没事的时候,也喜欢跑去最近的捧日军校场看这些大头兵训练。

“上刺刀!”

捧日军第七阵统治官一声令下后,这个土包子稀里哗啦的开始操作第一批新装备,显得笨手笨脚。

少数一些士兵的不正确行为,引起周围士兵的哄笑。

“肃静!肃静!”第七将对此形势很无语,大声道:“纪律……本将强调的纪律呢?你们这些满脑肥肠的蠢货,看到战友不正确要帮忙,要纠正,而不是嘲笑。”

这理论上说的没错,但看这些肥头大耳的捧日军不以为然的形势,王雱知道这些人废了,他们不是真的这样训练,而是见到王雱来围观,指挥官为了投其所好故意这么说的。

这不全怪他们,大宋京畿的军队大抵就是这样的。河北军系也差不多,西军与河东军系则稍好一些。

全部扭转不可能,一定程度扭转风气是可以做到的,但必须下狠手,必须有明确的路线和主心骨,有标兵、有领袖。

而这些现在都没有,仅仅一句口号的话,指挥官喊的时候自己也不信,所以不要指望取得好的效果。

装备还行。的确是新研发的装备,增加了刺刀。

以前是没有刺刀的,不是没考虑到,而是装上去也没用处,以前限于冶炼技术、工艺等各方面问题,燧发枪整体很脆弱,尽量只能小心使用,不当的用于近战只需一两下,整条枪就报废。

但现在却真的可以了,木材制作了托住枪管的材料便宜下来了,强度可以,枪管本身的质量也很好了。于是也就等于士兵同时拥有了用于近战的长兵器。

一寸长一寸强概念是真的存在,以往持有燧发枪后不可能在携带长兵器,只配有腰刀,那其实没多大用处,对抗骑兵、长枪兵长刀兵时候,从心理上就能造成自己士兵的胆小。

所以在资源有限,不能连发“突突突”的时代里,刺刀的确有它的用处。只需很少的资源投入,就能多出一些战法选择,总体提升作战效率。

“纪律……协调性统一性,你们这些大棒槌!”

指挥官一直在大喊,效果却没多少。反正王雱也管不了,就此没了性质,离开不看了。不能说他们太差劲,但他们绝对不是抚宁军也不是狼,不可想象把这样的军队成建制的拉至前线面临漠北那些近似于野狼的人是什么情况……

距离大魔王和韩枢密的沟通未果起,仅仅过了不到二十日。

十月九日是个值得纪念且应该载入史册加以警示的日子,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高丽人对宋不宣而战!

除了蓄谋已久在朝鲜海峡伏击,忽然性击沉工业司对长崎港输出的五艘工程船船、造成大量损失外。与此同时,高丽水军突袭大宋登州港,借助登州是海港,陆上防御薄弱的特点,三艘高丽船只伪装成商船进港,其后两百多高丽士兵发动突袭,杀死了几十个登州差人和军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