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防人之心不可无(2 / 2)

加入书签

之所以选择这里做为训练新兵的基地完全是为了保密,巨鹿人烟稀少,不靠近任何一条主要道路,比较好封锁。别说辽人的细作,就算宋人也很难发现这里的变化。

名义上也更好和当地政府交代,工程兵总部离此只有八十里路,这块地方也正是王七发现的。只需以工程兵的名义在此休整,既不需要当地官府送粮,也不占用百姓耕地,一块荒无人烟的破树林外加沼泽地谁会关注呢。

那这么艰苦的环境适合当新军训练基地吗?洪涛在亲自巡视过之后立刻就拍了板,太适合了。在这里模拟甘凉路的野战肯定不成,但是模仿析津府以南地区再合适不过,两边都是这种河流纵横的平原。

新兵不光要尽快熟悉新军的武器和作战方式,还得适应地形和行军扎营的生活。比如怎么克服潮湿地面、如何应对小河、怎么辨识沼泽泥潭、还有那些挥之不去的蚊虫叮咬和疫病。

要是不把这些技能学会,平日训练得再好,到了野战状态战斗力也会下降的非常快,且不能持久。

洪涛在湟州需要的是一支半山地的寒带快速部队,现在战场环境变了,部队的主要技能也得跟着变。原本的技能不能丢,新的技能也得学。

那该如何对付这种潮湿的环境呢?这真难不住洪涛。金河湾可是在热带雨林里发展起来的,他还去过中美洲,那里的环境更恶劣,后勤补给也更艰难。

想在这种地方活下去,第一就是让身体和衣物保持干燥,只要是能点着的东西全是生活必需品,不能马上点燃的也得用混合油辅助。

所以新军的第一个训练科目就是点火,还不许用现成的干柴,必须模拟潮湿地面和细雨连绵的环境,没困难制造困难。

第二是饮食,别看这里的河流很多、沼泽地里也全是水,但一口都不允许喝,多清澈都不成。想喝水很好办,先用双氧水消毒,然后煮开。味道是不太好,但喝这样的水可以保证不拉肚子。

第三是卫生,饭前洗手、便后洗手这种要求已经不够了,得严防痢疾和肠道疾病。一旦类似的传染病在军营里的出现,随军的医生护士就必须马上对病人和有可能接触过的人进行隔离,争取把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瘟疫这个玩意一旦爆发,整支军队就完蛋了,人人抱着一颗原子弹也没什么战斗力。老话说的没错,好汉也架不住三泡稀。

第四是交通,虽然预定的北伐时间是冬季,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谁也不知道哪儿块儿云彩有雨。能提前准备的必须准备好,别倒时候一摊手,来句百年不遇的大雪或者大雨就算没责任了。

如何在泥泞、大雪和大雨中保持行军速度是个很大的难题,即便到了一战和二战时期也依旧困扰着军队。洪涛所能做的也不太多,无非就是尽量弄来准确的地图,避免进入沼泽地区。

但这支新军有个比较大的特点,它里面包含着王七工程兵精锐,目前刚刚到位三千多人,到了明年夏天道路建设接近尾声时,还会有三千多名工程兵加入。

这些人从在甘凉路开始就专注于工程建设,到现在都四五年了。在打仗方面可能还不算合格的战士,可要论起架桥开路估计全世界也没人能比他们利落。

于是乎大宋第一支专业的舟桥部队就应运而生了,其他新军的箱车里装的都是弹药,他们的箱车里装的都是经过加工的厚木板和钢制零部件。

遇到不太宽的河流、沟壑,舟桥部队就是用这些木板、连接件快速组装临时桥梁,为人员和车辆提供可以通过的道路,过后再快速拆除装车,继续跟着大部队前进。

大陆泽附近各种宽度的水沟、小河也成了工程兵完善临时桥梁的试验场,整天都有一群人在其间摸爬滚打,一两个时辰里就能突然出现十多座小桥,稍微不留意,再回头一看,桥梁又都没了。

另外他们还有一项技能也对新军作战特别管用,那就是爆破。要问谁最熟悉炸药的性能,既不是新军也不是矿山里的炮工,而是这些修造过天堂之路的工程兵。

把他们炸山的本事换个目标改成炸城,哪怕全是钢筋混凝土的坚城照样会被炸成一堆瓦砾。还不是乱炸,想炸多宽就多宽、想炸多碎就多碎、想往那边倒就得往那边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