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二章 前知(2 / 2)

加入书签

只是这种说法过于玄妙,黑袍人的他心通并没有达到这种虚无缥缈的层次。他的他心通真正用处是可以“前知”!

只要他开启这个能力,对手的招式都会在出招的一瞬间被他感知到,从而提前规避。

当初船越义夫寻上门,曾经试图倚仗高强的功夫打压黑袍人,就是被黑袍人用这种手段击败。

这对于武者来说,可以说是一种bug般的技能!

嗡,黑袍人眉心犹如睁开一只地狱之眼,散发出阵阵精神波动。

本来对黑袍人精神攻击有着抗性的王庸,瞬间有种被恶魔盯上的感觉,浑身上下极为难受。

“什么东西?”王庸暗暗心惊。

黑袍人咧嘴一笑,他读出了王庸的畏惧,他喜欢对手这样的心态。

只有这样,才是凡人看见神灵该有的态度!

而之前王庸所表现出来的,全都是亵渎!

轰隆!

王庸抢先出手,拳头如鱼雷穿梭在水中,带着奇异的黏性,震动空气打向黑袍人。

谁知,王庸拳头才打出去不到一半,黑袍人竟然脚步一转,提前规避了开去!

王庸拳头登时落空,反而因为招式被看穿,中了黑袍人一记反击。

如果不是王庸运气暗劲抵挡,这下绝对受伤不轻。

“蒙准了?”王庸狐疑想着,又是身体一动,整个人化身一头大熊,朝着黑袍人凶猛撞击过去。

可这次依旧一样。

王庸脚步才迈出,黑袍人就已经闪到了一侧。

王庸表情终于变了,他终于意识到黑袍人不是蒙的,而是真的具备前知的能力!

黑袍人见王庸不再动弹,眼中露出一抹哂笑,道:“怎么不进攻了?我可是想要好好看一场猴戏的。”

王庸盯着黑袍人半晌,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你竟然达到了这种心灵境界?如果不误入歧途,也算是一代宗教大师了。”

《中庸》中有这样一段话:“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这段讲的就是黑袍人这种前知能力,在佛教中叫做他心通,在道教中叫做心血来潮。

只不过这种心灵境界非常难以达成,只有那些静心读书数十年的大儒,心无杂念参禅修道的和尚、道士,才能做到这一步。

而在《中庸》中,也给出了进一步的做法:“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就是说只有天下至诚才能尽知万物之性;能尽知万物之性,自然就能尽知人之性;能尽知人之性,自然就能尽知物之性;能尽知物之性,就可以参赞天地的化育;能参赞天地的化育,就可以与天地互参,也就是可以明白天地化育生成的规律;能心契天地化育生成的规律,就自然可以前知,可以预知事物发展的趋势。

显然,做到这些一个大前提就是心灵足够纯净,要做到毫无杂念。

最起码,王庸现在就做不到。

没想到黑袍人竟然已经到达这种心灵层次。

听到王庸的话,黑袍人发出一声不屑的冷笑,道:“误入歧途?套用你们华夏一句话就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你认为我误入歧途,我还认为你现在就走在歧路上!人死灯灭,懵然不知,空余一堆白骨被后人耻笑,这才是大部分人的悲哀之处!到死都不知道生而为何,死而为何!就如你。”

“哦?那你知道?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果你能真正告知我其中秘密,就算死在你手下,我也绝无怨恨。”王庸道。

这倒不是他在挑衅,而是实实在在肺腑之言。

生与死,从人类诞生以来,就是一个始终横亘在人类文明之路上的槛儿。

所有先贤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给出确切的答案。

王庸有时候就真的想要死一次,试试死亡后的世界到底有什么不同,生与死之间到底隔着些什么。

只是理智告诉王庸,人死不能复生,这样做太过愚蠢。

现在黑袍人竟然说他知晓生死的秘密,王庸当然迫不及待想要听一听了。

谁想,黑袍人却森然一笑,道:“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虽然讲不清楚,却可以助你一臂之力。送你死一次,亲自感受下!”

说完,黑袍人长啸一声,身上的黑袍无风自动,猎猎作响。

袍子下摆处有一个个小孔,风穿过小孔,发出犹如尺八般的呜咽之音,在黑夜里显得格外的渗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