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洪涛微服私访记4(2 / 2)

加入书签

“甄兄附耳过来,榨油之法很简单,我讲一遍你就知晓了……”洪涛立马就改主意了,他最喜听百姓讲述倒霉经历,不是为了幸灾乐祸,而是往往能从中得到自己想知道的东西。这些东西光靠看盛世表象很难获得,必须谁惨听谁的。

榨油有什么窍门呢?洪涛刚才看了,甄家油坊的操作方法都对,但在细节上有疏忽。比如说对油籽的筛选不够,杂质多就影响出油率。再比如说炒锅温度控制不稳,不该让火焰直接烧灼锅底,应该垫上一层瓦片,由烧灼变为烘烤。

但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因素,能立竿见影提高出油率的办法特别奇怪,只需要在筛选、清洗、加热过的油籽里加上不到一成的麸皮……

这种办法让洪涛去想一辈子也想不到,但湟州工匠们实际操作了几年之后,无意中愣是给摸索出来了。原理嘛……洪涛到现在也没搞清楚,恐怕这辈子都搞不清了。

“啊!真的好用?”前两个办法甄大郎认同,而且一听这位王大郎就是内行,句句都说道点子上了。但是最后一个绝招他也想不通,明明为了筛除杂质,又是过罗又是过水的,最后再加上麸皮,那前面瞎折腾啥呢?

“试试无妨,这一锅如果出油少了算我的!要是多了,甄兄就赏脸与我去饮两杯水酒叙叙旧。本人不才比甄兄多上了两年新学,也算是同门了吧?”

洪涛对于甄大郎的疑问还是老办法,拿钱砸。结果嘛,百分之九十会多出油,剩下百分之十真没准不管用,干啥事儿都有风险。

试验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出油确实多了,而且甄大郎也保住了秘密。他把掺和麸皮的工序拿到了后屋去做,另外两个帮工根本不知道这个试验,也没觉察到出油量的些许变化。

甄大郎是个守信的人,虽然满脸都是对出油量提高的向往,还是老老实实跟着洪涛上了马车,向五里外的土坊镇而去。那里有家雕花楼很有名,当然了,有名也仅限于附近十里八乡,不管是菜品还是酒水都离风雪楼差太远太远。

“王兄,世上岂有如此荒唐之事,初来时我尊他们为师长,不时请教绝无怠慢。可家父这九十亩良田传自祖上,世代耕耘不辍,怎能以产量小为由强买强卖。那以后大宋的土地岂不是全要由摄政王一家把持,化肥、农药皆是他家所产,要论种地谁能望其项背!”

酒楼里不光菜品很一般,酒水也不咋地,最原始的米酒还没少兑水,喝起来满嘴酸味儿。但酒不醉人人自醉,满怀心事的甄大郎三杯酸酒下肚话匣子立刻就打开了。不是他生来快嘴快舌,而是洪涛那句同门的功效。

在这种偏僻乡里,几年前就愿意上补习班的实乃个例。学了那么多新鲜玩意,平日里没人可以交流,怕是把甄大郎憋得不善。好不容易碰上个能交流的,不用问也愿意说说。

说啥呢?人和人交往,渡过刚开始的互相认识阶段以后,通常只有两个话题,炫耀或诉苦。甄大郎就是后者,他不是不想炫耀一下十里八乡独一份的榨油坊,而是油坊的来历真不值得炫耀,说起来全是悲愤。

他爹是个良田百亩的小地主,他除了老父母之外还有个小七八岁的弟弟。兄弟俩都已婚配,娶的还是姐妹俩,亲家住在江南东路的饶州,相距也不算太远。

一年前,当地县衙带来了工作组挨家挨户动员,要组建合作社种植油菜花。合作社也不算啥新鲜事儿,远的不说,这几年隔壁的临江军就办了不少,反响很大。据说加入之后收入确实增加,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了。

但对于甄家来讲,合作社模式并没有太大好处。自己家的土地要听别人指挥让种啥种啥,产量高了不假,可地租大幅下降,背着抱着差不多,参与的兴趣不太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