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教育科举1(2 / 2)

加入书签

“休得胡说。”秦玉真脸色微红,道。

赵谌笑了笑,任由她呆在一旁,继续在纸上写着。

“皇帝在写些什么?”秦玉真道。

“现今天下一统,农商恢复只是时间问题,除了这些之外,还应该教化百姓,推行教育,你觉得对不对?”赵谌道。

“不错,是这个道理。”秦玉真点了点头。

“依你看来,应该教百姓什么东西?”赵谌道。

“应该教他们修道。”秦玉真道。

“修道?一个个如你一般不食人间烟火吗?”赵谌笑道。

“我哪有不食人间烟火?我是觉得道学乃是这事件最为困难最为有趣之事,若是天下人人修道,这世间也会少很多纷争,如此岂不是好?”秦玉真道。

“道可道,非常道,谁也说不清楚这‘道’到底是什么?修道到了极致,即便是师傅一般又能如何?难道真能长生不老吗?古代的那些道士又有谁能够做到长生不老?当初从秦陵中得到许多上古书籍,里面记载的那些所谓‘神仙’也全都死去,书籍里都有弟子说明的!又或者,现在世间所谓的修道是完全错误的!修道只能修心养性,对于世间变迁,对于社会进化没有多少好处。”赵谌道。

“什么是社会进化?”秦玉真好奇道。

“就是让人类族群越来越强,普通百姓生活越来越好!上古时代,人类茹毛饮血,一般人活到二十岁便会去世!绝大多数人生活苦寒,只能居住在山洞之中,用石头作为工具,每日里打猎为生!等到了夏商周之时,人类会种植庄稼,可是绝大多数人都是别人的奴隶,他们的性命在别人的操控之中,奴隶们在贵族的眼中不过是牛羊一样的货物而已!当时他们只有青铜器可用,只有陶器可用,没有钢铁,没有精美的瓷器,没有刺绣,在我们看来普普通通的东西在夏商周时代都是非常珍贵的东西!等到了秦汉两晋,天下实行九品中正制,官员的后代永远是官员,普通寒门出身的百姓想要跻身上层社会难如登天!等到了隋唐之际,实行科举,普通百姓终于有了进身之阶!这些都是社会的进化。”赵谌道。

秦玉真站在那里,脸上露出了思索的表情来。

在赵谌看来这是最普通的一些道理,可是在秦玉真看来这些却深奥到了极点,她从来没有听人说过这样的道理。

“上古时代的事情,你如何知道?”好一阵之后,秦玉真道。

“古人死后,有遗骨、遗物,根据这些可以得到很多信息,然后判断出来他们的生活状况!”赵谌道。

“我从小博览群书,里面只记载圣人治世,天下大同,但是没有人说古人是这样生活。”秦玉真道。

“你今后跟着我,我给你讲更多的东西。”赵谌笑道。

秦玉真点了点头,她仍旧在皱眉思索,而赵谌却不由得站起身来,将她抱在怀里,秦玉真发出一声轻呼,然后闭着眼睛任由他抱着……

******

之后的半个月时间里,赵谌仍旧时候在农田中忙碌。

各地水利建设需要银钱,不断汇报到朝廷中来,军机处则是进行统筹安排。

现在军机处的机构越来越大,除了军机大臣、军机章京之外,又有一些下属的专门办事的机构存在,由军机大臣分别带领。而原本的朝廷构造中书省、枢密院、六部、御史台等等现在已经名存实亡,经历了多年发展,军机处终于彻底取代了原来的朝廷。比起原本的朝廷,现在的军机处效率要高得多,皇帝的权利也比以前要大得多。

等到了四月十八日的时候,农耕的繁忙季节彻底过去,军机处终于再一次召开会议商议教育、科举之事。

这一次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已经到来。前段时间他们就已经知道朝廷要开科举之事,这些天来他们也在思考,都有自己的想法。

赵谌看着下面的大臣、章京们,想了想,道:“我曾听人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胜于外族蛮夷,则国胜于外族蛮夷,少年雄于世界,则国雄于世界,诸位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本来是清末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话语,赵谌此刻则是变了变讲给下面的大臣们听。

“陛下说的不错!”李纲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下面的军机大臣纷纷点头!这个道理显而易见,根本不用多想。

“要想让我大宋少年强于外族,最好的办法就是兴办教育!不过朕以为以前的教育有很大缺陷,现在兴办教育再也不能和以前一样了!”赵谌道。

“不能和以前一样?”李纲奇怪的道。

“以前读书人读书是为了什么?”赵谌反问道。

“这……自然是增长学问。”李纲道。

赵谌轻轻摇了摇头,道:“不是这样的!孔圣人曾经说过‘学而优则仕’,读书不过是为了当官而已!十年寒窗,弄到最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无非是希望能够中举做官而已,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陛下,读书人也是希望为朝廷效力。”李纲想要反驳,但是却无从反驳起,当下只能道。

古代确实是有一些人为了做学问而读书,不过绝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当官而读书!像是范进中举那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一旦能够中举,立刻便可以飞黄腾达,身份地位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正是有这样的巨大**,无数寒门子弟渴望鱼跃龙门,终日学习不休,从来不管家中之事。

“朕想要兴办教育,让天下孩童、少年都可以读书学习,不过却不希望天下的孩童都去当官!若是人人都去当官,那谁去种田,谁去经商?”赵谌道。

李纲、王庶等人都点了点头。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中举当官,更是为了帮助这些孩童、少年,等到他们长大之后,可以将书中的知识用到实际之中!因此学堂里面就不应该只讲儒学,还要讲其他的一些知识,比如农学,比如算学,又或者其他一些经世之道,朕将之命名为‘实学’!今后学堂之中儒学和实学并举!”赵谌道。

赵谌说完,下面的大臣们一片哗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