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城外难民成海潮(1 / 2)

加入书签

今年的杭州格外的冷,大雪似天上织娘丢下来的银线,已经将天地变成一片白皑皑的银装素裹。

由于城外的难民聚集越来越多,城门已经开始提前关闭,起初还哭天喊地拍打着城门寻求生机的难民,一个个缩在城根下,已经被饥寒折磨得不成人形,连求救的力气都没有。

朝廷的赈济粮虽然下来了,但也是杯水车薪,更何况被层层克扣之后,根本就没办法满足难民的救命需要,这些个难民平日里连稀粥都没能喝上一口。

很难想象城内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而城外则饿殍遍地,几乎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杭州是充满了人文气息的城市,富户们也乐意做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善事,可眼下城门已经关闭,他们也只能让家仆和护院每天从城头用吊篮丢些硬窝窝等食物下去。

可这些食物丢下去,并非就是好事,因为将食物投下去之后,便会造成难民们的哄抢,而在哄抢的过程当中,饿疯了的人们会不择手段获取救命的食物,每次因哄抢而死的人,比饿死的还要多!

鉴于这样的好心做坏事,富户们也不忍再看到,于是便放弃了从墙头投食物下去,转而联名向杭州府请命,希望官府能够定期或者不定期开放城门,以便他们可以出去救济灾民。

杭州府也是有苦难言,如今南方的形势已经势同水深火热,方腊叛军攻占了青溪县之后,一路披靡,先攻克了睦州,占领了分水、遂安、桐庐等县,而后又向西攻下了歙州,眼下又往东攻打富阳和新城,一旦拿下这两处地方,方腊的叛军下一个目标,可就是杭州了!

非但如此,处州的霍成富、陈箍桶等人也率领麾下乱贼加入了方腊军的行伍,衢州等地的摩尼教分舵也纷纷起兵响应,方腊叛军一下子便纠集了数万的人马!

朝廷关于派谁南下平叛据说已经拿定了主意,然而以大焱朝的效率,这些个平叛军能够及时赶到杭州来驻扎,还是两说之事。

方腊乱贼以摩尼教的名义起事,拥有极为庞大的民间基础,说不定早在入冬之时,便已经有大量的叛贼分子混在难民潮之中,潜伏进入到了杭州城之中!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杭州府不得不关闭城门,切断城内外的联系,而后派出精锐干探,清理城中的叛乱分子。

可惜这些人都是发自于民间,隐蔽性极强,想要将他们挖出来并非易事,若在这样的情况下放开城门,必定会功亏一篑,引得更多潜伏分子进入杭州城内。

可如果不开城门,杭州城外那数万难民,可就过不了这个冬天了!

直到此时,杭州府的乡绅富豪和官员权贵们才突然觉醒,才觉得这个冬天真的跟以往不一样,可他们又能做些什么?

他们倒是想做些什么,毕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会让他们心生罪恶,可苦于无人牵头,谁也不知道官府的态度如何,万一触怒了这一帮官员,冬天过后又该如何再混下去?

他们的目光是要比寻常百姓长远一些,可也长远不到哪里去,因为他们就从未想过,这个冬天,或许有可能就过不去了!

乱世枭雄起,自然还是有个把出头鸟的,比如刚刚从青溪载誉而归的宋家少爷宋知晋!

这段时间的宋赵两家可谓风头无两,先是宋知晋成为了杭州年轻一辈人人仰望的抗匪大英雄,而后朝廷人员更迭,罢黜了原先的知州大人。

如今杭州的知州名唤赵霆,初来乍到,为了收拢人心,便与赵文裴所在的赵家认了本家,赵家顺势认祖归宗,跟知州赵霆亲热至极。

得益于此,赵霆很快便站稳了脚跟,而赵家也是身份暴涨,俨然已经取代了“皇商”王家,成为杭州城的第一大户。

而让人艳羡不已的是,前段时间朝廷又派遣了廉访使赵约到杭州来巡视,这赵约又是赵霆的本家兄弟,到了杭州之后说得不好听就是坑瀣一气,如今的杭州城,谁还能与赵宋两家比肩?

有鉴于此,杭州富户们也开始抱团起来,主动向赵宋两家靠拢,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方腊叛军一旦打过来,首先要收拾的,必定是他们这些富户!

这宋知晋果然是从贼窝里走了一遭回来的,整个人的气度和心性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一如游学前后的苏牧一般。

在富户们的主动示好之下,宋知晋果真大刀阔斧进行了势力的整合,在赵霆和赵约的支持下,开始严格的筛选,竟然从难民之中挑选青壮,整编成了一支千人的民团!

这样既能够缓解难民的问题,也为杭州城的安保问题开拓了一条解决的道路,连知州赵霆,都对宋知晋这一策略心生佩服。

不得不说,宋知晋这一手确实玩得很漂亮,以致于他在杭州年轻一辈之中,声望无人能及!

年轻人本就血气方刚,早在隋唐之时便有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的说法,这无论是哪朝哪代都差不多的,比如苏牧所在的后世,便有许多年轻人整日叫喊着,恨不得爆发一场复仇大战之类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