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军器局里查案底(2 / 2)
项穆和石崇圣也是兴奋起来,终于明白李秘为何说,只要找到火,就能找到人了!
其实李秘也并非盲目自信,石油这东西听着很现代,但中国古代早就已经有了开采的记载。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之中,就有关于石油的描述,且名其为石油,详细记载了鄜、延境内百姓对石油的开采和利用过程,并预言此物必大行于世。
而大明朝就更不消说了。
明朝之前,中国有四大发明,而明朝中后期同样有四大发明,那就是石油的发现、**的发明和燧发枪的发明与改良、以及治疗天花的方法。
明朝早在正德年间,就已经在四川嘉州建造了第一座开采石油的矿井,比沙皇建造的第一口油井要早三百年,后世勘察和开采石油的钻探井和凿洞技术,那必然是中国人率先发明的,便是方法和过程,在天工开物上也有详细的记载。
既然石油已经不是甚么稀罕玩意儿,连项穆和石崇圣都知道石油的妙用,那便说明,除了官府之外,有人掌握石油技术,也并非不可能。
不过掌握技术是一回事,想要开采却又是另一回事,盐铁石炭石油等等,这些都是官府管制的资源,想要获取便是违禁。
更何况虽说已经有了开采技术,但毕竟手段原始,技术也比较落后,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开采出来的石油也只是原始用途,无法精细化和衍生产品,所以价值也没有想象之中那么大。
若是民间开采,没有官府的支持,是做不到的,即便开采出来,也没太大用处。
所以李秘暂时推断,此人提纯所用的原料石油,应该是来自于官府渠道!
再加上此人能够出入宫禁,甚至登上城楼,这个结论也就并非没有可能了。
他能够得到魏忠贤的支持,又何必自己辛辛苦苦拉起偌大的队伍,耗费极大的资源,就为了挖一些石油出来,提纯之后再放一把火?
所以,只要调查官方记录,跟踪石油原料的流向,应该就能够筛查出可疑之人,重新找到突破口!
而石油这种东西,可是工部军器局在管制,那是项穆和石崇圣的地盘,如此一来,仿佛真相就在不远处招手了!
李秘如此一分析,朱常洛也是欣喜非常,毕竟朱由校已经被关了三天,是如何都等不下去了。
朱常洛与项穆等人急火火便赶回到军器局,发动了所有书吏,将东宫詹事府的书手也全都找了过来,堆积如山的卷宗被搬出来,开始进行查对。
李秘也有了目标,只让众人搜检与惜薪司有关的卷宗,如此一来,就更是省却了大大一笔时间!
惜薪司负责宫中供暖的炭火,有时候用到石油也并不出奇,更不会引起怀疑。
若没有这个神秘的“黑无常”,若没有苏修关于火焰的细节描述,若没有李秘敏锐的侦查嗅觉,根本就没有人能够想到这个线索和方向。
如今有了方向,也就容易起来了。
众人也是眼睛都不敢眨一下,房中便只有呼呼哗哗的翻书声,那些故纸堆弥散出霉尘,不是有人压抑着咳嗽,朱常洛也很是不舒服,但他到底是忍住了,只是站在门外监督着。
因为他知道,有他站在门口盯着,这些人就半点懒都不敢偷,就能更快地找出端倪来!
也诚如朱常洛所想,这些个书吏和贴目很快就将所有与惜薪司有关的卷宗全都调取了出来。
石油毕竟不同于其他资源,从一开始便是朝廷在管制,后来李秘创立了神机新营,为了研发需要,石油的官职权便交到了军器局的手里。
尤其到了后期,新式火器的研发渐渐成型,项穆和石崇圣对于石油的提炼也有了长足的心得,把控得就更是严格。
这里也足以看出惜薪司在内务府的地位,人都说惜薪司是仅次于锦衣卫的衙门,也诚不欺人,因为皇帝的需求永远排在第一位。
所以惜薪司会用提纯过的石油来引火等等,这也使得惜薪司留在军器局的记录极其繁杂。
书吏们将这些卷宗筛查出来之后,剩下的工作也只能由李秘来做。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卷宗案底都是没有问题的,想要找出端倪来,只能是李秘这个疯狗御史来做,其他人根本就无迹可寻。
李秘也是头疼,虽说他从理问所做到大理寺副署正,再到一把手都察院左都御史,文案工作已经不成问题,可李秘到底是讨厌这种枯燥乏味的文书校对工作。
只是眼下也是无奈,为了救出那个疑似黑无常八爷的神秘凶手,李秘只能一头扎进了故纸堆之中,至于能否有成效,李秘也不敢拍胸脯,只能说是尽力而为了!
不过让李秘感到欣慰的是,这项工作并没有耗费李秘太多精力,因为他很快就找到了不同之处,并非他感知敏锐,也并非他运气太好,而是因为这个人的名字,出现的频率和时机,由不得李秘不注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