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三章所向无敌(1 / 2)
很显然,萧洒此时的回归对于那些不喜欢萧洒的人来说,已经无济于事,甚至他们有恃无恐,认定了萧洒不可能超过82分。毕竟,接下来只有不到十分钟了,就算是巅峰期的迈克尔乔丹重回球场,也未必能够制造这个奇迹。篮球虽然是圆的,能够发生一切可能。可是…这实在是太不可能了。
“萧现在回来是打算完成他的诺言吗?是不是太晚了一点?在第二节结束的时候,我甚至认为他有希望破掉张伯伦的得分纪录。但是现在…他只能制造出自己的个人常规赛得分记录。他无法超越任何人。”espn的主持人镇定自若的说道,虽然萧洒突然回归球场让他吓了一跳,但认清楚形式之后还是非常自信了起来。
“如果他的目标是为了超越我的得分纪录,那么…他似乎回来稍微晚了一些,时机已经不利于他了。现在麦克邓利维肯定会不顾一切的派上包夹,哪怕萧洒不持球,也会有两到三名球员始终跟在他的身边。”科比布莱恩特也非常自信的分析道:“我研究过萧的视频录影带,他是非常不错的得分高手,而且他的绝招真的非常犀利。可是,他的缺点也极其的明显。那就是他根本不会中距离跳投,甚至于可以说他不会跳投。他最常规的得分手段是原地投篮以及犀利突破,偶尔还会来几个快攻中的踮投。他将这些招式都磨砺的非常精准。但是…他的缺点依然还是存在,在对手不知疲倦的包夹之下,他的得分将会举步维艰!”
科比布莱恩特分析的很精确。因为这是湖人队所有录像师通过观看萧洒所有视频之后得出的结果。分析极其的严谨严密。
萧洒的问题的确是这样的。
科比从录像时那儿得到这个结论时。心情是轻松的,因为他发现萧洒的弱点是如此的惊人。
而菲尔杰克逊却有些吃惊,他在心里暗暗嘀咕,光凭借着三板斧的进攻就能打出那么多现象级的得分表演,真要让他完美掌控了更多得分技巧,岂不是要统治全联盟?到时候谁还能防守的住他?就算他完全独立于体系之外,光凭一己之力也能改变比赛?而如果他真的做到了那一点,他必然将重新定义得分后卫。或者说将得分后卫这个位置的意义无限拔高、并且改变篮球界既有的共识……篮球并不一定是五个人的比赛。
科比分析的条条是道。雷吉米勒没有做任何的抗辩。
因为他知道,科比说的是正确的。
萧洒虽然已经足够优秀,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惊才绝艳,现象级别的天才新秀。可是…他依然有缺陷,而且这个缺陷其实还挺致命的……不会跳投的得分后卫真是有点说不过去啊!
而这时,比赛终于重新开始。
在麦克邓利维的咆哮下,埃尔索顿与昆汀理查德森一上场就跟踪上了萧洒,给予了萧洒最贴身的防守。
可是,萧洒却在他们合围上来的时,脚步一滑。身体猛地一个踉跄,以一个非常鬼魅的角度从两人的包夹中溜走。并且快速的接到了传球。
然后他带着球脚步不稳,好似喝醉酒了一般跌跌撞撞的前行。
在这个前行之中,埃尔索顿与昆汀理查德森试过各种包夹。
可是,好像喝醉了酒的萧洒却总是能找到一个格外离奇的角度从两人的包围中躲过,并且……篮球始终稳稳地掌控在他手中。
萧洒的这个状态让全场球迷震惊且意外,收看本场比赛的球迷更是惊奇不已……萧洒这是怎么了?他是在更衣室里喝多了吗?怎么看上去像是在发酒疯一样!!
美国球迷认为萧洒是在发酒疯。
中国球迷却看到这幕后,不禁一拍大腿:我草!醉拳吗?
萧洒当然不是在发酒疯,也不是在打醉拳,而是他的身体进入了另外一个境界。
或者说,他将他梦境中的身体状态带到了现实的比赛中来。
人在梦境中总是能够做出一些奇特的动作的,而且完成度相当的高。
萧洒跌跌撞撞如打醉拳一般的来到了前场三分线外,他快速的一个突破后,迅速的急停跳投,然后三分出手……萧洒跳的很高,出手很柔……篮球被投出的抛物线也很优美。
一切的一切,美如一副充满意境的山水画。
哪怕这个球不进,球迷们也会为这个球喝彩助威,太漂亮了,太飘逸了,姿势帅到爆炸了!比起这个进球,麦蒂是谁?
唰!
一个美如画的跳投最终柔美的钻入了篮网!
立即,斯坦普斯球馆炸棚了,声浪如海啸一般席卷而来。
这个进球对他们的震撼甚至超过了热血喷张的暴扣。
电视机前的观众也是一片叫好。
但是萧洒本人却并没有显得很高兴,他在进球之前,就已经快速的往前跑动了,他的跑动路线仍然显得有些轻飘飘,好像并不能走上一条直线。
此时的萧洒的体力的确是出现了问题,他与特蕾莎大战消耗的体力甚至是球场上打两节比赛的两倍,而且在与特蕾莎打炮之前,他还和芭芭拉来了一发。
萧洒是个强壮的男人,可他终究也是人,这个时候如果他还不累,那就只能说他是神了。
所以说,此时的萧洒同时进入了杀神状态与梦境状态。或者说,他的身体进入了杀神状态,但意识却在梦境与现实中来回拉扯,所以他的动作好似喝醉酒了的人!
“放他们投篮,我们不防守,我们要加快节奏!”跌跌撞撞的萧洒走到斯蒂芬马布里身边,小声的说道。
马布里闻言,连忙打了个手势。示意队友们放松警惕。
与此同时。他小心翼翼的对萧洒说道:“你没问题?如果身体出现了问题。你现在可以去休息的。不要因为意气用事而毁坏了自己的身体。”
萧洒坚定的摇摇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