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老狐狸(1 / 2)
蔡太师却将秦韶华的抱歉当成了拒绝,以为她不听劝。
毕竟在旁人眼中,在齐王身边做了那么久贴身侍女,又被齐王在公开场合承认是“女伴”的人,只有秦韶华一个。
“孩子,我和威远侯论起来,其实他还是我的晚辈。我以长辈自居,叫你一声孩子,对你说的都是金玉良言。我大楚多年来虽无大战,但小范围的叛乱、与北梁的摩擦时有发生,我和你外祖父的军功也是这么挣回来的。我们都是为保家卫国。虽然无深交,但我很是敬佩他至死为国、即便已知先帝猜忌却仍不下战场的勇气。”
蔡太师抬手下压,示意秦韶华归座,“到现在威远侯凌家只剩了你这么一点血脉,虽然你不姓凌,我一样希望你平安。所以你别激动,我并未指责你伸冤的做法,否则今日在皇上面前我也不会帮你说话。只是以后,就算只是为了你自己的安危考虑,也不要这么冒险了。不明智。”
这番话说得真是情真意切了。
秦韶华心中不快顿时消散,对着老太师抱一抱拳,“多谢您老关心。不过,我有我自己的做事方法。”
不妥协,不会轻易被人说服,她上辈子就被佣兵圈里的人私下叫做“硬骨头”,一是说她不好惹,二是说她性格倔强。
蔡太师被当面拒绝倒是没有生气,“你不想改变做事方法也好。年轻人总是有点倔脾气,不过……”他严肃看住秦韶华,“不许误国。”
秦韶华道:“我不知道太师所说的‘国’是什么。我不认皇帝不认朝廷,只盼着天下太平而已,让我舒舒服服赚钱过活。”
如果你觉得国就是君王,国就是朝廷,只能抱歉咯。
蔡太师呵呵一笑:“天下太平,老夫也这么盼望呢。这句话也请你带给齐王殿下,老夫一把骨头快入土了,可不希望临死前看见楚国刀兵四起,生灵涂炭。”
秦韶华没说什么,只问:“老太师还有事么?”
“没了。原本以为和你说话要颇费一番精神,老夫预留了整个晚上的时间给你。没想到你是个坦诚孩子,不错,不错。”
“那么我告辞了。愿老太师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秦韶华朝老人欠身作礼,返身出门。
回去的路上秦韶华又仔细回想一遍和蔡太师见面之后的场景。不管是在葬礼上还是在家里,这位老人都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便是和颜悦色地笑着,也不可小觑。
今天他公开帮了自己一把,几乎在葬礼现场把威远侯平反的基调定了下来。也许,是因为他本身也曾经被先帝的猜忌所害,于威远侯的遭遇心有戚戚?
然而他就算曾经随着楚国公一同给齐王造势助威,他对齐王连带着对自己的态度,和楚国公是完全不同的。这一点秦韶华非常明白。
方才简短谈话,似乎气氛融洽。其实她的五感一直全开,敏锐警戒着。这是一种直觉的应激反应,而她在楚国公面前就不会如此。
罢了,反正自己又没打算搅进楚国的政局里去。
所做一切不过是为威远侯府。
“待此间事情一了,专心经营奇门去了!”
这样想着,秦韶华趁着夜色掩映,一道轻烟一样在楚京的街坊之间快速闪过,很快,就来到了距离蔡府不过三条街的段府。
段尚书的书房也还亮着灯。
秦韶华轻轻落在屋顶上,随手揭了两片瓦,朝下观瞧。
段尚书一身便服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秦韶华运足目力仔细看,看见了一部分信上内容。不知是写给谁的,主要是吩咐收信人立刻杀人灭口,措辞非常严厉。
而且他握笔的是左手。
真是个老狐狸啊。
左手写字的笔迹当然和右手不同,绝对不会出现秦云那种笔迹被鉴定出来的蠢事。
段尚书飞快写完信,末尾放大字体写了三个“急”,然后塑了信封,交给下人连夜发出。
秦韶华心里好笑,你急什么急,现在着急有用吗。
要是我开始就想对付你,现在你就和秦云一样入狱了,再急也急不回命来。
几声有规律的秋虫鸣叫响起在附近树丛。
秦韶华摆摆手,那声音就消失了。
是奇门安插在段府的探子,发现秦韶华到达,询问要不要帮忙。
秦韶华只是顺路来问候一下“旧友”,倒不劳烦他们。
书房里,段尚书写完信后似乎松了一口气,叫人打水洗脸,似乎是要宿在书房里。
秦韶华现在还不想取他性命,免得秦云那边节外生枝,见没事了,就准备走去后宅那里找旧友。
却不料一阵熟悉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朝着这边走来。
秦韶华讶然一看,果然没听错,是贺姨娘。
书房外面原本有几个小厮伺候着,贺姨娘一来,有个成年男仆就提前把小厮们遣走了。贺姨娘走到房门外冲那男仆微微一笑,男仆给她打开了书房的门,努嘴示意。
贺姨娘袅袅婷婷迈过了门槛,男仆在她腰上摸了一把,这才关门,自己守在门外。
“这个女人真是……”秦韶华一时没想到合适的形容词。
怪不得她在段府站脚站得这么快,原来不但在主子们身上做功夫,连仆人都没放过。
刚才她走路的姿势真的是“袅袅婷婷”,绝不虚言。
以前在护国公府的时候,她可没流露出这样的风情来,恐怕是迫于段夫人雌威不敢扎刺。可叹她年岁不小了,女儿都已长成,却还要收拾自身美色去接近男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