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零章 天高地厚(1 / 2)

加入书签

每当社会发生激烈动荡,最活跃的都是那些投机分子。¢£¢£diǎn¢£小¢£说,..o

绍兴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文风鼎盛,“士比鲫鱼多”,在绍兴府的士绅商贾中,有很多同情大明的抗清志士,也有很多和满清官府积极合作的汉奸、准汉奸。满清开设科举后,绍兴府的书生士子积极参与,有很多得到了满清的秀才、举人功名,这些人都是擅长见风使舵的聪明人,看到楚军势大,收复杭州和绍兴是早晚的事,纷纷加入拥唐派,除此之外,做生意的商贾也是审时度势的好手,和拥唐派暗通声气,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绍兴的读书人实在太多,但是封建时代的科举比北大、清华还难考,真正的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很多绍兴的读书人考不中举人、进士,就改行去给人当幕僚,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形成了“无绍不成衙”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绍兴师爷。)

但是总的来说,绍兴府的拥鲁派人数更多,普通百姓也对鲁王朱以海更有感情,当年弘光帝死后,鲁王朱以海就是在绍兴称监国,从某种意义上这里就是他的起家之地,很多老百姓只知道鲁监国,不知道隆武帝。在拥鲁派的士绅商贾中,有很多前明的官宦子弟,也不乏真正的抗清志士,这些人把封建伦常看得比天还大,对鲁王朱以海很忠诚,坚决反唐拥鲁,不惜对拥唐派下死手,把楚军也看成敌人。

摆在汪晟面前的,就是这样一种复杂局面。从感情上来说,他不愿对那些死脑筋的拥鲁派下狠手。也不愿重用那些拥唐派中的投机分子,但是时势逼迫之下。却不得不做出违心之举。

山阴吴氏是绍兴有名的名门望族,家主吴兑曾经当过大明朝的刑部尚书。明朝亡国后在家隐居,他的两个儿子吴明遇、吴启遇就是拥鲁派的首领,一手策划了对拥唐派的攻击,汪晟出兵直接把他们两个抓了起来,准备将其明正典刑,为拥唐派死去的两个人偿命。

一时间,各方求情的人络绎不绝。

首先是绍兴其他的大家族,山阴朱氏,白洋朱氏等等。就连拥唐派的山阴祁氏都向汪晟求情,最好不要杀掉吴明遇和吴启遇,否则容易引起士绅的对立情绪。

其次是张肯堂和张名振,他们不愿和楚军发生冲突,只好软语相求,张名振甚至在汪晟的门前站了整整一天,请他无论如何绕了吴家两兄弟的性命。

最后是请愿的士绅百姓,在一些士子的带领下,聚集了数百人来到楚军驻地。在门前长跪不起,上书为吴家两兄弟辩解,他们的理由虽然荒谬可笑,但是楚军刚刚占领绍兴。正是需要安定民心的时候,面对有老有小还有很多读书人的请愿队伍,值班的楚军军官有些心虚。不敢自行处置。

消息报到汪晟那里,汪晟很快传下命令:“大棍子都打散了。”

楚军士兵如狼似虎。开始清场,他们拿着木棍之类不至于伤人性命的器械。直接驱散这些请愿的士子百姓,有人胆敢抵抗,或者煽动闹事,立刻抓进军营。请愿的士子百姓一开始不愿屈服,大棍子噼里啪啦打下来,个个都是头破血流,有些胆小的就散去了,有些执拗的还要继续闹事,被楚军直接抓了起来。

紧接着,楚军对这些闹事者进行突击审讯,严刑拷打下得到口供,又四处出兵抓捕一批拥鲁派的骨干分子,拥鲁派正想搞一次更大规模的行动,骨干分子正在开会,正好被楚军一锅端,蛇无头不行,绍兴的局势终于稳定下来。

为了避免出现更大的骚乱,汪晟当机立断,以军法处置吴家兄弟,吴明遇和吴启遇双双斩首。

“吴大先生,吴二先生,对不住了,本将初定绍兴,民心不稳,要借你们的人头一用。”

汪晟摆摆手,几个亲随连忙上前,从托盘上拿起酒壶,满斟两杯酒,双手递到吴明遇和吴启遇的面前,汪晟在旁边又叹口气:“我知道,你们都是是心念故国的好汉子,这几年为抗清做了不少事情,以前和魏耕、祁理孙都是志同道合的好友,可惜一念之差,酿成大错,本将只好请你们满饮此杯,安心上路……”

“呸!你这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吴明遇对着汪晟的面颊,奋力吐出一口唾沫,汪晟向后轻轻退了两步,避开之后,面色如常,并没有动怒。

旁边的亲随护卫却立刻行动,哗啦啦一片抽动兵器的声音,雪亮的钢刀对准吴明遇和吴启遇,刀尖微微颤动,护卫们个个蓄势待发,只要他们两个再有任何异动,立刻就是乱刃分尸。

“大胆!你们两个还不知道吗?鲁王殿下已奉隆武年号,如今就是一个隆武朝,哪来的鲁监国?若说乱臣贼子,你们吴家两兄弟倒差不多!”陆求可、王命岳、王庭等人纷纷大声喝骂,恨不得扑上来挡在汪晟的前面,以表忠心。

他们几个在明朝屡试不第,一个个都是秋风钝秀才,甚至连秀才功名都没有,满清开设科举后,立刻积极参加,王庭刚刚中了举人,陆求可混了个秀才功名,王命岳却还是个老童生,前些日子绍兴还在围城中,他们几个从友人那里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楚军连战连捷,收复南京,济尔哈朗数万大军被消灭,这几个“聪明人“立刻改换门庭,和祁理孙等拥唐派搭上关系,事事表现的都非常积极,俨然是拥唐派里的骨干分子,楚军进城里更是鞍前马后,尽力效劳。

汪晟伸手一压,止住了他们,又对吴启遇说道:“这杯酒是敬你们兄弟二人的气节,却不是敬你们把刀子对准自己人,吴二先生要搞清楚了。也罢,既然两位不愿接受这份好意。那就行刑吧……”

“且慢!刀下留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