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模式为先三(2 / 2)
“文振。这蜂窝煤成本几何?煤炉之造价又当几何?”
众人对煤炉这等新奇事物自是都看得个津津有味,唯独房玄龄心细,一开口便问到了最关键之处。
“回房大人的话,煤炉造价不算高,若是大批量制造的话,一只炉子的成本约莫是十八文左右,足可用十年以上,倘若保管得当。用十五年以上亦是不难,只是煤炭成本却是难以精确估算,概因煤矿并非处处皆有,质量也自不尽相同,开采难度不一,运输成本更是大相庭径,下官只能大致估算一下。”
“这么说罢,若以铜川之几处煤矿为例,运至长安城中的成本约为千斤九十文左右,而若是以土门的煤矿而论,运至长安的成本就相对要低上一些,大体上只八十五文而已。再算上人工成本、仓储成本的话,一千斤原煤的合理售价当在一百五十文左右,按固定比例,可制得蜂窝煤一千六百六十余块。如此算来,十块蜂窝煤也就差不多得一文钱,合理应用的话,大约够四口之家两到三天之用。较之柴禾正常所费,当可省下两成半左右。”
煤炭能否全面推广开来,成本核算就是关键中的关键,在此一条上,赵文振自是高度重视的,早就已全面估算过了的,此时娓娓道来,自信之色可谓是溢于言表。
“嗯,若真如此,倒是大利社稷之事也,爱卿可有甚推广之章程否?”
这一听使用煤炭能比使用柴禾更省钱,太宗顿时便意动了。
“陛下明鉴,此非言语所能说清者,微臣已备好了本章,还请陛下过目。”
限于运输条件,煤炭一开始显然是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去的。再者,没有官府的强力支持,这等新鲜玩意儿要想让百姓接受,也同样不是件容易之事,赵文振对此可是有着极其清晰之认识的,又怎可能不先制定好推广之方略以及运营之模式。
“哦?那朕就先睹为快了。”
这一见赵文振准备得如此之周全,太宗不禁莞尔一笑,也没怎么废话。伸手接过了厚厚的折子之后,便即走回了龙床,一撩龙袍的下摆,就此端坐了下来。
赵文振的折子很长,从煤炭取代大部分柴禾的意义谈起,后续又写到了煤矿的开采以及监督、蜂窝煤的制造以及市场推广、税收调节等等诸多方面,足足数千言,真论起来,其实是有些枯燥的,然则太宗却并不嫌烦,一边细细地看着,一边还时不时地点着头,显然对赵文振的工作作风之踏实相当之满意。
“爱卿这份折子写得很是用心,不错,很有见地,徐恩,宣!”
小半个时辰过后,太宗终于看完了本章,但并未有太多的置评,也就只是夸奖了赵文振几句,而后便即将手中的折子丢给了侍立在侧的内侍监徐恩。
“诺!臣,门下省黄门侍郎赵彦有本启奏陛下……”
听得太宗有令,徐恩自是不敢有丝毫的迁延,躬身应诺之余,赶忙紧着便摊开了折子,略略一清嗓子,便即就此朗声宣读了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