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千里突袭(2 / 2)

加入书签

三万精锐列阵完毕,蓄势待,放眼望去,演兵场上黑压压地一片,全是人头;从这支驻守蜀都十万大军中挑选了三万精锐之士,个个盔甲铮亮,面色肃穆,刀枪剑戟,寒光烁烁。

阵前是袁英和张云这对好兄弟,作为此次带军的统领,此外随行还有杜青云麾下的卫镇东、杨鹏兄妹,经过一番整顿后,广场上鸦雀无声,连那战马的嘶鸣,也听不见一声,可见这支临时挑选的队伍,还是有较好的素质。

虞子期、夏侯婴、杜青云等大小将领和文官都聚集在侧旁,准备为汉王送行。

这次出征,龙天羽故意选择与三万大军一同返回汉中,实则用了瞒天过海之计,来迷惑敌军的眼线,他会在中途脱身,与后面出的龙牙部队汇合,绕走龙门山和陇南之地,插入河西老秦旧地,突袭戮龙关。

“汉王万岁……汉王万岁…….”

所有的士卒见到龙天羽出现,高呼着汉王,士气如虹,的确,他们引以为傲就是成为汉军的一员,不但家族得到朝廷的俸禄补贴,地位也脱离了奴隶和贫农,特别是汉室对军人和有才能者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和鼓励,比如设立英雄纪念碑和忠烈祠,就是要纪念这些为建国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和文官忠臣。

正所谓名正则言顺,有了这种激励的政策和荣誉表彰,汉中许多壮丁都自愿加入汉军,愿为汉室效死命,即使牺牲了,不但能被朝廷追封为英雄,连家人也收到很大的照顾,死后爵位也跟着提升了,如果侥幸不死,在战场回来,那么很有可能提升为伍长、什长,甚至更大的官爵职位。

龙天羽放眼四顾,前方数十个阵列整齐地排列着,密密麻麻的方阵都是战士,年轻黝黑的面庞,眼中充满未知的兴奋,黄鬃、黑鬃、白鬃地战马汇成片片斑斓的云彩。寒光闪闪的剑戈枪戟,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诡异的清冷光辉。

“诸位将士们……”龙天羽虎目四顾,低沉着开口,由于他的剑术修为达到大剑师境界,有一定的内息,声音浑厚,回荡在方阵之间,数万士卒听得异常清晰。

“将士们,你们不论官职大小,哪怕是一个小卒,在我眼中,都是汉族的兄弟,是你们,撑起了大汉,捍卫着汉室领土,开疆裂土,我不希望有战争,我更希望天下太平,所有将士都不用再征战沙场,马革裹尸,但现在形势不允许,楚军如豺狼一般,杀入汉中,攻破略阳,屠城反抗的百姓,抢夺财物,无恶不作,那里是我们大汉疆域,有我们的亲人,她们在遭受的苦难和杀戮,你们说,我们能无动于衷吗?”

“杀光楚贼,保我汉室……”一名将领带头喊起来,三军将士也在呐喊。

龙天羽一摆手,止住了呼声,继续说道:“你们的亲人,她们地愿望最简单,不求荣华富贵,不求穿金戴银,只盼着你们能平安回去。我希望每一个汉军将士弟兄都牢记,在亲人心中,你不是一朵浪花,不是一颗小草!你是什么?你就是那巍峨壮丽、遮风挡雨、永不倒下的汉明关!!为了保家卫国,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数万军士林立,却安静的都能听见针尖掉落的声音。无数年轻地面孔惩的通红,拳头握的仿佛就要爆裂开来,眼中蕴藏地泪珠,偷偷擦掉了。

紧接着所有将士呼声如雷:“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这一刻,杜岷、杜青云、芦笙等人算是见识到了汉王的手段厉害,简简单单两段话,把所有将士的漏*点和气势全部逼出来,个个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样子,决心与楚军拼个你死我活,这哪是劝将士真爱生命啊?简直是鼓动所有将士不畏死地捍卫国土。

虞子期、夏侯婴、郦商、葛离、袁英等大将也是热血沸腾,经过汉王这一番话,他们都感到了欣慰,因为身为一个君王,竟然没有摆那下死命的架子,也没有威逼什么,只用了两段诚挚关心的语言,强调了所有将士的存在和拼命的价值,这比重赏还管用,几员大将均想,能跟着汉王打天下,是一种荣幸。

有时候,将士们不是只在乎升官财,黄金重赏,可能简单的几句暖心的话,就能让所有将士鼓足干劲和士气,冲锋陷阵,无所畏惧,古语常言士为知己者死,一位开明的君主,仁义的君王,赏罚分明,体恤下士,足以让手下忠心卖命,因为这些将士不但觉得有希望跟着主公建功立业,而且活着都有尊严!即使战死,也死得其所,毫无怨言!

“击鼓鸣号,全军出!”龙天羽见三万兵马士气如虹,充满了战力,暗忖这番演讲收到了奇效,满意点头,下达了出征的军令。

大军开拨了,大地微微颤动,蹄声殷殷如雷,一万骑兵在前,各色帅旗迎风招展、猎猎有声,整只马队都是精锐轻骑,队列雄浑威严,戈矛闪烁着锋寒的光芒,一时杀气弥天,两万步兵方阵在后,以娴熟的步伐保持着一致的步调随护前进,所有的士卒都是轻甲,方便远途跋涉赶路,长矛阵、长戟阵、盾牌手、弓箭手等不同阵列排成了长队,向东北汉中的方位出。

龙天羽策马跟在大军中央,两侧袁英、张云、卫镇东等将领,在他四周,二十二名铁卫全副武装跟在其后左右,这次突袭异常凶险,仅剩下的二十二卫都抱着必死的决心,也要保护主公的安全。

大军离着蜀都城池越来越远,卓凝君伫立在广场上,目光注视着龙天羽的身影渐渐远去,远山般的黛眉微微锁起,一缕惆怅慢慢荡漾在眉宇之间,痴痴半晌,才幽幽一叹,心忖这种离别的滋味就叫相思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