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1 / 2)

加入书签

渑池虽是韩国之地,却离秦国边境极近,加上韩国臣服于秦国,赵惠文王怕秦昭襄王又有阴谋,不想赴会。

上大夫蔺相如道:“这是秦国有意试探赵国。大王不去,显得赵国软弱胆小。”力劝赵王赴约,上卿廉颇也极力赞成。

最后商定由上大夫蔺相如随行赵王,赵奢为将军,率五千精兵扈从,上卿廉颇率五万军队在边境戒备,赵国朝政由相国平原君赵胜主持。

到边境时,廉颇向赵惠文王辞别,道:“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约需要三十天。如果三十天后大王还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即位,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虽然心有不快,但还是点头同意。

14

渑池位于黄河南岸,是韩国下属的一个小城,因有池出产一种名叫“黾”的水虫而得名。这个地方主要以丘陵山地为主,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称,地势险要,便于伏兵。

赵惠文王一行到达渑池时,秦昭襄王早已率大军到达。这还是两位国君执政后的第一次会盟,当即以礼相见,设置酒宴畅饮。

至饮酒酣畅时,秦昭襄王忽然道:“寡人私下听说赵王擅长音乐,我这里有一支宝瑟,请赵王演奏一下,给大家助助酒兴。”

不等赵惠文王回答,便有秦王侍从将一具赵瑟捧到他面前。赵惠文王不好再推辞,只好勉强弹奏了两支曲子。

秦昭襄王击案赞道:“妙,真是妙!寡人听说赵国始祖烈侯非常喜欢音乐,赵王真是得到家传了。御史,记录下此事。”

秦国御史遂书简写了几笔,大声念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在渑池相会,赵王为秦王鼓瑟。”

这分明是侮辱赵国,赵国君臣闻言色变。蔺相如遂拿起赵王面前酒禁上盛酒的瓦缶,上前道:“赵王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地乐曲,请允许我献上瓦缶,请秦王敲击,作为娱乐。”

秦昭襄王大怒,脸色十分难看,一句话也不说。蔺相如便跪在秦王面前,再次请他击缶,秦昭襄王仍是不肯。蔺相如遂起身拔剑,威胁道:“大王未免欺人太甚!虽然秦国兵力强大,可如今五步之内,臣便可以将血溅到大王身上。”

秦王侍从一拥而上,各举兵刃,预备杀死蔺相如。蔺相如大喝一声,怒发冲冠,作出欲击秦王之势,喝令侍从退回。

秦昭襄王见蔺相如毫不畏死,不愿意与他同归于尽,只得随意敲了一下瓦缶,蔺相如召赵国御史记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敲击瓦缶。”

秦国大夫王稽道:“请赵国献出和氏璧为秦王祝寿。”蔺相如道:“礼尚往来,赵国既然献给天下至宝和氏璧,秦国也不能不回报,请秦国将十五座城池献出来为赵王祝寿。”

一番唇枪舌剑的交锋,秦国始终未能占上风。秦昭襄王本有意趁此机会将赵惠文王掳回咸阳做人质,就跟当年对待楚怀王那样,然而得知赵国已在边境部署重兵,时刻戒备后,未敢轻举妄动,终以平等地位与赵国重修旧好。

按照惯例,两国结成盟国后,国君要将自己的儿子或孙子作为人质抵押给对方。秦昭襄王遂以太子安国君之子异人为质子,送往赵国。后来异人在邯郸娶卫国商人吕不韦侍妾赵姬为妻,生下一子名赵政,即日后大名鼎鼎的秦始皇。这是后话。

会盟完毕,秦国队伍中忽然闪出一人,上前叫住赵国将军赵奢,笑道:“赵君可还记得下臣?”赵奢道:“当然记得,你是宣太后的家奴向景。”

向景笑道:“太后命臣多谢赵君如约除掉了苏秦。”

赵奢回去赵国后不久,齐国客卿苏秦便被刺客刺伤,齐王甚是伤痛,一面请名医为他疗伤,一面派人搜捕凶手。这时候,忽然有人向齐王告密,苏秦其实是燕国细作。原来苏秦是雒邑1人,直属于周王室,他游走于诸侯国之间,也并不是为六国或是哪一个国家的利益,一切都是为他自己谋取功名。然而他到燕国后,与美丽的燕文侯夫人夏姬相恋,不可自拔。燕文侯及其子燕易王虽然发现,却佯作不知。苏秦感激涕零,遂发誓效忠燕国,“信如尾生”,保证自己按誓约行事,守信到死。昔日齐国攻燕,杀死燕王,燕国几乎灭国,历任燕国国君均有志复仇。苏秦便来到齐国,受到齐王重用,他不断挑唆齐国做出得罪众诸侯国之事,利用秦、赵两方来削弱齐国的力量,最终引发五国合纵伐齐。后来燕将乐毅更是大破齐国,六个月攻下齐国七十余座城,若非齐将田单用反间计令燕王猜忌乐毅,夺其兵权,齐国多半会就此亡国。但从此齐国亦失去了东方强国的地位,君臣不亲,百姓离心,再无力与秦国匹敌对抗,争夺天下,燕国终于报了昔日之仇,苏秦可谓功不可没。

1雒邑:今河南洛阳东。

可笑的是,齐人对苏秦的所作所为全然不知,还一直用高官厚禄奉养他。直到苏秦遇刺,他是燕国细作的事才被人暗中揭发出来,齐王遂将他车裂于市。

这向齐国告密之举,自然就是赵奢派人所为了。他在燕国为官十年,常常出入燕王宫,深知苏秦与夏姬的风流韵事另有玄机,其实是燕文侯有意派夫人与苏秦私通,好令他死心塌地地为燕国效力。虽然向齐王告密之举未免有失光明正大,但自燕国破齐后,日益强大,一度威胁赵国,除掉苏秦这等鬼祟小人,既能除去燕国强援,又可以履行当日与宣太后之约定,一箭双雕,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呢?至于宣太后为何想要苏秦死,就没有人知道具体究竟了。

赵奢见向景特意提起苏秦之死,便道:“虽然我本人并没有直接动手,但不管怎样,苏秦已死,我与太后算是两清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