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税率(1 / 2)
楚王启费尽心机与项燕一唱一喝,其实是有借机将各贵族权力收为己有的之意。
虽说将百姓管理权收为中央并非将军队收回。
但可以想像,劳力、税制、兵源等全都是来自百姓,若失去了底层百姓那些贵族及军队其实都是空中楼阁,各种权力收回至中央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楚国贵族又是何许人也!
楚王启会想到这些,老奸巨滑的贵族们又怎会想不到?
项燕话音一落,大殿中便鸦雀无声,各贵族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是心照不宣但都明白了楚王启的用心。
楚王启见贵族不搭话,就进逼了一句:
“诸卿以为上将军提议如何?”
“我等可以如秦国一般收取税粮,虽是少了些却可解百姓流失之忧。”
“正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当下秦军大军压境,我等若不变法合力抗秦,只怕……”
后面的话就不需要楚王启多说了,以楚国如此分散的力量当然难以抵挡秦军的进攻。
从客观角度来说,楚王启这话的确有道理。
秦军只二十余万兵,而楚军却有四十万。
虽说楚军素质不如秦军,但以两倍的兵力也不至于到要亡国的程度。
所以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团结。
但自古以来“不团结”都无法像楚王启所希望的这样,轻轻松松几句话再加上外来的一点压力就可以解决。
几乎所有的“不团结”都是需要战争、鲜血和镇压才能化解。
原因很简单,贵族有贵族自身的利益,而且他们代表的是一族而不是自身。
比如昭恤要考虑的昭氏,必须昭氏所有人同意。
同理屈惟、景柽等也是如此。
也就是说与会的这些人甚至没有话语权,他们得回去与族人商议。
于是,楚王启这一句“变法”说起来简单,却需要成千上万的人认同。
正所谓“众口难调”,这本身就不可能达成一致。
更何况各贵族还有其它的担心:
今天若是把百姓的管理权交上去,明天是不是就要把兵权交上去?
兵权若是交了上去,楚王启为免后顾之忧,是不是就会把各贵族架空甚至寻了个借口满门抄斩了?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个不好就要“灭族”,怎么可能轻易把刀柄递到别人手里?
就算是楚王启也不行!
沉默了一会儿,昭恤就拱手回答道:
“回大王,微臣以为……”
“以变法解百姓流失之忧或是可行。”
“然各地贫富不均、占地不一,是以属下认为应以各族不同形势各自变法。”
“如此方可轻重得宜。”
各贵族纷纷称是。
这一下就把楚王启给噎着了……变法就应该是自上而下全国统一的变,各地贵族自己变,依旧是各行其法那还变什么法?最终不还是各族割据无法统一调配?!
但楚王启也毫无办法。
因为昭恤说的也有道理,若只是为了解决秦楚制度平衡问题拉回百姓的话,的确只需各族自己变法就可以,何需你楚王启参与?
另一方面,此时楚王启手中可用之兵不过十万,与三大族的兵力相差不多,于是说话的份量也小得多。
因此楚王启心下虽怒却也不敢发作,这朝会也就这样郁郁而散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