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十九章 顶风作案(2 / 2)
于是一个个道:“《国学正典》其实质量蛮高,我也看了他们送来的样书。排版精美,印刷优良,符合咱们的入选标准。我认为可以入选。”
周道鲤弟子听了这话,心中不由暗骂一句“不要脸”,刚才不说,现在主任发话了,立马就见风使舵。
而另一个评选人员,也点头道:“我同意,王庸毕竟是国学领域数一数二的人物,他编纂的书籍还是有水准的。”
有两个人带头,其他评选人员也都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看法——同意入选。
结果,不需要周道鲤弟子发表意见,《国学正典》就这样奇迹般捡回一条命,进入了入选图书行列。
周道鲤弟子脸色铁青,恨恨的看了在场众人一眼,默不作声回到了自己办公桌前。
…………………………
《国学正典》通过初选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王庸耳中。
王庸对此倒是没有表现出太多欣喜,毕竟通过初选只是第一步,如果连这个都要高兴一下,那岂不是太没志气了?
王庸期待的是《国学正典》能够杀出重围,以国学类书籍分组第一的成绩参与最终大奖的角逐。
而能不能实现,就看明天了。
申报结束之后,第二天评委们就会投入进紧张的评选工作中,按照不同类别的分组,各自评选出分组中的头名书籍。
今年国学类的书籍并不多,《国学正典》算是执牛耳者,以头名当选还是有相当大可能的。
只是,王庸想象很美好,事实却很残酷。
因为第二天,国家图书奖评委会公布了各个类别图书的评选委员。
国学类别,负责人赫然就是周道鲤!
“是他?”王庸心里咯噔一下。“不过有曹部长在,周道鲤不至于公然玩弄手段吧?单纯以实力评选,《国学正典》还不至于怕了谁!”
王庸重燃信心。
国家图书奖评选现场。
三百多评委分成了多个小组,各自拥有一块工作区域,正紧张忙碌的进行着评选工作。
南边,是几位头发花白的科学院院士,随便一个出现在众人面前,都会让人惊呼一声。这几位在科学界的地位,相当于娱乐圈天王天后级别,虽然两者没有可比性。
几位老院士,正认真的审查着参选书籍。
“这本《工程控制新论》我觉得蛮不错,从老钱的《工程控制论》里翻新出来不少合乎时代进步的新观点,颇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我觉得可以拿第一名。”
“我不认同,《工程控制新论》里面至少有一半是《工程控制论》这本老书的思想内容。评选这样一本书为第一名,有点牵强。我推荐这本《微分动力系统》……”
“《工程控制新论》跟《微分动力系统》都不错,我两本都喜欢。不过现在讨论谁是第一有点早,毕竟还有好几本书没审呢!”
几位院士都点点头,暂时停止讨论。现在这么早确认一本书为第一名,对其他书籍确实有点不公。
紧挨着院士这一组的另一组人员,却是周道鲤为首的国学组。
跟院士组迥然不同,国学组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讨论,每一个人都面色严肃,翻看着入选书籍。
有人看见某本书不错,就会将其挑出,放到一旁。然后有专门的人员将其拿到周道鲤面前,等待周道鲤的终审。
只有通过了周道鲤的终审,才算是有了获奖的初步资格。
周道鲤就像是裁决者,将国学组硬生生经营成了一言堂。
至于张主任之前开会时候说的“公平公正”,周道鲤根本没放在心上。
他研究国学几十年,著作等身,毫不夸张的说,他的喜好就是公平,他的选择就是公正。被他看中跟淘汰的书,换成另外一个人来评选,依旧是同样的结果。
他有这个自信。
啪啪啪,周道鲤看的很快,几本刚刚送来的书在他手里只是翻了一下,就被扔到了淘汰区域。
最终能够入他法眼的,不过区区四本。
而有心人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其中一本,还是他的一位学生写的。
“嗯?《国学正典》?谁送过来的?”周道鲤忽然看到四个极为厌恶的字,却是王庸的《国学正典》。
这本书通过初选已经让他意外了,没想到竟然还有人敢送到他眼前来。
周道鲤看一眼推荐人,却是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人——杜如会。
杜如会虽然这段时间跟周道鲤有点不对付,可也不至于推荐《国学正典》参与类别第一名的评选吧?他不是曾经被王庸毫不留情的拒绝过吗?
周道鲤看一眼埋头工作的杜如会,眼里闪过一抹轻蔑。
然后想也不想,直接将《国学正典》扔向淘汰区域。
因为用力过大,《国学正典》滑落在地,径自跌进满地尘埃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