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以收税为名(2 / 2)

加入书签

对方发放的“专营许可”,就是这些区域内的经营权。

萧大款掏出手绢擦擦额头上的汗,看向西面。

西边远处,有几根高耸的烟囱,突兀的出现在江边。

那里是秦淮河入江口南岸,位于其中的不夜坊、常乐坊以及西工坊都修建完毕,并开始营业。

据说开业后不久,不夜坊、常乐坊就客满为患,因为有大量煤气灯照明,所以夜里的光照可以映亮半个夜空,欢声笑语随风飘散,让附近其他地方的人听了,心痒难耐。

而西工坊里,玻璃作场、造纸作场也开工了,因为有煤气灯照明,所以工人们昼夜轮班,作场忙碌不止。

大量建康百姓在这三坊内找到工作,又携带家人,在为三坊配套的“廉租坊”内“廉租楼房”定居。

萧大款得总税司上报数字,知道三坊开业一个多月来,就已经吸纳了至少三万百姓工作、暂住,若加上住在廉租坊里的家人,人数至少过六万。

流连其中的商旅,按照总税司的统计数字,每日客流量都保持在万人以上。

除此之外,许多家境拮据的读书人,夜里都会带着书到不夜坊、常乐坊的长明灯棚看书,因为这是免费的,所以夜里到二坊看书的人越来越多。

然后,大量小商贩们也到长明灯棚附近摆夜市,进一步聚集人气。

旺盛的人气就意味着巨大的商机,三坊再加上廉租坊,已经有近八万人的暂住人口,能在这里获得“专营许可”,就意味着有了一棵摇钱树。

所以,总税司就是能以“专营许可”,筹集大量钱粮、建材,雇佣徐州来的厢兵和建康百姓修筑建康外廓城墙。

对于录尚书事的萧大款来说,不需要朝廷特别调拨钱粮,就能把建康外廓由篱笆墙变成包砖夯土城墙,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好事。

但这种被人侵占权力、越俎代庖的感觉,还是让他觉得心情烦躁。

总税司以收税为名,开始侵占许多本不该他们所有的权力。

然而明面上都说得过去,萧大款也不好阻拦。

譬如,东冶因为大量使用煤炭炼铁,导致东南风起时,滚滚浓烟飘向台城,于是,冶炼场东迁,迁到方山津税关附近的“东工坊”。

这东工坊里,又有大型砖瓦场、竹木作场,以及少府寺所属官办作场。

隔壁又有不醉坊、安乐坊,其内入驻大量商家,都有煤气灯照明。

加上配套的“东廉租坊”,同样有数万百姓携家带口暂居,每日流连其中的商旅,也有上万人。

一东一西这八坊,加上附近的税关交易市场,成了总税司手中的肥肉,用秦淮河系在一起。

两块大肥肉,把豪商巨贾们的魂都勾走了。

这些豪商巨贾,东有来自三吴的商人,背后是三吴各地豪族。

中有建康城里的大户,后背是大量权贵、宗室以及大寺庙。

西有来自长江、淮水流域的行商,同样背景雄厚。

都被总税司“变出来”的摇钱树,勾得神魂颠倒。

萧大款不知道总税司还能以收税为名,玩出什么花样来,却意识到,李笠这么弄,肯定不满足于收商税。

对方到底想做什么,他暂时看不出来,只能静观其变。

萧大款再次看向眼前的筑墙工地,虽然心中还是烦躁,但总归舒坦了些。

朝廷不用额外花钱,就能把外廓篱笆墙换成夯土墙,总归是件可喜可贺的大好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