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2 / 2)

加入书签

明皇挥了挥手,止住了他们。

第26章 杨玉环之妃子无恨(十一)

明皇愧疚之心大起。他本来就不怀疑李亨,只是因为帝王权术存有些许疑虑,再想到李林甫的奏报,深觉自己以前做错了。本来只是平衡朝堂以防万一的举动,竟白白便宜了一个老奴!难道自己的龙子龙孙还要在一个奴才手里讨生活吗?

明皇神色变幻。半晌之后,抚摸着李适圆溜溜的小脑袋,对他轻声说道:“你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你的爷爷其实也是个孝顺孩子。你放心吧!过几天皇祖爷爷就让你的太子爷爷不再愁眉苦脸了,高高兴兴的好不好?”

小李适眼睛一亮,大声道:“好!皇祖爷爷真好!”“吧唧”就趴在明皇的脸上亲了一下。

明皇一愣,好久未曾感受到如此真切的亲情了!亲切地亲了亲李适的小脸蛋。

事情进展的比玉环计划的还顺利。

两日后明皇趁李亨来接孩子的机会将他偷偷召进御书房,将李林甫的罪证一一交给李亨。望着李亨不可置信的神情,明皇捋着胡须得意一笑。

“李林甫是你的政敌,也是砥砺你的磨刀石。朕少时经历过无数腥风血雨,才敢说能把这江山坐稳。你自出生起就在太平盛世,没受过大的挫折。朕就把李林甫交给你来处理。证据已经在你手中,朕不会出手。你如果处理不好他,就说明你缺乏为君的能力,以后也就不用再做太子了。朕希望你无愧于朕的期望。”

李亨伏地长跪,“儿臣定不负父皇的期望。”

李亨一直以为明皇对自己的忌惮多过爱护。甚至在被李林甫屡次逼迫的时候还隐隐埋怨过他,觉得他对宠臣比对自己这个血脉至亲都要好。

前几天送孩子们来宫里,李亨还担心是不是自己那里引起了父皇的怀疑,孩子们被送进宫为质的。他不太相信只是贵妃想要找几个孩子玩这种话。这几天又怕孩子们遭遇什么不测,又担心孩子们举止不当惹怒了父皇和贵妃,忐忑不安,难以安眠。现在明皇乍然跟他说这种话,还将李林甫的罪证交给他处理,他一时感动涕零,深藏心底多年的父子情顷刻迸发。

原来,父皇是看重自己的!原来,父皇一直对他怀有很大期望!想到儿时的濡慕时光,想到父皇顶住武惠妃和朝臣的压力让他做了太子,还给他改名为“亨”,“亨运畅通”的“亨”……他决不能让父皇失望!

李亨确实没让明皇失望。

他在朝堂上的势力不如李林甫,就从民众入手。先是在民间传播李林甫贪赃冀州河道拨银,导致洪水泛滥淹没良田,造成鱼米之乡的冀州发生饥荒的事,等李林甫反应过来已经人尽皆知了。京中确实不断涌来灾民。

李林甫想一不做二不休,把这些灾民引至荒郊毁尸灭迹,即便李亨保住了数十个灾民,他也可以说是李亨买通贫民陷害他,对他构不成威胁。京兆尹是他的爪牙,在这件事上对他全力配合。但是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进京述职时带了两千兵士驻扎在城外,刚好人赃并获。

灾民一听京兆尹不是帮他们解决问题,而是准备坑杀他们,顿时群情激奋,奋起反抗,打死了几个骗他们出城的官卒,绑起了京兆尹和他的属官,在皇甫惟明手下士兵的护送下,来到大理寺敲响了万民鼓。

大唐自建国以来就设立了万民鼓,非普通民众遭受奇冤极枉不能敲响,自建国以来还从未敲响过。

鼓声咚咚,传遍宫城内外。此事一起,满京哗然。即便李林甫贵为丞相,也不可能再压下去,没有人敢再徇私结党,与之为伍。大理寺丞不敢懈怠,第一时间派遣差役前往李相府。李林甫所做之事不仅瞬间传遍朝野,还以最快的速度传向全国各地。

李亨早已率太子府亲兵伏兵在李相府外,防止李林甫逃脱。待大理寺官员一到,即刻控制住了李林甫,把他关入大理寺收押,李氏子孙成人者全部缉拿,妇幼全部关于相府不得外出。

李亨于大朝会上奏报明皇:李林甫枉负圣恩,贪渎枉法、徇私舞弊,导致冀州饥荒,后为掩盖罪证意图坑杀灾民,天怒人怨,不死不足以平民愤。请求判处极刑。明皇准奏。

李林甫一辈子爱算计别人,本以为这次可以搞倒了李亨,从此高枕无忧,没想到阴沟里翻了船

短短几日间,李林甫从一代权倾天下的宰相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李林甫一系的官员惶惶不可终日。安禄山等李林甫一力提拔的边将也密切关注京中局势,以待下一步动作。

按照前世的情况,“安史之乱”要十年后李林甫去世后才会暴发。彼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史思明为边关大将军,两人本应相互节制,却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现在的安禄山刚刚升任平卢节度使,才堪堪将平卢完全把控在自己手里。史思明也只是个正五品的果毅都尉,还没啥影响力。

李亨本来想一口作气把李林甫一系的人全部拉下马,但是明皇给了他四个字:安定为上。李亨就明白了。跟李林甫有来往的人太多了,;贸然处理会引起朝局动荡,处理他们不能太急,要徐缓图之。

于是李亨没有揭发李林甫其余的罪状,而是传出话来,说李林甫因为闹出冀州饥荒才被处理,以往与他有交往的人,只要没牵扯进饥荒一案的,不会随便追究他们的责任。京城内外李林甫一系的官员全都松了口气。他们开始重新找大腿抱。明显太子得势,抱不着明皇大腿的人,就改抱太子的了。

李亨并没有全盘拒绝他们。除了确实违反过国家律法的人,他们之中也有一些人只是明哲保身才稍与李林甫来往,并不是罪大恶极的。但也不会看重他们。真正有才者,都被李林甫挤出了朝堂。

李亨上奏明皇,请求重新发出招贤令。上次明皇发出招贤令,希望从民间搜罗人才,精通一技者即可为国家所用,被李林甫以野无遗贤打发了。

现在李亨不想重用李林甫留下的那些人,就要广泛招纳民间的人才。在李林甫掌事时期被打压的那些人才终于看到了出路,纷纷找人举荐或自荐。李亨对这些人才的才干进行考核后,加以妥善任用。

李林甫一系的官员违反过国家律法的罪行都逐步被揭发,李亨挨个进行处理。安禄山等李林甫一力提拔的边将有犯案者依律处理,其他也逐步降级,尔后被人替代。李林甫之案对大唐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快在平稳的过渡中被消除。

李亨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英明果决,极为能干。在朝野间有了“贤太子”的赞誉。

半年之后,朝堂大定,大唐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盛世局面。朝中人才济济,君贤臣明。

这半年中,玉环每月初、十五都要招明皇的儿媳、孙媳和子孙辈的孩子入宫住几天,明皇跟玉环一起,也增加了很多与子孙辈相处的机会。明皇的子孙们也把这事作为一个桥梁积极与明皇沟通感情。孩子们喜欢跟玉环玩,也都很仰慕明皇这个曾经平息朝局动乱、开创了一代盛世的皇帝长辈。宫规法度不再能成为使皇家亲情淡漠的借口,高高的宫墙不再能阻住皇家的血脉亲情。

改变最大的是李亨。自从明皇将李林甫一案交给他处理,并在此事前后对他多有指点之后,李亨一改以往敏感多疑、谨慎隐忍的样子,每天都要来给明皇请安,得了些什么好玩意都第一个送到宫里,但凡遇到大事都要向明皇主动禀报,重要的朝臣任免都要经过明皇的允许。

明皇对他的关心爱护使得他自信起来,他现在可以毫无忌讳地在朝堂大展拳脚,但绝不会自作主张,该请示的地方都会主动请示。

既然明皇对他表达出了关爱,他不介意多做一些事情来消除皇家父子间不可避免存在的隔阂。也许,他们会成为皇家历史上难得的既能保住皇权又能保住亲情的两代帝王!

玉环成了皇族所有人都最为敬重、最为喜欢的贵妃。即便她年纪不大,但李亨对她以母侍之,皇孙和皇孙女们见了她都亲切地称呼“皇奶奶”。这是嫡后才能享受的待遇。

所有人都明白,如果不是玉环的转圜推动,用每月初一、十五和孩子们的聚会推动成人间的感情,这一代皇室成员的感情不会这么融洽,他们彼此间也不会有这么信赖,不可能在皇家这个亲情最淡漠的地方享受到天伦之乐。

这一切都得益于这个天降瑰宝般的杨贵妃呢!

朝堂上人才济济,后宫稳定。唯一不足的就是丞相位的空缺。老一辈的贤相如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年纪老迈,相继过世。丞相位置又不同于别的职务,有专才就可以。成为作为朝政上的“总管”,必须有纵览全局的能力,要能辅助君王或太子作出有利于国家未来的决策。

明皇和李亨遍察贤才,仔细筛选,最后确定了几位贤徳人士轮流为相。这几人正是韦见素、崔圆、房琯、崔涣等人。

明皇和李亨都不知道,这几人正是前世李亨继位后辅佐他抗击“安史之乱”的几位贤相。

为了防止再出现李林甫的恶例,明皇规定,自此以后大唐所有丞相任期不得超过三年,并写入朝政法度,防止因为君王偏信小人而导致奸臣专权。

第27章 杨玉环之妃子无恨(十二)

对明皇来说,以前重用李林甫只是因为皇家父子间素来的猜忌而采取的平衡之策。在发现李林甫背叛了他之后,他就摒弃了这个方式。玉环又设法打破了他们父子间的坚冰,父子间的互动中亲情占了上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