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1 / 2)

加入书签

高珊问:“那俊毅哥也有钱吗?”

高凉想了想,还是决定不告诉他们实情,便说:“他还好吧,在这里不算有钱的,因为他是跟别人合伙的。”

高强说:“大姐,我以后也要开工厂,我也想赚很多的钱。”

高凉笑着说:“强强赚了钱想干什么呢?”

高强认真地说:“给大姐过上好日子,不要那么辛苦。”

高凉心里颇觉安慰,摸摸高强的脑袋:“大姐谢谢你的心意了,不过我希望你们现在能够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就是我目前最大的心愿。”

参观李俊毅的服装厂时,总碰到有人管高凉叫高总,弄得高凉很是尴尬,因为她这个老板并没有红包发,而且弟弟妹妹眼里也流露出十分的好奇,大姐怎么成高总了?于是高凉干脆躲在李俊毅宿舍不出门,让李俊毅领着高珊和高强去参观了一圈。当天下午,李俊毅带着他们去高珊和高强的学校先认了一下门,让他们有个大致的印象,过两天再领他们去报到。

当天李俊毅没有回工厂,晚上住在高凉这边,等高强去睡了,高珊去洗澡的时候,李俊毅将高凉拖进他自己的房间,压在门后好好亲了一番,以偿这几日的相思之苦。李俊毅犹觉不满意,哼哼:“跟做贼似的。”

高凉的唇红艳得几要滴血,她咬着下唇说:“知足吧你,我要是没来广州呢?”

李俊毅叹息了一声,果然还是要知足啊。不过人有些时候就是不知足才能推动思想、科技、文明等的进步吧。

看完学校回来,高珊和高强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马上要面临语言大关了,他们以前无论是上学还是日常生活,用的都是方言,根本就没说过普通话。所以高凉和李俊毅就开始陪他们说普通话,因为从来没讲过,小姐弟俩偶尔会将方言的词语变一下音,当成普通话说出来了,惹得高凉偷偷笑得肚子抽筋,当然还得纠正弟弟妹妹的错误。

相较于高珊和高强的恐慌,高凉倒是很淡定,毕竟到了那个环境中,人们自然而言就能将平时羞于说出口的语言说出来了,普通话也好,英语也是这样,敢说,才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关键。

这边的生活算是基本安顿好了,高珊和高强马上也要上学,高凉觉得该考虑自己的事业了。

第八十八章 筹备开店

关于做什么, 高凉从打算来广州时就开始考虑了。她对服装行业熟悉,但李俊毅既然开了服装厂, 她就不打算从事服装行业了。她考虑过开超市, 但是广州早就有自选商店了,而且友谊商店的规模还不小, 她自认为没那么大的财力跟人家竞争, 开个小超市指望以后发展成沃尔玛之类的?高凉想到以后电商盛行,零售业迟早也是末途。

高凉思来想去, 还是想做饮食行业,民以食为天, 而且在广州做餐饮还真是挑对了地方, 因为这是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之一, 做饮食生意肯定能赚钱。至于做什么,受众是哪些人,就得好好定位一下了。广州本地人不缺钱, 又好吃善吃,但是广州人尚清淡鲜美, 高凉嗜辣如命,会做的也是川湘菜系,自认为无法驾驭广州人的口味, 况且粤菜是中国几大菜系中档次最高的,名厨遍地,她一个外省人未必能摸得着本地人的口味,所以受众肯定不能是他们。

开饭店不成, 思来想去,还是打算做卤味小吃。受众主要也不是广州人,虽然广州人比他们老家小县城的人富有多了,就财力来说,买个鸭脖子鸭掌当零食完全不在话下,问题是口味,广州人做鱼都可以不放盐,直接吃原味,你还能指望他们经常买辣鸭脖子鸭掌解馋么?当然,尝个新鲜可以,但绝对不是主流,所以如果做卤肉,客流量肯定不能指望本地人,高凉把目光瞄向了那些背井离乡的外来务工人员。

从78年开始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有12年的时间,然而经济真正发展起来还是到了近几年,报纸上刊登过,80年代末期,广东已有数百万南下的内地农民工,绝大部分都来自湖南、四川、贵州、江西、湖北等地,这些地方的人口味无一不偏咸辣,所以真不怕没有客源。

而且别看这些农民工只是工厂的工人,但是他们并不差钱,他们的工资水平比同期国有企业的工人普遍要高。李俊毅厂里的工人,熟练的一个月能挣两三百块,少一点的也有一百多,李俊毅还说过等朱文武来了要跟他商量加工资的事,一是因为国家政策要求增长工资,二是因为他们厂的工资有点偏低,一些工人年后已经跳槽了。所以挣两三百、三四百块一个月对这些农民工来说真不是什么难事。

对背井离乡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饮食不适是他们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对家乡口味肯定相当怀念,如果能够有家乡口味一解乡思之愁,肯定会有很多人来买。所以高凉决定将卤味小吃店就开在天河区,因为天河区工厂秘籍,外来人口众多。

高凉还有一个小小的野心,她一直有将高味发展成连锁店的打算,以后也像某些品牌一样,大街小巷里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而且全国人民一提起这个都耳熟能详,那才是真正的大事业。

高凉将自己的想法跟李俊毅分享了一下,让他给自己提点意见,李俊毅点头:“这个想法不错,不过既然要开,那就不是像从前那样卖早市了,因为工人早上都要上班,只有傍晚或者晚上才有时间出来逛。”

高凉点头:“这样更好,我就不用起早床赶早市了。上午做,中午才开店。”

李俊毅闻言笑了:“也好,每天想着你那么早起床我就心疼。”

高凉说:“现在还有很多问题,首先是店面问题,我想找个繁华点的地段。”

李俊毅点头:“那就去体育中心那块儿吧。”

高凉知道这个时候天河区还没有发展起来,到处都是工厂,唯有天河体育中心一带商业活动最为集中,所以要开店,到那一带去找店面是再好不过了。问题是那儿是天河最繁华的地段,就算不是广州市中心,但到底还是广州,在那边开店的压力就大了,转让费、租金等等都是大开支,她从老家带来的那几千块钱积蓄多半是不够看的。“我去了解一下成本。”

李俊毅也知道在广州开店不能与老家一样,便说:“我也帮你找找店面,如果找到合适的,钱先不用考虑,不够我借给你,这个时候就不用跟我客气了。”

高凉笑着说:“我知道,不够肯定会跟你借的。”有几个人做生意不要借钱呢?跟李俊毅借钱,高凉并不以为耻,又不是不还。

高凉租的小区跟体育中心倒是不算太远,由于体育中心是天河的中心,交通四通八达,非常便利,福地小区外面就有公交车直接去体育中心。所以第二天高凉就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去体育中心玩了,既是陪他们玩,也是去办自己的正事。

天河区因天河体育中心而得名,可见体育中心地理位置和地位的重要,体育中心是84年落成的,发展了四五年,商业环境已经算是很成熟了。高凉上辈子来广州的次数不太多,但也知道天河体育中心日后会发展成为天河区最繁华的商圈,摩天大楼会接踵而起,租金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承担得起的,但是目前它尚未腾飞,所以高凉还有机会入驻这里。

高凉带着弟弟妹妹参观完体育中心,又去逛了体育中心周边的商业街,带他们去买吃的穿的,她拿着李俊毅塞给她的相机给弟弟妹妹们拍了很多照片。高珊和高强这是第一次真正感受广州的繁华和美味,所以显得羞涩又兴奋。

高凉一边逛街,一边留意着街上的客流量,到底是天河的中心,今天不是周末,人流量也非常大,耳畔是五花八门各色口音的普通话,并不像越秀和荔湾两区那边以粤语为主,这里外来人居多。高凉带着弟弟妹妹走完了商业街,都没有找到转让的临街铺面,也就是说,她想入驻这边的机会非常小。

高凉还费了不少周折打听到了商业街管理中心,去那边咨询情况。对方给出的信息是某商场里面还有空置的铺面,但那对高凉来说没什么用,她卖吃的,价格低,利润薄,主要靠多销,需要客流量大的当街铺面,如果真去了商场里面,那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

高凉在体育中心逛了一天,无功而返。李俊毅当天下了班过来吃饭,高凉正在做晚饭,他进了厨房,问起今天的情况,高凉大致跟他说了一下,他出言安慰她:“别心急,那边不行,我们就在别处做。我和文武刚来的时候也折腾了一个多月才找到事做的。”

高凉点头:“我知道,慢慢来吧。”她打算去火车站那边再看看情况,实在不行,退而求其次,考察考察周边小一点的街巷,找条相对繁华的街道开个店。高凉知道,目前这样的城中村日后都会发展成为一个个独立完整的社区,有工厂有商场有商业街,只要有人,就肯定会有生意。

李俊毅问:“晚上吃什么?”

高凉看了一下案台上的菜,说:“今晚清淡一点,清蒸鱼和白灼虾。”高凉喜欢广州这一点,菜市场从早开到晚,傍晚去市场都能买到新鲜的菜,比如这活蹦乱跳的鱼和虾。

李俊毅有些不太满意:“全是广东口味啊?”

高凉扭头看他:“还有从家里带来的腊肠。你胃不好,要吃清淡一点。”

李俊毅点头说:“我知道,我知道!主要清淡,也可以少吃点辣的,不然完全没胃口。”

高凉有些无奈地笑,也是,让一个重口了二十多年的人完全改变口味,也确实挺难的:“腊肠少吃点。”

李俊毅走过去,将厨房门关上:“做菜了,不要让油烟飘出去。”说着回来从后面搂住了高凉的腰。

高凉身上一阵悸动,她咬着唇说:“今晚的菜全都是蒸的,根本没有油烟。”

“青菜需要炒啊。”李俊毅跟连体婴儿似的粘着高凉,高凉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

高凉看了一眼厨房上方透明的玻璃,小声地说:“他们能看见。”

李俊毅叹了口气,不甘心地在高凉的脸颊上亲了一下:“电灯泡真多啊!”说完恋恋不舍地放开了高凉。

高凉塞给他一个蒜头:“帮我剥蒜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