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身 份(1 / 2)

加入书签

(感谢大盟、赵无恤2014、ufgw、头疼也不行、光辉的宪章、jwrock)

~~~~~~~~~~~~~~~~~~~~~~~~~~~~~~~~~~~~~~~~~~~~~

八月的辽东,秋老虎依然肆虐,气温燠热难耐。若是站在襄平城门楼,一眼望去,整个郡城都陷入一种扭曲影象,仿佛连新砌的、被襄平人称之为“墓墙”的包砖城墙,都要溶化,随蒸气袅袅腾空。

而整个辽东六郡一国的掌控者马悍,此刻却是身心俱爽。这不仅仅是因为马悍将官署移到了摩天岭,在此山风景绝佳处别置夏宫,做为避暑办公地点;也不仅是因为与管宁这位大贤做了邻居;更不只是因为身边再不是团团围绕着满身臭汗的大老爷们,而换成了几位千娇百媚的妾婢的缘故;而是因为手里一卷薄薄的木简。

这卷还散发着刨花与清漆味儿的木简,只记录着寥寥几个人名,毫无出奇之处,扔大街都没人捡,但对于马悍而言,却价值千金。

木简上所记录的人名,开头第一个为“马安成”,最后一个,则是“马悍”。

没错,这就是一卷摘要族谱,马悍的身份,终于有了着落。

自去年从徐州返回后,马悍已深刻意识到出身对自己及本势力的重大影响,他必须为自己寻找一个“根”。此时大汉马氏一族,较有影响力的无非只有两个:扶风马氏与邯郸马氏。

扶风马氏虽为邯郸马氏旁支,但本朝以来,英才辈出,伏波将军马援、大儒马融、安狄将军马腾、太傅马日磾等等,俱出身扶风。扶风马氏之声望,已远迈邯郸马氏。

扶风马氏系如日中天的名门望族,族支清析明了。马悍这样一个空降人物,要想挤进去,几乎不可能。但是,经过马悍派遣鹰眼一支专门负责此事的小组,前往钜鹿调查梳理,却发现了一个机会。

说来也巧,马悍的籍贯钜鹿郡,正好有一支游离于扶风之外的马氏旁支流散其间。而说起钜鹿马氏,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马安成。此人并非无名之辈,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汉伏波将军马援的从曾祖。

马安成。西汉武帝时期的侍中仆射马何罗(或作莽何罗)与重合侯马通之弟。马氏三兄弟,曾掀起西汉武帝朝时期一桩著名的谋反公案。

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2年),在巫蛊之乱中,马通支持丞相刘屈氂,与太子刘据的部队在长安激战,并因此建功得封重合侯。后汉武帝查得巫盅各事,均多不确,太子实为江充煎迫,被逼而反。自悔前时冒失。误杀子孙!遂下诏灭江充阖族。

按说马氏三兄弟在这场父子相残的乱局中,是站在武帝一边的,属于胜利者。但皇家之事就是这样,只要你掺和进来。不死也得脱层皮,永远不存在什么胜利者。当攻杀太子的急先锋左丞相刘屈氂被残酷腰斩弃市之后,马氏三兄弟害怕了,深恐被武帝反攻倒算的马何罗决意铤而走险。与其弟马通、马安成合谋刺杀武帝。

后元元年(前88年),马何罗利用自己能自由出入宫禁的机会,怀刃闯进武帝寝门。因惊慌而误触宝瑟。堕地有声,怀中刃竟致失落。结果被侍卫金日磾当场窥破,以臂缚脖,将之掷翻,致使刺杀失败。武帝下令诛灭马何罗兄弟宗族。

但不知什么缘故,马通虽死,马通之子马实却没有被处死,而且马实于宣帝时还以郎官身份持节。后马实生马仲,官至玄武司马;马仲生四子,第四子就是马援,由此马氏得以复兴。

同样幸运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马安成一个小妾所生的遗腹子。但与马实相比,他又是不幸的,为避祸而流落冀州,最后落户于钜鹿。四世之后,钜鹿马氏曾寻祖归宗。当时扶风马氏的家主正好是伏波将军马援,亲手将钜鹿马氏四代名录记于宗谱,自此钜鹿马氏归宗。

不过这一旁系孤支毕竟远离宗祠,很难得到本族扶持,数世之后,渐渐调零,至汉末冀州动乱,已不闻音讯——而这,正是马悍的机会。

于是,在整整一年内,鹰眼小组搜罗了大量证言、实物、残缺“家谱”什么的——乱世之中,乡野之间,要拿掉一个人很容易,要加塞一个人,也不难。在鹰眼小组的一番运作下,马悍俨然成为这一支系的唯一幸存及中兴人物。

各种“证据证言”准备充分,只差最后一环。这些东西,不能随意叫一个无名之辈,或者即便有名,但与马氏无关之人送去,这样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很凑巧,马悍的麾下,正好就有那么一个最佳人选——马云騄。

嗯?马云騄!没错,正是马云騄。眼下这位驻守于关中的安狄将军家的胭脂马,已经是白狼营一支特殊女骑“飞燕翎”的指挥官。尽管这支女骑从建立迄今,就没真正打过仗,但好歹也是在编的正式军职,马云騄这位女骑将,一直享受着军侯级别的待遇。也正是这份荣誉与尊严,还有朝夕相处的女伴们,令马云騄难以割舍,最终毅然离家出奔,成为白狼营正式军官。

这也是辽西白狼城距离关中池阳(马腾军驻地)太远,而且三辅纷乱,朝局动荡不安,马腾根本抽不开身,否则早打上门兴师问罪了。

马云騄这两年除了训练女骑,很少回关中,而此次为了马悍归族之事,只有硬着头皮回家一趟。还好父亲与兄长俱不在扶风老家,否则别想再溜出来。马悍让她跑身份证也是没法子,扶风马氏家主的千金,不找她找谁?

而马云騄之所以不辞劳苦,千里奔波,一半是因为上司所令,身为下属,必须遵从,一半则是因为女性天生的怜悯心泛滥所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