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2 / 2)

加入书签

而且尽管有事先修筑的永备工事,但没有兵防守又有什么用。而且孙三用来打头阵的坦克全部是装备了三十七毫米火炮的中型坦克,再加上七十五毫米自行火炮的支援。只要日军那个火力点一露头,抵近射击的三七炮和七五火炮直接用炮火回答。至于土木工事,则干脆坦克直接开上去来回碾压。

尽管冢田攻组织了敢死队,试图用人弹的方式摧毁抵近射击的坦克。但在随车攻击步兵轻重机枪和大量冲锋枪的严密保护之下,肉弹攻势付出了重大的代价,战果少的可怜。只炸伤了一辆七tp坦克,炸毁了一辆tks超轻型坦克。

尽管第八师团的这个战果已经让孙三很是痛心疾首,但只有一个中队固守的临时构筑的防御没用一个小时便全线突破。见到老虎砬子日军整体防线被突破,孙三顾不上此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立即指挥部队向纵深发展。

孙三几乎打疯了,冢田攻也不是笨蛋。见到对手大量的坦克从自己的背后扑过来,知道三十一联队恐怕已经是完了。而第五联队还不知道什么时间到来,十七联队还在趁着警卫中队拼死抵抗的时间,火速的向红岭一线撤退。

到底是老狐狸,知道汽车目标明显,一旦被对手追上了很可能会自投罗网的冢田攻,干脆连汽车都丢下。别的人谁也没有通知,只带着两个贴身的卫兵,顺着一条秘密隧道逃出师团部,向着红岭一路狂奔而去。在他身后,是被丢下的师团部和所有的文件、武器弹药。

第473章 眼光的问题

以奇兵战术打垮了第八师团部后,急于恢复与总部的孙三下令停止前进,仔细打扫战场。一是长途奔袭,不少战车出现了非战斗损耗,继续修理。二也担心夜战之中,与现在还不知道在何方的友军发生误会。三也是为了寻找电台,哪怕是配件也行。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急需的电台虽然没有找到,但是却在第八师团部找到了不少电台的配件,这其中就有急需的电阻和电子管。拿到配件后,经过通讯兵紧急的抢修,终于在午夜时分,恢复了与总部的联系。

在详细和总部解释为何与总部失去联络的原因后,孙三将眼下的战况做了一个详细的汇报。当接到总部的回电后,孙三身上吓了一身的冷汗。多亏自己下令停止前进,否则弄不好在能见度极低的夜战中,搞不好还真弄出猪八戒啃猪蹄自相残杀的事情来。

事先他并不知道现在就在他的正面,杜开山的两个团正在向红岭一线猛攻,与十七联队激战中。如果自己就这么不管不顾的打过去,弄不好会真的会误伤自己人。但总部来的第二封电报,就让孙三多少不太愿意了。

总部电令让就地抓紧时间收容俘虏,检修战车。以一部兵力钳制红岭一线的十七联队以及搜索联队大约两个大队的兵力,切断其退路之外。其余的调头向西,参与对第五联队的围歼。至于红岭一线,交给杜开山所部负责。

孙三认为红岭一线阻击杜开山的日军不过两个大队多一些的,如果此时自己向已经近在咫尺的红岭插过去,与正面攻击的杜开山所部配合,很可能会在极短的时间解决战斗。而调头转向第五联队,将恐怕会是一场硬碰硬的仗。

自己的步兵只有五个营就算加上配属的一个步兵营,还要留下部分看守战俘和围歼七虎林河一线的日军,剩下能出动的不过两个多营。如果掩护的步兵数量不够,不能对坦克实施有效的掩护,对付日军大半个联队恐怕风险还是相当大的。

诺门罕一战,日军以肉弹的方式摧毁了几百辆苏军坦克,多少让孙三心里有点阴影。自己的坦克装甲还不如苏军的厚实,对日军肉弹的抗打击能力,不会比苏军坦克好到那里。这多少让他多少有点患得患失的感觉。

自己不能和打掉一辆,可以补充十辆的江北相比。军区装甲兵就这么一点本钱,都交给自己手中。打掉一辆少一辆,根本就没有地方去补充。人家损失了几百辆坦克,还当没事人一样,甚至还觉得自己打了一个大胜仗。可自己这边不行,损失一百辆坦克,就等于把家底都赔了个精光。

总部虽然正在和江北方面洽谈引进苏制t二六轻型坦克或是bt七快速坦克的生产线,但能不能谈下来还是一个未知数。如果谈不下来,要是现有的坦克损失过大,装甲旅因为损失过大,一战就打成了残废,那自己就成了整个吉东军区的罪人了。

犹豫了一下,孙三还是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向总部,其实也就是杨震做一了一个汇报,争取还是想等解决掉红岭一线的日军后,在于杜开山所部一同转向西面,解决十七联队。至少有了大量步兵掩护,自己的心踏实一些。

一接到孙三的电报,杨震都不用多琢磨,就猜到这个家伙心里面在想着什么。不过他的想法,杨震虽然理解。但对于杨震来说,一支军队无论怎么样,有什么样的装备,都是为实战做的准备,他的最终的考场都是在战场。

就算这个装甲旅这一战都打光了,但只要是为今后取得有利经验,就是一个胜利。当你面对一张白纸的时候,第一笔下的总会很艰难。这也就是所谓的临门一脚最难踢开。但只要第一笔写好了,第一脚踢开了,后面的事情就好办的多了。

不能因为补充困难,怕损失就藏着掖着,拈轻怕重。只有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才能锻炼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战术。训练场与战场相比,就像一个看着棋谱下棋与真正高手对弈之间的区别。

害怕日军肉弹,这不是毛病。这种买卖的赔赚谁都明白,但是你得去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有了难题不怕,但你得去面对。总是像鸵鸟一样,遇到危险把脑袋往沙子里面一插,就什么都不管了,不敢去面对这哪行?

装甲兵该如何使用,无论是对于总部来说,还是对于装甲兵本身来说,都是一片空白。这次作战经验对今后装甲兵该如何使用,至关重要,而且对装甲兵今后的士气也会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这么重要的一次尝试,却因为心疼坦克损耗畏手畏脚,这哪行?孙三的这封电报,让杨震很是不满意。但出于也是第一次参战,有一些顾虑也是正常的。所以杨震对于孙三的请示电报,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批了四个字:“小家子气”。

拿着杨震的回电,明白一号的决定不容商议的孙三摇头苦笑。只得下令留下少数部队看守战俘。主力则抓紧时间修理因为行军磨损出现故障的坦克、战车,午夜之前,除了留下全部的日式坦克外加一个步兵营从侧后方向红岭一线攻击前进之外。其余的部队全部调头向西,配合原来用于西边战场的部队,对十七联队发起攻击。

实际上孙三不知道,此时的杨震对装甲兵的使用,也可以说是很陌生,甚至有时候也很不知所措。他穿越之前只是一名小连长,大规模的合成战术根本就接触不到。到了这个时代,尽管有着很多“先天的东西”可以借鉴,但大部分几乎每一步都还是要摸索着来。

现代战争单凭地面作战已经很难最终战胜对手,尤其是在面对日军这种有现代化工业支撑的军队,无数的战例证明,单纯的步兵面对一支合成化的军队时候,即便想要取得一场战役的胜利其难度无异于拿着石头去砸鸡蛋。

后世的解放战争双方的得失虽然最终是在战场上决定的,但是决定因素却是在战场之外。倒是三年抗美援朝的情况,与自己眼前的形势有些类似。当你的对手一旦熟悉你的作战风格时,取胜所付出的代价将会是难以想象的。

而自己现在的实力和后世新中国,在有相当充足的外援的情况之下,举全国之力打的那场局部战争根本无法相比。最起码补充兵员一项就无法相比,更何况还有兵员素质与指挥员能力方面。而后世苏军的武器虽然是要收费的,但是无论是价格还是交付速度和付款方式,都是相当有优惠的。甚至可以说是先提货,后付账。而且大多数的时候,这帐也是先挂着的。

就算整个打了三年的解放战争来看,当时的国民党军与现在的日军相比,军兵种的协同能力与装备、火力依旧是不在一个档次上。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即便是号称全美械装备的第一王牌七十四军与新一军,炮兵实力与眼下一个日军师团相比才勉强持平。而这种装备在国军中不过才四五个军。

除了自动火器以及通讯设备因为有步话机,而占据一定的优势之外。装备,尤其是一次性的火力投放密度。其装备的十二门美制一零五榴弹炮、五十四门七五山炮与可以随时调动大量配属的一百毫米以上口径重炮兵参战,并野山炮兵齐全的日军一个师团还无法相比。

日军虽说作战基本单位是师团,但其在作战的时候,总是大量的加强重炮以及独立炮兵参战。加上日军每个师团本身的几十门山野炮和榴弹炮、加农炮,火力密度根本就无法相比。更何况还有战车,以及单兵素质、多兵种协同作战的问题等其他诸多因素。就算到了全国解放,国军的地空协同、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还是不能与抗战初期的日军相比。

所以对于后世解放战争的经验杨震可以借鉴一些,但可借鉴的地方除了东北战场的后期作战之外,大多数方面至少眼下还无从借鉴。自己现在没有那个资本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本钱。

至于后来苏军将领那些经历过四年浴血奋战,取得的已经到了炉火纯青地步的装甲兵作战经验,更是与自己眼下不相匹配。要想借鉴人家的作战经验,至少也得等自己有了人家那个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便出动几千辆坦克、数千架作战飞机外加上万门大口径火炮、几十万人的实力再说。

所以杨震对这次装甲兵首次参加实战看的很重。说实在的,如果这个装甲旅真的打光了,杨震也心疼。但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的道理他还是懂得的。对于一个全新的陌生领域,只有通过实战去摸索并积累经验,才能让自己真正的成长起来。

至于坦克的补充问题,杨震相信面包会有的。就算江北的坦克生产线和技术转让的问题谈不下来。但随着今后战争的发展进程,自己军工产业的发展,总有一天可以自己制造坦克的。

发展自己的坦克工业和航空工业,这是杨震早已经下定决心的。否则,他也不会拿出那么大的精力,几乎掏空了家底去选派大批的留学生去江北留学。杨震要的不仅是简单的生产仿制的能力,他的目的最终是有自己的设计与发展的能力。只是简单的邯郸学步,不是他杨震的风格。

第474章 半截河要塞

中央那边就出售盘尼西林生产权的问题,现在传来了相当不错的消息。杨震已经下定决心,如果江北拒绝贷款或是援助坦克生产线,自己就算拿现汇也要购买。尽管t二六坦克已经不算先进,但这种结构简单的坦克相对于自己一空二白的情况之下,却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就像后世建国后引进生产的苏制t五四a式坦克一样。虽然这种主要设计还是延续二战时期t三四坦克思路,可以说是二战时期设计的t四四坦克最终量产型的坦克,即便是在当时的苏军中,也已经不是最先进的产品。

与随后出现t五五相比,只有高低单向稳定器,缺乏双向射击稳定器和红外观瞄系统、潜渡系统,已经算是比较落后的产品。但却比较适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况且,在眼下t二六坦克虽是轻型坦克,但并不算是已经落后的坦克。

火力与防护力并不次于德军的一型和二型主战坦克。防护力上虽然差了些,但至少在火力上优于只装备了三七炮的日军最新式九七式坦克,比日军九五式坦克更是强的太多了。也许在今后面对日军新型坦克上会处于下风,但杨震有信心等日军新型坦克投产的时候,自己也会有更加强大的坦克。

毕竟眼下距离太平洋战争爆发也不过一年半的时间而已。自己如果按照眼下的情况发展下去,相信对于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来说,会是用来分散日军兵力,对日军进行牵制的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这笔账,杨震相信精明的美国人会算计的明白的。

所以对于杨震来说,装甲兵现在取得在各种环境之下对日军的作战经验,为将来的发展和壮大打好基础。至于心疼装备的问题,只能暂时先放到一边了。毕竟没有好的使用经验,无法发展出适合自己的战术,再多的装备也只能是白搭。

就像一年后的苏德战争初期的苏军一样,上万辆坦克半年之内便损失余烬,又有什么用?尤其在两军的对手作战风格与战术,几乎都是迥然不同的情况之下,更需要有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作战风格与素质。

杨震可不想自己的部队像某一支军队一样,先学日本,在学德国、苏联,后来又学美国人,可谓是学遍东西,各国的顾问找了无数。可就始终没有打造出一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发展出一支有自己作战风格的军队来。

杨震之所以鼓励部下在作战中大胆创新,敢去尝试没有经过,甚至前人没有经验的领域,就是希望能够打造出一支有自己作战风格的合成军队来。不要人云己云,跟在别人的屁股后边吃剩饭。外国的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自己在不形成符合自身状况的作战风格,还何谈什么发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