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战争前夜上(2 / 2)
当时他还以为是那位很没节操的叔叔吓唬他玩儿,但谁想到,似乎是风雨欲来了呢?
叶夫根尼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他的小伙伴们却嚷嚷开了:
“今天下午我就报名去投考装甲兵指挥学院,我早就想开着坦克跟德国鬼子过过招了!” 科尔扎科夫说道。
孔巴罗夫翘着二郎腿,很不屑地说道:“开坦克有什么意思。我爸爸说了,火炮是战争之神,是最厉害的,我是去定了炮兵指挥学院。”
很快少年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想干什么的都有,讨论到最激烈的时候,少年们干脆直接向教学楼涌过去,热情洋溢的报名参加考试。
叶夫根尼也被这股子人流带着去报了名,在他看来这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而且他觉得以自己的成绩想考哪所军校都是轻而易举的事儿。不过很快他就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在他的报名表格递上去的当天晚上,他就被校长瓦西里请到了办公室。
“学员叶夫根尼.康斯坦丁洛维奇.斯别洛斯基奉命前来报到!”
叶夫根尼一板一眼的敬了个礼,还真像那么回事,不过看着他稚嫩的脸庞,瓦西里心里却是一番说不出来的滋味。
“叶夫根尼学员,你报名参参考装甲兵指挥学院?”瓦西里拿着一张表格问道。
“是的,校长,我志愿成为一名合格的红军装甲兵指挥员!”
瓦西里看着一本正经的叶夫根尼,心中却是苦笑不已,作为政 治局委员的前秘书,最基本的消息能力的他还是有的,瓦西里很清楚,战争将不可避免的爆发,而这一轮军校扩招就是信号,不出意外的话,这批学员将是速成,顶多培训两年就要替补前线的损失进入战场。
目睹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革命战争的他,自然很清楚,这些缺乏经验的年轻军官将会迎来什么样的命运。说实话,他真不希望看着长起来的这个小子在战场送掉性命。
短暂的沉默之后,瓦西里问道:“叶夫根尼,你叔叔知道你的选择吗?”
叶夫根尼其实还有点少年人的天真,他以为这完全是他自己的事儿,跟他的叔叔有什么关系?
瓦西里哭笑不得地回答道:“叶夫根尼,你叔叔可是把你交给我了。这么重大的选择不是儿戏,你应该首先同家里商量,然后再做决定。”
眼瞧着叶夫根尼很有些不服气,瓦西里又提醒道:“否则,你的报名表我不能批准,而且就算我批准了,你叔叔也能轻易地打回来。所以,你还是先联系家里吧!”
叶夫根尼闷闷地走出了办公室,他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他自己的命运却要听从其他人的安排,这是什么道理!以至于回到寝室时,他显得情绪很低落。
八卦的小伙伴追问道:“叶夫根尼,你怎么了?魂不守舍的,失恋了?”
叶夫根尼抖了抖手里的报名表格,沮丧道:“校长不同意我报名。”
孔巴罗夫愕然地问道:“为什么?”
“他要我先取得家里的同意。”
孔巴罗夫又问道:“怎么,你父母不愿意让你参军?”
叶夫根尼叹道:“他们反对倒是小事,主要是我叔叔那一关难过。”
科尔扎科夫满不在乎地说道:“多简单的事儿,不行就让我爸给你叔叔打个电话,一句话的事儿!”
叶夫根尼苦笑道:“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我叔叔那人很难被说服的!”
科尔扎科夫依然是那么不在乎,大大咧咧的拉起叶夫根尼,就往传达室的方向走,一边走还一边说:“我爸是总 政治部的,最善于做思想工作……再说参军关荣,党和国家都号召我们参军保卫祖国,你叔叔怎么能拖后腿了,他这个觉悟太低,就该好好教育!再说,我直接让我爸做校长的工作不就完了,都不必管你那个拖后腿的叔叔!”
很快科尔扎科夫借了传达室的电话就拨给了他父亲:“老爸,我同学有这么个事儿需要您帮忙……对,就是报考军校,不是让您开后门,我哥么品学兼优,全年级第一,就是家里不太同意他报名,您就给我们校长打个电话,让他同意报名不就完了……对的,就这么简单!”
不得不说,科尔扎科夫还是很有点小聪明的,算是深谙官场的至理,准备从上至下给瓦西里施加压力。不过结果却很有趣。很快他那个在总 政治部工作的老子就打来了电话,劈头盖脸的就给科尔扎科夫骂了一顿:“你个小兔崽子不要多管闲事,人家家里的家务事轮不到你指手画脚,老老实实的在学校学习,不准多事!”
这一通训斥让科尔扎科夫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老子电话里都有些气急败坏的意思了,不就是帮一点儿小忙吗?至于吗?
后来,当科尔扎科夫顺利地考入装甲兵指挥学院,返回莫斯科家中时才知道,一直很少谈及家世的那位叶夫根尼同学的来头有多么大,他那位思想觉悟不高的亲叔叔竟然是他老子的顶头上司,还是政 治局委员,能做他的思想工作的人,全苏联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再后来,当科尔扎科夫在装甲兵指挥学院碰到了叶夫根尼的时候,是大骂叶夫根尼同学装逼,愣是压着某人在莫斯科最豪华也是最贵的餐厅请客赔罪。
那么李晓峰为什么同意叶夫根尼的选择呢?原因很简单,战争可能对某些人很可怕,但是对一位有着仙人亲叔叔的孩子来说,实在不算什么,至少保命不难。再说既然叶夫根尼有这个愿望,去战场上锻炼一下也挺好。
当然,某仙人的做法让维多利亚是暴跳如雷,差点要跟某仙人拼命,不过这对李晓峰来说都不叫事儿,分分钟就给摆平了。真正对他来说的大事还是战争,当时间进入1941年四月时,山雨欲来的气氛笼罩了整个苏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