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379节(2 / 2)

加入书签

孙传庭抬首忘了一眼大殿周围,顿觉皇家之威严。

他来到皇极殿外,躬身行礼,大声道:

“臣孙传庭奉旨面圣来了,陛下万岁万万岁——”

第五百一十二章:将帅不和

“进来吧。”

朱由校的声音从殿上传至外面,依旧显得洪亮。

看着孙传庭稳步进殿,行礼之后,朱由校放下手里的书,示意一旁摆好座位,笑道:

“今岁二月,西虏叩边,朕还找爱卿问过退敌之策,当时爱卿所言就甚合朕意,时下西虏掳我十余万边关百姓,胁迫定盟。”

“朕的意思,是不再与西虏签订那毫无用处的盟约,派遣大军出关把他们打疼,爱卿以为现在是不是出战的时机?”

孙传庭不敢窥视天家上颜,垂首说道:

“回陛下,臣以为眼下的确是出关良机。”

“但据臣拙见,此回战事不宜拖耗太久,最好是在七月内结束,同建奴攻巴颜一样,第一战就重挫察哈尔部及漠南联军。”

“届时朝中施展邦交之策,分化瓦解西虏诸部,定能最快解决此次战争,使西虏诸部对我朝俯首称臣。”

朱由校不断点头。

其实这次叫孙传庭过来,一是问问他要怎么打这一仗,自己这个当皇帝的也好心理有底,二就是要给孙传庭造势了。

虽然孙传庭已经被刻意培养了四年,但做官的履历尚浅。

温体仁之所以这次推行新盐法后回朝就能入阁,那是因为他在地震赈灾、推行盐法之前就曾为官十余年,在地方上支持他的势力和声望都有。

有这些东西打底,朱由校安排温体仁入阁或是其它的什么,就非常轻松,朝中很少起什么反对之声。

就算有反对之声,温体仁背后的支持势力也会发挥作用。

而孙传庭不同,孙传庭万历四十七年才中举,至今为官不过四年,底蕴和声望远不如温体仁那样能随意安排的地步。

说白了,孙传庭现在的处境和当年熊廷弼主辽时差不多,几乎完全是在靠朱由校这个当皇帝的在撑着。

一旦失去了自己这个皇帝的支持,朝臣们转瞬间就会将他吞没。

这次平台召见,朱由校是刻意为之,就是要给朝中文武重臣们表露一个显而易见的态度,即重用、信任孙传庭。

起码在战前的这段时间,这应该是能压制住那些不满声音的。

毕竟,平台召见一向被文武重臣或是封疆大吏视作殊荣,也是代表着此人为皇帝心腹的意思。

这次召见主要不是为了问出什么,而是朱由校在表态。

“来人,端上来。”

朱由校话音落地,皇极殿的小牌子王承恩亲自端上来一个铜制托盘,一剑一诏。

一剑,为尚方宝剑,加重孙传庭在地方上的事权。

一诏,为任命孙传庭挂兵部右侍郎衔,率领大同、宣府、密云、通州及勇卫营等地兵马出关的诏旨。

有了这份诏旨,孙传庭就是昭告天下的第二任大明督师,在地方上拥有绝对权威。

就是因为知道历史上孙传庭的能耐,知道他对朝廷的忠心,朱由校才敢在初次见面就委以重任。

“孙督师,还愣着干什么,陛下等着呢…”见到孙传庭愣住不知所措,王承恩不得不善意的提醒了一句。

孙传庭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将宝剑和诏旨拿在手里,山呼道:

“臣孙传庭领旨谢恩,定不负皇恩重托,击败西虏,为朝廷安定西疆之患,救回被掳的十余万百姓!”

朱由校含笑看着孙传庭的样子,心中委实也是颇为期待他的战绩。

毕竟,这位在历史上的战绩颇为传神,最后被多方所坑,才惋死沙场,这次有自己的全力支持,他又能交出什么样的答卷。

朱由校很是拭目以待…

走在回宫的路上,朱由校依旧在想着孙传庭的事。

这次自己已经将事权加重到了当时朱燮元出关时的同等地步,也就是说孙传庭在地方上是拥有对军政的绝对权威。

可即便如此,地方上肯定还是会引起反对,这些就要靠孙传庭了。

他不是辽东大战时就早有西南大捷声名在外的朱燮元,自己的信任是一回事,地方上文官、武将的轻视又是另外一回事。

尤其是大同,一战成名的大同总兵张万邦,到底能不能服从孙传庭这个初出茅庐的督师?

......

大同镇城,张万邦驻地。

本来听说朝廷要出关痛击西虏的消息,人人都是兴奋之余夹杂着些许的担忧,张万邦也不例外。

在他想来,这次的督师人选没有别人,肯定还是朱燮元。

在辽东之战时,张万邦就算是服了朱燮元,其余的大帅们也都差不多,因为他的表现不只是在体现在战绩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