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权君王偏要强求 第14节(1 / 2)
沈霄今年十三岁,正是男孩子长个子的年纪,虽然不比其父沈崇矮多少,心智却还只是个孩子,面对祖父突如其来的抬举,有些手足无措。
何氏见状,忙上前对沈霄催促:“祖父叫你呢,快点过去。”
沈霄别别扭扭地坐到了荣恩公左边的座位上,也学着从前大姐姐的样子,给祖父夹菜,倒茶。
荣恩公看着他这笨手笨脚的样子,想起来这孩子今年刚刚入了杏林书院,和京中勋贵世家的嫡长子一起,在官办的学堂入科,便问:“最近课业如何?夫子在教什么?”
“训诂已经结业,在学十三经注疏了。”沈霄回答着,声音已经有了一丝男子的粗犷,不似儿时的童音。
沈廷恩见他还算踏实,叮嘱道:“既然入了杏林书院,就要好生用功,你大姐姐虽然没有出入学堂,但是学问上却并不差,你若有不懂的也可以去请教。”
“嗯,知道了。”
沈霄抬眼看看还在一旁忙着叮嘱下人安排宴席的沈书云,想着自己一定要好生读书,好把大姐姐比下去。
沈廷恩看穿了他的少年心思,却为这点不服气感到高兴。
到底是嫡长孙,纵然他不喜欢何氏,却不能放弃对沈霄的叮嘱和关心,于是又吩咐翁姨娘,从自己的书房里取来一套龙泉青的笔洗和笔山,送给沈霄做入科的礼物。
因见沈廷恩还肯关心沈霄,何氏积攒了许久的怨怒,似乎也得到了消解和一点点补偿。沈崇也对父亲道了谢,表示会好好督促霄哥儿的课业。
因此一顿团圆饭,还真的生出了些许阖家团圆、言笑晏晏的欢愉来。
沈书云看着祖父眉开眼笑,也觉得快慰。
正在此时,曹管家进来通传,说是四宝太监求见,来给荣恩公恭贺中秋。
沈书云闻听“四宝”两个字,已经隐隐预感到不妙,想去打发四宝却来不及了。
只见四宝仪态端正地款步迈进了厅堂,他依旧戴着三山帽,穿着祥云补子的内宦官服,步履里尽是皇室仆从的稳健雍容。
因四宝突然不请自来,方才其乐融融的众人,纷纷把目光聚焦到了四宝身上。
“臣替世子向沈公爷及府上诸位官爷、亲眷问候佳节,恭贺中秋!”
沈廷恩连忙命四宝起身,客套道谢。
这时候他才想到,朱霁此时一个人在存雄居过中秋,大抵有些孤单,便对四宝说:“是老夫失礼,竟然没有事先邀约世子共度中秋,麻烦公公回去,请世子来一起落座吧。”
四宝对沈公道谢,委婉回绝说:“世子不爱热闹,此番让臣前来是为了单独给沈大姑娘送中秋节的贺礼。”
什么?单独给沈大姑娘的贺礼?闻听此言,沈家满座哗然,方才还热闹暄腾的宴席,一瞬间安静下来。
沈书云的脸上升起红云,一直红到耳根,真想现在就找个地缝躲起来。
存雄居就在蓬蓬远春一泉之隔,这样当着全家上下送礼,是公然冒犯她的名节。
这之后风言风语肯定要起来,沈书云觉得自己跳进墨泉湖也洗不清了。
已经感受到了家人和下人们向自己投来的目光,沈书云强忍着愤怒和羞躁,上前对四宝说:“多谢公公前来拜贺,礼物书云就不方便收了,请公公回去吧。”
四宝却根本不理会,只是把手中螺钿的紫檀木盒拿出来,打开,对沈书云道:“沈大姑娘可看看,这是不是府上丢的田黄石?”
沈书云讶然,目光诧异地接了过来,拿在手上端看,“万象”的阳刻和这浓艳俏丽的颜色,是如此熟悉。
她此刻简直不能相信,已经丢失了好几个月的田黄石刻章,此时此刻会这样出现在她的手中。
更惊恐的是坐在何氏身边的沈书露,脸上骤然一白,瞬间低下了头。她身边侍奉的红簪更是惊恐到往后踉跄了一步。
只不过全家人的目光,此刻都在四宝和沈书云身上,并没有人注意到她们。
倒是荣恩公,一双阅历丰厚的眼睛,看着眼前的场景,已经明白了什么。
这时候他才有些回味出来,在朱霁第一次送沈书云石色颜料的时候,就已经不同寻常,只不过当时自己并没有往深处去想。
都以为他是烫手山芋,如今看来倒是引狼入室。
荣恩公苍老而矍铄的眼神微微闪亮。
“这田黄石,是老夫从前随身之物。确实丢了一阵子了。请公公回去跟世子转达老夫的谢意,谢谢他帮忙找寻,物归原主。”
荣恩公递给曹管家一个眼神,曹管家便上前,从沈书云手里接过了田黄石印章。
四宝看看祖孙二人,眼波流转后微微一笑,便告退回去了。
四宝虽然离开了,沈府上下的人却仍在面面相觑。
究竟安王世子和大姑娘是什么样的关系,值得这位身份特殊的“贵客”一而再地给她献上礼物。
沈书云心神不宁地安坐,低头看着碗筷,也能感受到周围人投来的探究的目光。
倒是荣恩公,呵呵一笑,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般,对沈书云也是对众人道:
“云娘子,不要忙了,坐下来吃饭。你如今掌管后宅,别人捡了咱们家的东西,自然第一要想着要来找你归还,这等事情再寻常不过。”
这一句话,根本就是说给沈府全家上下听的,即是给沈书云台阶下,又是要堵住众人在背后的议论纷纷。
家主发话,谁敢听不明白?于是众人很识趣,又开始推杯换盏,仿佛刚才的一幕根本没有发生过。
酒过三巡,一直到深夜,宴饮才结束。沈家上下多少都有了酒气,纷纷回去了自己的院子。
翁姨娘安排下人嬷嬷收拾碗筷,曹管家则带着小厮和侍女,侍奉荣恩公回凌云院去了。
***
念春撑着灯笼,沈书云一步步往蓬蓬远春走,为了中秋,她忙碌了很久,此时本该卸下重担好好歇歇,此时此刻却步履沉重,一点也没有卸下重担的轻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