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章 傻眼了(2 / 2)

加入书签

“没错。这个理论是对的。不仅是对的,它还是不可能错的。在闲水大學的大礼堂里不会错,在咱们华夏不会错,在米国不会错,在火星不会错。在宇宙中的任何地方,它都不会错!甚至,在想象中,它都不可能错!因为这个理论后半部分就只是解释了前半部分罢了。这个理论没有错,但它讲了什么?没有,什么都没有!空洞,缺乏内容,半点儿解释力都没有!”叶予说道。

听到这话,不少人都是微微露出了失望和不屑的神色。

叶予煞有介事地提出了一个什么套套逻辑,结果就是这么简单易明的东西?

像这种东西。大家都知道啊!碰到的时候也都能明确地知道它毫无意义啊!

你光是给它命了个名有啥意义?太让人失望了吧?

而那些等着看叶予出丑的记者们都是不自禁地露出了喜色。

之前叶予那一番言论,说什么“科學不是求对”,说什么“科學需要‘可能被事实推翻’”,说什么“理论的解释力”,不明觉厉啊!

把他们都给唬住了!!

原以为这趟白来了,结果……

哈哈哈!弄了个听上去好像很厉害的东西出来,结果就是这么傻逼的玩意儿?!

叶予毫不在意,继续说道:“我再问你个问题。‘路人甲跳楼自杀了,是因为他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个理论对不对?”

叶予的第二个问题,把好多人都问懵了。

跳楼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这。这,这特么怎么这么别扭怪异啊!

这是胡扯淡好不好!

“不对!”被点到的同學下意识地回答道。

叶予笑笑,提醒道:“你再好好想想经济學中一个最基本的假设。”

听到叶予的提醒,那位同學仔细想了想。突然恍然大悟,有些难为情地抓了抓自己的头发,道:“不好意思,这个理论是对的。”

“没错,在经济學中,有一个最基本的假设。那就是理性经济人假设。它认为人作出决策,都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叶予说道。

这时,先前提出疑惑的那位老师发问了:“叶予同學,理性经济人假设是有适用范围的,一般应用于经济决策,你这个好像不属于经济决策吧?”

媒体一乐。

闲水大學到底是闲水大學,糊弄过了學生又怎么样?

老师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谁叫你搞了这么大排场,把老师给引来了?

把老师给引来也就算了,居然还提这么专业的东西,你特么这是在作死啊!

越专业,被提出质疑后,就越难回答!!

还是那句话no-zuo,no-die,hy-诱-try!

“这位老师,理性经济人假设是可以通过哲學上的需求层次理论进行扩展的。当我们把非经济利益,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自身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等等也考虑进自身利益时,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若是牺牲生命去救人,肯定是因为在他牺牲生命的同时,自身将会得到更大的满足。这种利他实际上意味着明智的利己。”叶予解释道。

听到叶予的话,媒体们简直要哔了狗了!

需求层次理论?更高层次的需求?

这特么居然扯上哲學了!

要不要这样!要不要这样!

科學、哲學、经济學!

你丫的还要再讲什么!!

“嗯。”老师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叶予继续道:“所以我说,这个理论是对的!因为‘追求自己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句话本身就包含了人类所有行为。无论这个理论前面一半变成了什么,它都是对的!不可能错!但它有意义吗?没有!再问个问题,‘调查私营企业的生产成本是否是该企业所能做到的最低成本’,这个课题怎么样?”

“这个课题没有意义。”站起来的同學毫不犹豫地说道,还没等叶予说话,又解释道,“虽然我觉得它好像蛮有研究意义的,但你肯定是想让我回答‘没有意义’!”

叶予一愣,笑了,说道:“聪明的回答!确实,这个课题没有意义!在经济學的定义中,私营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必然会尽可能减少生产成本。定义本身就不允许有可以减少成本却故意不减少的行为存在!所以说,这是一个看起来值得研究的问题,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愚蠢的问题,得到的必然也是一个愚蠢的答案!因为它不可能有第二个答案,否则违背定义!你们看,三个例子中,套套逻辑一个比一个隐藏得深!而这些还都是很肤浅的套套逻辑,在真实的世界中,套套逻辑其实隐藏很深的。毕竟,浅的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在前世,哈佛大學曾有一篇博士论文被选为最杰出论文,并出版成书,大肆宣扬。结果后来却被著名经济學家阿尔钦指出,整篇论文都是套套逻辑,不可能错,毫无内容。

这件事让哈佛大學尴尬之极。

套套逻辑有时候可以“很高深”。

“但套套逻辑也不是毫无用处的,你若是随意丢弃,那有时可能是丢了宝了……”

叶予接着讲了下去

使得理论不可能被事实推翻的其他四种情况!

凡是现象,必有规律!

事实不能用来解释事实!

特殊理论!

理论的真实性!

……

三个多小时的讲座,叶予从科學方法论讲到经济學,从经济學理论讲到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解释,直讲得口干舌燥!

于是乎……傻眼了!

同學们傻眼了!

老师们上看视频的人傻眼了!

媒体们更是傻眼了!

叶予特么真懂经济學啊!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