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舍我其谁二(1 / 2)

加入书签

“卿曾与朕言曰:青海三年可得小成之治,朕心虽甚慰,然,其实是不信的,却不曾想卿竟是说到做到,光凭此一条,便是能人所不能啊。”

太宗的女婿不少,出身远比赵文振显贵的更是比比皆是,可真要论及本事,那真就没一个能跟赵文振相提并论的,更难得的是赵文振还从不居功自傲,也不因遭了排挤而生怨。怎么看都是个完美到了极致的绝世好婿,太宗当真是越看越爱。

“陛下过誉了,此皆上有赖于陛下洪福齐天,下有三军将士用命。微臣实不敢贪天功为己功。”

谦虚可是种美德来着,在没有必要展露锋芒时,赵文振通常都是很谦虚的,尤其是在太宗面前,一贯都是如此,此时自然也不会有例外。

“哦?哈哈……,卿这可是又在拍朕的马屁了。”

一听赵文振这般说法,太宗忍不住便放声大笑了起来。

“微臣不敢。微臣不过实话实说罢了。”

拍马?那当然是要的,太宗的马屁不拍白不拍,拍了绝对不白拍,不把太宗拍舒服了,哪有调回京师之可能呢?这么个道理,赵文振可是拎得很清楚的。

“罢了,卿且跟朕说说看,青海若要大治还得从何处着手方妥?”

青海之地虽苦寒,可无疑却是拱卫关中、陇右之战略要地,但消青海能得大治,那大唐就握有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优势,完全不虞游牧民族之骚扰了的,自是再如何重视都不为过的,太宗对此显然是有着极其清醒之认识的。

“当得从细节处着手,微臣以为如今的青海规矩已立,剩下的就是水磨功夫了,只要确保各部落不彼此兼并,我大唐都护府便可掌控全局,但消各项规矩能持之以恒,历三、四十年之教化,青海便将永归我大唐之版图焉。”

对青海的前景,赵文振自然是早有规划的,说穿了就是文化统一,当那些游牧民族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时。自然也就被汉文化所归化了的,当然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这需要一代甚至是几代人的更迭,方才能做到这一点。

“嗯,爱卿所言确是老成谋国之理也,唔,近来朝中有人举荐爱卿为工部尚书,卿对此可有甚想法么?”

相对于工部尚书的更迭而论,太宗显然对青海的巩固更为关切,按他的本意。其实是希望赵文振能多在青海坐镇上一段时间的,只是这会儿一听赵文振言称青海所需的只是水磨功夫,那太宗可就不免有些个犯踌躇了,没旁的,赵文振人虽年轻,可却绝对堪称大才,放之青海一地,明显有些个大材小用之嫌疑,只是太宗又不敢确定赵文振是否能担纲得起工部那等琐事繁多的部门。

“陛下明鉴,窃以为工部之责虽繁且杂,然,归根到底其实也就只五大块而已。一曰水利,尤其是漕运之河工;二曰军械器具之打造;三曰盐场、矿山以及诸多工坊之管理,四曰道路桥梁之营建,五则是杂项,个中又以宫廷、帝陵之修缮为要,若欲理顺诸般事宜,当得以专项管理为宜,微臣有本章一份在此。还请陛下过目则个。”

赵文振既是要硬夺工部尚书之位,自然不会空手来京,早在起意之时,便已撰写好了相关制度革新乃至技术革新的本章,此时听得太宗有问,自是不慌。

“哦?爱卿且先自行用膳,待朕看过再谈。”

这一见赵文振乃是有备而来,太宗先是一愣,可很快便醒过了神来。

“微臣遵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