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一石二鸟上(1 / 2)
等到外面杨家的女人陆续到屋里时,外面的打斗基本已经结束,随同范进一起来到杨家的除了他手下的公人差役,还有来自兵马司的大批官兵。
本来江宁的治安归兵马司管,兵马司指挥使的权威极重,很多时候能与县令敌体相待,行动更不必受县衙门约束。但是范进得到了地头蛇魏国公府支持,这些兵马司指挥又都是国公府门下走卒,自然没办法维持过去的权威与地位,只能服从范进指挥行事。
在范进来到内宅时,外面的奴变实际已经被控制住,手持长枪大戟的官兵,不是拿着棍棒或刀剑的奴仆可敌,何况这些人并没有一个有力的领导,更缺乏有指导性的纲领。大家起来反抗,只是单纯的反抗主家压迫,并没有更高层面的追求,又没有罗武这样的强人为首领,一见到官军先软了脚,所以很快被制服。
后院的情形也差不多,盾牌铁尺大军打散了那些奴仆,将这些仆人打的四散奔逃,杨家的危机从眼下看算是化解了。这些女眷免了辱身之劫,总算是放了些心,进来向范进道谢。也有些女人跪在范进面前,哭着求他主持公道,把自己的丈夫找回来,或是为丈夫做主。
这次奴变时间不长,但是对于杨家的打击实际也很有一些,几位杨家的重要子弟被仆人们报复性杀害,还有的被打成重伤,怕是很难再出来做事。杨世达那边好在有两个保镖把他背走,总算拣回了条命,可是以他的身体状态自然是做不了什么。老太夫人那里则没有一个仆人去惊扰,即便是内宅最混乱时,也没人敢去惊动那位善良的老妇人。这算是不幸最大的万幸。
一些女人心里明白,未来的杨家要么破产,要么得是女人出来做当家,而能做当家的人,便也只有宋氏。
在面对那些奴仆时,她能从容不迫面斥群贼,又能站出来为众人扛下事态,足见担当,于一个当家人而言,这些都是必备条件。另外范进一来把宋氏叫到房间里密谈,也可证明两人关系不寻常。如果是平时,这种风言风语宋氏还要忌惮下影响,现在的杨家,已经没有哪个女人够资格对她发难,这种不能证明却又客观存在的关系反倒是她最大的加分项。
初步的统计数字已经出来,杨家三房、五房两位当家都死在奴仆手里,尤其杨世彰被刺了好几刀,凶手是谁一时还查不出。两家的妻子哭得死去活来,扯着范进的衣角要公道。
四房的杨世义只好秦淮风光,不朝家仆妇下手,与这些下人实际没什么厉害冲突,这次不但没有奴仆加害他,还有人主动出来保护。可是他胆子很小,一听到呐喊吓得魂不附体,等到官兵把他从衣柜里救出来,他早已经尿湿了裤子。现在几房没有一个人能出来撑局面,能发布命令的只有宋氏。
她显得很有些定见,清清嗓子发布命令,找地方关押闹事被捉的仆人,打开家里的药柜,给受伤的官兵公差找药治疗,派人出去数人头,今天所有来杨家解围的官差士兵每人送一两银子辛苦钱,另外让厨房抓紧时间预备热汤,给官兵驱寒。接着又厉声教训着三房、五房两家太太不懂分寸,两个寡妇抓县令的衣角,成何体统。
随着她的命令一道道发布,身的气场越来越强,已经越来越像一个当家人。女眷们下意识地按照她的命令行事,没人再敢说废话或是争吵。经过方才那场乱子,大家的胆子都被吓破了,现在不管是谁出来主持局面,她们都会下意识地听从。
范进满意地点点头,经过这件事,宋氏肯定能掌握整个杨家,而自己则掌握了这个女人。很多事县令自己不方便做也不能做,只能靠这么个女人冲在前头,为自己充当傀儡。连钱财方面,也得是她出来,自己才好赚钱,否则县令直接下场,言官那边很麻烦。
他并没有离开,而是来到书房里,不多时扣儿端了盘点心送进来,范进一把拉住她的手将她拉到自己怀。扣儿小声哀求着:“大老爷……回头让人看见……”
“现在的杨家,我算让她们看见,又能怎么样呢?不管是你还是你们小姐,我算明着来往,谁又能把我如何么?今天事情办的不错,本官有赏……”
“奴婢不敢求赏,只求大老爷别忘了我家小姐和奴婢好。还有……今天奴婢的安排,小姐肯定猜得出奴婢早知道奴变的事不肯跟她说,一定会生气的。小姐这人厉害着,大老爷可要记得给奴婢求情啊。”
“她敢!她和你现在都是我的人,她也是我的婢女,敢对你无礼,我饶不了她。”
说话间范进的的手待作怪,不想门却被人一把推开,盘琼一步冲进来。“师父,有人向你求援来着,马要见你。”
前来求援的是一名锦衣卫,本职是个千户,眼下锦衣卫高衔低配,他实际的差遣只是个总旗而已。浑身已经湿透,脸还有伤,看着极狼狈。见了范进跪倒磕头道:“范县尊,末将费了半天气力,总算把您找到了。求您千万要救救冯公子,他现在被暴民堵在公平坊积善巷,万一让乱民冲进去,不知道会出什么乱子,请大老爷千万救命!”
有关奴变的消息除了告诉范进,董小五也告诉了自己的好友韩奎,本以为官府会提前做出布置,也没当回事。没想到韩奎的司并没把韩奎的报告太重视,反倒认为他小题大做。江宁城那么多阿鼻,历年也有些和主家冲突的事。官司打不赢,一怒起来和主家争斗的事也偶尔发生,只要去些官差也解决了。事后还能敲诈事主一笔钱财,让对方花钱买平安。
是以对于这个消息,锦衣卫那边只当成了个发财的路子,虽然加派了人手巡逻,却也仅此而已,没有进一步的安排。等到事情真发生,锦衣卫加派的那点人手起不了什么作用,临时调人来不及。紧接着便又接到冯邦宁部下的求援信息,自家公子出事了。
冯邦宁新近看积善巷里一位妇人,本来是想抢人回来享用的,后来又觉得还是在对方家里较刺激,每次都是登门去做恶,事后又以女子丈夫儿子等人性命要挟,不许其逃走或自尽。这事周围邻居也有所知,但是这一带都是普通人家,连书生都没有,谁也惹不起冯邦宁。
今天的奴变是天赐的良机。这些人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只当是城里有人造反,便也借着这机会以串锣为号,大批百姓冲进了积善巷,包围了冯邦宁所在的房屋。城那些被他祸害过女眷的人家,差不多都参与其,还有些士绅也在暗发力,给官府打了招呼。如果官军用暴力手段杀戮无辜妇孺,自己这些士绅也不会坐视……
即使没有士绅发言,也没多少人愿意签发调兵杀人的命令。这种事是要承担责任的,冯邦宁固然是要救,但是自己的前程也要保。明朝到了万历时期,对于民众事件的处理态度,基本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人愿意把事态激化成民变或者暴乱,再调兵平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