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1 / 2)
汉中都督王平摇晃着脑袋。他是个没文化的粗人,却对战争天生有股敏锐的直觉。“不妥,如果退守汉城、乐城,等于是放弃了地理优势。我觉得应该按照既定战术,把魏军堵在骆谷里。他们人再多,只要挤在谷里就没胜算。”王平秉承的正是初代汉中都督魏延定下的战略部署。随后,他将军队部署到临近骆谷出口的兴势,并在附近竖起连绵百里的旗帜以迷惑魏军。
夏侯玄在骆谷中缓慢行进。连日来,他愁眉不展。他已经察觉到,自己虽然挂着雍凉都督的名号,但那些雍州诸将却根本不把自己当回事。
走在魏军最前头的前锋将领正是雍州刺史郭淮。这位大半生历经战阵的名将一路上暗自腹诽:夏侯玄一个黄口孺子,凭着跟曹爽的关系竟一跃而成自己的顶头上司。这口气无论如何都咽不下!郭淮敌视夏侯玄有两个原因。首先,早在诸葛亮北伐时代,他和司马懿就有过多次默契配合,并顺理成章转变为司马懿的坚定支持者。其次,依照魏国传统,州都督多由州刺史晋升而来,郭淮自曹丕时代便担任雍州刺史,迄今已逾二十年,算起来,他早该升任都督,万没料到夏侯玄竟然空降过来。
郭淮纵使有千百个不愿意,仍不可避免地走出了骆谷。
“不知道那位‘名士大人’可有破敌良策?”
夏侯玄的确没什么良策,他唯有全权委托郭淮负责。可他没想到,郭淮的良策竟是撤军。
郭淮当然不打算拼命。拼命干什么?难道给夏侯玄作嫁衣?于是,他在骆谷口刚一露头就又撤回谷中。这场战争在《三国志·郭淮传》中有简略描写:“淮度势不利,辄拔军出,故不大败。”当年曹真伐蜀失败的原因是下雨,但这次可没下雨。再怎么说魏军的人数也是蜀军的两倍,郭淮连打都没打就得出了一个所谓“势不利”的结论。
夏侯玄完全指挥不动郭淮,更何况,郭淮的情况绝非个例。诸葛亮北伐时,雍州诸将都是跟司马懿一起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过来的,而夏侯玄在《时事议》中公然提出削弱地方势力,可想而知他与地方将领的矛盾有多深。
和郭淮一样使劲打退堂鼓的还有随军人质司马昭,他劝夏侯玄道:“蜀国援军已抵达汉中,形势不利,建议赶紧撤军。”
直到今天,夏侯玄才明白,指挥皇宫禁军跟指挥那些真正混在刀口上吃饭的地方军是不一样的。战争远非他想象得那么简单。
坐镇长安的大将军曹爽一点不比夏侯玄轻松。他正对是否往前线继续追加兵力迟疑不决。
参军杨伟苦劝:“现在撤军还来得及,否则肯定会导致更大的失败!”
李胜、邓飏(“太和浮华党”,曹爽亲信)怒叱杨伟,坚持要把这场仗打完。
曹爽陷入两难境地。
与此同时,远在洛阳的朝廷也已经获知前线的颓势。公卿纷纷建议下诏责令曹爽撤军。
司马懿给夏侯玄写了一封言辞犀利甚至带有恐吓色彩的信:“当初太祖武皇帝(曹操)打汉中时就险些溃败(指曹操攻伐汉中张鲁之役),这你是知道的。如今,地势险要的兴势已被蜀军占据,我军败迹连连,你打算怎么承担战败的责任?”
散骑常侍钟毓也给曹爽写了一封类似的信:“知难而退乃自古常理,希望大将军详加斟酌。”钟毓是魏国名臣钟繇的儿子,和颍川名门荀氏、陈氏是世交。颍川派没落后,他成为司马懿坚定的政治盟友。
曹爽愤怒地将钟毓的信撕得粉碎。然而,即便他再不甘心却也明白,这场战争真的只剩撤退一途了。
“让夏侯玄撤回关中。”
骆谷之战彻底以失败告终,曹爽声望跌落低谷。可是,前锋统帅郭淮却因主张撤军受到朝廷的嘉奖,获赐假节钺。
曹爽看透了,他最大的敌人并不是蜀军,而是以司马懿为首的庞大势力。自然,战败之责曹爽难辞其咎,但我们也和曹爽本人一样确信,他结结实实地让人从背后捅了一刀。
魏国正始五年,公元244年9月,曹爽满怀沮丧和愤怒,踏着沉重的步伐从长安回到洛阳。
至此,正始年间,曹爽和司马懿的第一回合较量就这样告一段落。曾经,曹爽无比在意舆论,甚至不惜主动放权给司马懿,随后自食恶果。今天,那些令他追悔莫及的往事,终于迫使他成长为一个勇猛的斗士。从此以后,再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包括他无比在意的舆论,能阻止他对司马懿展开反攻了。
南鲁党争:挑唆者
曹爽与司马懿的斗争会持续很久,现在,让我们先把这对政敌放到一边,视线转移到吴国。公元244年,即曹爽举军伐蜀失败的同年,吴国政坛暗藏刀光剑影,即将有数位重量级大员毙命,陆逊、步骘等重臣全部身陷其中。
前些年,孙权的长子孙登和次子孙虑相继早夭,三子孙和顺理成章继任吴国太子。孙和虽当上了太子,但他却惶惶不安,因为种种迹象表明,他的弟弟——鲁王孙霸似乎更得父亲宠爱。这直接表现在二人所受的待遇上,孙霸地位比孙和低,却能跟孙和平起平坐,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渐渐地,孙霸有了非分之想,开始觊觎太子的宝座,而孙和也确实不招孙权喜欢。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乃是因为有人背后挑唆。
这位挑唆者便是孙权的女儿——孙鲁班。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周瑜的长子周循,周循死后改嫁给卫将军全琮,人称全公主。
孙鲁班给孙和使绊,又撺掇孙霸威胁孙和的地位,究竟是图什么呢?这要从孙权的后宫开始说起。在孙权的众多嫔妃中,我们只需要记住两位即可,第一位是步夫人,第二位是王夫人。
先说步夫人,在唐代《建康实录》中记载其名为步练师,乃是吴国骠骑将军步骘的同族,最得孙权宠爱。这里,顺便也进一步剖析步骘的背景,这位年轻时和诸葛瑾同游江东的落魄士人,因为步练师被孙权纳为嫔妃成了吴国最具权势的外戚。孙权一直想立步夫人为皇后,无奈遭到群臣阻拦,理由是步夫人没有儿子,只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即是刚刚提到的孙鲁班,次女名叫孙鲁育。吴国群臣与孙权辛苦抗争了十几年,总算以步夫人去世而告终,大家到最后卖了孙权一个面子。你想立她当皇后就立吧,反正人都死了。
孙权得偿所愿,把已过世的步夫人册封为吴国皇后,为此最感到欣慰的就是步夫人的女儿和步骘。孙鲁班,自然极不希望亡母的皇后地位被其他人取而代之。
再说王夫人,此时还健在,她便是太子孙和的生母。在《三国志·孙霸传》的开头写道,孙霸与孙和都是王夫人所生,二人一母同胞,但史实上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孙霸实为孙权的另一位嫔妃——谢夫人所生。这最早被清代史学家何焯发现,在《三国志·孙霸传》最后一段讲孙霸儿子的时候,言其祖母(即是孙霸的母亲)是谢姬,此为明证。知道孙和与孙霸不是一母所生非常重要,只有这样,后面发生的故事逻辑才会更加清晰。
俗话说母以子贵,孙和既然都当上了太子,王夫人也该是皇后了,但她却未能得偿所愿,因为早已化成灰的步夫人仍牢牢占据着皇后的宝座。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正是因为孙鲁班常在孙权面前诋毁王夫人。
不过孙鲁班也明白,自己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早晚有一天孙权归西,孙和继位,到那时候,王夫人也就用不着再去争什么皇后,直接可以晋升为皇太后了,而她孙鲁班,当然不会有好果子吃。要想一劳永逸地根除祸害,唯有把孙和从太子位上踢下去才行。
“孙和不孝,他当上了太子,这会儿正心急火燎盼着您死呢!”
孙权听了孙鲁班的话有些生气。“他都干什么啦?”
“前些日子您生病,孙和假装去宗庙祈福,但我亲眼看见他鬼鬼祟祟去了张休家一整夜都没回来,肯定是图谋不轨。”张休是已故重臣张昭的次子,他的侄女是孙和的妃子。因此,张休与孙和是有姻亲关系的。
孙鲁班看孙权沉思不语,继续自顾自地数落着:“孙和经常跟重臣勾勾搭搭,那个王夫人也不是好东西,她一听说您病了就欢天喜地,盼着自己能母仪天下。”
孙权皱起眉头,不想再听这些后宫恩怨,他的注意力完全被孙和与重臣的关系吸引住了。“除了张休,他还跟谁勾搭啦?”
“姓陆的,姓顾的,姓朱的……江东那些豪族有谁不是上赶着跟孙和打好关系的。”孙鲁班很了解孙权,她有种感觉,只要孙和与江东豪族扯上干系,也就离垮台不远了。
“江东豪族都亲近孙和,那你夫家呢?不也是江东豪族?”孙鲁班的夫家全氏,早先根本没法和“吴郡四姓”——张、陆、顾、朱同日而语。但随着孙鲁班嫁给全琮,全氏声势蒸蒸日上,已有超越“吴郡四姓”的势头了。
“我夫家才不会跟孙和勾搭呢。”正如孙鲁班所说,全氏的确没有勾结孙和,但全琮却把儿子全寄派到孙霸身边做了近侍,堂而皇之抱紧了孙霸的大腿。丞相陆逊不希望同僚在孙霸与孙和之争上推波助澜,遂警告全琮说:“你把全寄安置在鲁王身边,恐怕将来会惹上祸患。”全琮不予理睬,更对陆逊有了敌意。因此,孙鲁班对“吴郡四姓”,尤其是对陆氏很没好感。
孙权听了孙鲁班一席话,心里很别扭。之后,他对孙和日渐冷落,对孙霸则愈加宠爱。原本太子已经定了下来,可经过孙鲁班没完没了地搬弄是非,太子的人选再次出现不确定性。
“难不成陛下想让孙霸取代孙和当太子?”
孙权的举动招致举国上下的揣摩。这可害苦了群臣。
就如同曹操时代,魏国群臣在曹丕和曹植二人之间站队一样,如今,吴国群臣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要么支持孙和,要么支持孙霸。吴国政坛的震动远比当年魏国要剧烈得多,史书中用这样一句话形容这场政治风波——“将军大臣举国中分”,也就是说,吴国半数的臣子成为太子(孙和)党,而另一半则成为鲁王(孙霸)党,根本没人能保持中立。这场党争便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南鲁党争”,也被称为“二宫之争”。客观地讲,虽然太子党和鲁王党均有政治投机的成分存在,但是,孙和继续当太子意味着社稷安定和谐,孙霸争位会引发政治动荡,再加上孙和本身就比孙霸贤德,因此可以这样判断,太子党处于正义的立场,鲁王党则反之。
下面,我们简要列举几位吴国重臣在两派当中的归属。
太子党:以丞相陆逊(“吴郡四姓”)为首,包括了顾谭、顾承兄弟(“吴郡四姓”,已故重臣顾雍的孙子)、朱据(“吴郡四姓”)、张休(徐州人,已故重臣张昭次子)、诸葛恪(徐州人,已故重臣诸葛瑾的儿子)、滕胤(青州人)、朱绩(朱然的儿子,与“吴郡四姓”中的朱氏非同族)、吾粲(江东吴郡人)等人。
鲁王党:以步骘(徐州人,诸葛瑾的挚友)、全琮(江东吴郡豪族,但不属于“吴郡四姓”之列)为首,还包括吕岱(徐州人)、吕据(豫州人,吕范之子)、孙弘(江东会稽人)、杨竺(徐州人)等人。
以上几位重臣的出身背景和他们各自的结局密切相关,同时也是揭开“南鲁党争”根源的重要线索。
可以看出,为何名声很好的步骘会选择加入鲁王党,原来他和孙鲁班有着共同利益——阻止王夫人当上皇后。全琮是孙鲁班的丈夫,二人当然一个鼻孔出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