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 目标牡丹江(2 / 2)

加入书签

当然,蒋某人也很高兴,他最希望看到的场面终于出现了。在他看来****想要取得这么辉煌的大捷,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他自己心里列出了一个公式,换算下来认为****每歼灭一万日寇必然还损失十万部队。这两战下来****必然损失超过20万人马。甚至他还认为这还是最乐观的估计,“客观”的去估算的话,****必然损失超过30万。

所以老蒋是非常兴奋的在舆论上大肆表扬了****一番,还号召全国上下向****学习。当然后面这半句就完全是鬼话了,号召全国的杂牌向****学习去送死是真的,至于他的嫡系那自然是继续坐山观虎斗等着接收胜利果实的。

那么我们要问,****在这两大战役中损失究竟如何呢?肯定没有老蒋想象的那么惨烈,但你要说很轻松,那也是假的。张家口大捷和邯郸保卫战中土共一共付出了两万多伤亡,其中纯粹减员大概在五千人左右。毕竟鬼子不是面做的,陷入绝境的他们会比平时更加疯狂,抵抗也更加激烈,自然损失也就更大。

但是这样的伤亡并不是不可接受的,且不说消灭和俘虏了更多的鬼子,也彻底的改变华北地区的敌我力量对比。在此战爆发之前,鬼子还能抽调出六万左右的机动力量进行野战,可以积极主动的去找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麻烦。而这一战之后,鬼子基本失去了进攻的能力,只能困守几个大城市,根本就是动弹不得。

这么说吧,这一战之后华北真心就变成了****的天下,除了少数几个大据点之外,整个华北已经被****完全控制。可以充分的发动群众,可以获得更多的战争资源,将会更快的壮大。

这一战的好处还不仅仅只局限于华夏,在国际上也引起了空前的反响。之前包括美国和英国在内的两大流氓已经越来越表现出看不起华夏的架势,认为华夏就是付不起的阿斗就是烂泥,认为华夏还不具备国际大流氓的资格。但是这一战下来,英美的态度立刻就发生了改观:哦,原来不是华夏太烂,而是蒋某人太烂而已。华夏也是有能打的部队,不完全是渣渣啊!

不要小看了这一点点转变,国际地位从来都是打出来的,从来都是靠实力说话的。你不展现出这种实力,鬼都看不起你。而这一次,****算是牛刀小试,初步展现了这种实力,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这是极为有利的。

当然,这仅仅是开了一个好头,****后面还需要再接再厉,之后在战略反攻阶段表现得越出彩后面才能为中华民族争取更多的尊严和发言权。

不过,在七八月份,最最让世界惊叹的不是****在华北的胜利,而是苏联突然对日宣战。虽然之前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了苏联对日宣战仅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是这一刻来得这么突然、这么早还是让世人大吃一惊。

对于世界反法斯西大同盟来说,这意味着同盟的最后一块拼盘已经就位,意味着同盟真真正正的在所有问题上都取得了广泛的一致,意味着胜利真心是指日可待。反正这个消息让全世界反对轴心国的人民是欢欣鼓舞。并一致的对苏联政府的决定赞叹不已,这极大的改善了苏联的国际形象,为苏联争取到了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当然,这也不是没有付出代价的,在日本获知苏联决定的那一刻,关东军再次活跃了起来,按照日本大本营的想法,那是必须给露西亚鬼畜一点颜色看看,要在战场上好好的教训一下“背信弃义”露国鬼畜。

整个东北一线再次被战火包围,在千余公里的战线上,关东军同红军打得不可开交,甚至一度的日本海军还准备出动前往攻击海参崴。不过当红海军航空兵全面出击掌握了日本海大半的制空权之后,鬼子不得不打消了这个送死的想法,仅仅出动潜艇和轰炸机进行了象征性的攻击。

当然,苏联红军也不可能光挨打不还手。之前的几个月里,军委一直在增强远东方面的军事实力,累计将三个集团军合计八个军的兵力部署到了赤塔和伊尔库茨克附近。组建了一个全新的后贝加尔方面军,由梅列茨科夫中将担任方面军司令员,配合布柳赫尔的远东红旗方面军开展远东战役。

按照军委的指示,布柳赫尔作为整个远东战场的总指挥、梅列茨科夫担任副总指挥,由李晓峰担任政治委员。两个方面军及远东红旗滨海集团军一起从东西两个方向朝关东军施加压力。总体的作战思想就是,如果日军按兵不动,那就静坐等待。如果日军发动小规模试探性进攻,那就坚决将其打回去。如果日军发动全面进攻,那就进行积极防御歼灭日军有生力量。

总体上说,不管是军委还是******在此时都没有大打的打算,如果鬼子老实不动,那就是静坐战争。毕竟此时远东方面实力还是不够强,仅有两个方面军外带一个独立的集团军,兵力跟鬼子不相上下。正面强攻鬼子精心构筑的防御阵地损失可能比较大。******和军委还是认为在对德战争没有完全胜利之前,抽调不出足够多的兵力和物资满足远东的需求。

当然,鬼子如果不知死活想要打,那也不妨给其一点颜色看看,多歼灭一点鬼子的有生力量,为未来大打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可是关东军的反应有点出乎军委的意料:其第一方面军从哈巴罗夫斯克到日本海一线发起了全面进攻,似乎是有一鼓作气攻占海参崴的意思。而第三方面军也向内蒙、海拉尔方向发起进攻,至于其独立第4军也开始猛攻海兰泡。反正鬼子是摆出了一副全线进攻的架势。

只不过,战斗进行了一个星期之后,这副架势也就只剩下一副空架子了。日军的攻势根本没给红军造成多大的麻烦,绝大部分攻势仅仅向前突进了五到十公里就戛然而止了。给人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

其实这也正常,关东军的一部分主力和老兵已经被抽调到了太平洋战场,虽然补充的新兵训练得也很扎实,但是跟有实战经验,特别是那些曾经跟苏联红军交过手的老兵来说还是有差距的。

当然,这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关东军的武器装备和战术思想跟此时的苏联红军相比已经是两个位面的存在了。一个还停留在一战的水平上,而另一个已经基本实现摩托化正在向机械化转变。而且红军的中高级指挥员全部在对德战场上积累了充足的战斗经验,自然的是将日军越甩越远了。

短短的一个星期之后,红军就基本遏制住了关东军的进攻势头,迫使关东军转入防御,又过了一个星期,关东军连之前攻占的那一点点地盘也开始摇摇欲坠。而这让军委看清了关东军的虚实,很快就给布柳赫尔下达了新指示。

新指示自然是进攻,既然关东军和红军的差距是全方位的,那么为什么不反击?如果能乘机攻占牡丹江、哈尔滨、齐齐哈尔一线,那对未来红军解放台湾的军事行动是有利的。

甚至,还有那极其乐观的军委委员,认为完全可以一举歼灭关东军彻底的收复东北甚至朝鲜。如果能占领整个朝鲜半岛,那么未来解放台湾的军事行动将畅通无阻了。

不过这种想当然的意见遭到了李晓峰和布柳赫尔的抵制,他们俩还是很清醒,诚然鬼子进攻不咋地,但********的死守起来也不是好对付的。决不能盲目乐观,毕竟远东的红军兵力有限,不能去冒险,还是稳扎稳打的好。

基于李晓峰和布柳赫尔的建议,最后军委决定这一阶段的主要攻击目标是牡丹江,远东红旗方面军务必突破鬼子所谓的“东方的马奇诺防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