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二五 何去何从(2 / 2)

加入书签

“嘿嘿,”朱和圻笑了,“我要当秦始皇那样的皇帝。”

“那可不是明君的典范。”朱慈烺也笑了。

“但是明君太辛苦,还不开心。”朱和圻继续蹦跶起来,边喘气道:“像皇爷爷是明君了吧?总是被那帮老家伙气。父皇也是明君吧,成日里忙,什么都要操心,有些事还要苦口婆心跟人家讨价还价。”

朱慈烺有些意外地看着这个二儿子,平日里总觉得他有些没心没肺脸皮厚,没想到他也在观察这个世界。

“秦始皇多好啊,想干嘛干嘛。”朱和圻跳到朱慈烺身边,咧嘴笑道:“我要是当了皇帝,就跟大臣们说:朕要打突厥,要打泰西,要打西夷,要打全天下,你们去给朕准备好就出发吧!然后我就可以继续玩,玩着玩着,他们也就把地方给我打下来了。”

“当了皇帝能想吃啥就吃啥不?”朱和垣突然插嘴问道。

朱慈烺拍了拍老三的头,盯着朱和圻道:“底下的大臣要是不肯呢?他们偏就不肯打仗,你能逼着他们去么?”

“那……总有办法的吧。”朱和圻道:“秦始皇手下的大臣为啥肯呢?所以嘛,肯定有办法,只是我还不知道罢了。”

“的确是有办法。”朱慈烺轻轻地点了点头,看着二儿子又跳开玩去了。在他心里,其实已经回答了朱和圻的问题,那就是“盟友”,或者用后世更为精准地说法,应该叫做利益共同体。

商鞅之后的秦国,以武功封赏国人,别说贵族因为征伐六国而享受到了利益,就是普通的秦人也在征战中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地位,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环境。这就是最大的利益共同体。

当六国百姓还在为国君出征的时候,秦人已经在为自己卖命了。从工作热情而言,是打工的更在意企业利润,还是老板本人更在意呢?

之所以没有说出来,是因为朱和圻年纪太小,多半是听不懂的。另一方面,朱慈烺也进入了治国的新阶段,战略布局和思想酝酿。

从朱和圻前世所受的教育而论,虽然在二十出头就出国留学,但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学”还是在国内高中上的政治课。无论那时候关于中学政治教育的争议有多大,此刻朱慈烺都觉得颇为受益于此。

如果没有高中对马克思主义扫盲,没有大学的马列毛邓概论,朱慈烺根本意识不到生产关系的重要性。在他执政的前十年——如果不算潜邸时代的僭越,他的主要精力放在解放生产力方面。

毫不讳言地说,朱慈烺并没有想过要去改变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是希望挖掘出更多力量进入生产,创造社会价值。

然而单纯的解放生产力又不碰触生产关系,这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存在。

当警察和巡检司将一批批懒汉、盲流、穷人以国家暴力押送东北、台湾、澳洲、甚至美洲的时候,生产关系就已经被触动了。

当山东为了筹集军费,东宫侍卫营抄没富户、大户,连朝中命官的家宅都不放过,成批量地制造“罪官”的时候,生产关系也已经被动摇了。

直至今日,“鲁政”仍旧是人们不敢提及的伤疤,因为在那场获利极大,对朱慈烺事业有极大推动力的“运动”中,其实自己已经站在了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对立面上。没人提,正是因为人们不敢指责皇帝,并非他们能够认同。

朱慈烺在这些年间已经扶持起了一个新兴的阶级,让旧有的生产资料占有者向这个阶级过渡,当然也包括皇家本身。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他找到了一个阶级盟友。这个阶级盟友将与皇家一起,为本阶级的利益战斗、掠夺、剥削。

关键问题是,这个世界上的哲学家实在太少。有多少人明明上了朱慈烺的贼船,却根本不知道这点呢?有多少人明明已经步入了新阶级,以新的手段方式获利,却又对旧有的小农经济抱有眷恋,甚至心存退意?

朱慈烺知道,一旦变革生产关系的问题摆在自己面前,这解决起来就需要更精细的手段,更巨大的耐心。

那么在皇帝的心目中,大明该进行怎样的生产关系变革呢?

如果按照高中时候学到知识,生产关系可分两类,一类是公有制为基础,一类是私有制为基础。从历史来看,宋朝儒生们希望建设一个公有制为基础大同世界,所以即便朝廷不能与民争利,但在盐铁、外贸等重要经济领域,国家只有越抓越紧。

从明朝立国而言,太祖高皇帝,以及其后的诸位嗣皇帝,却都在进行私有制改革。大批大批的官办盐场、铁厂,以极低的价格变成了民间私有。整个卫所制度崩坏,正是在朝廷的懈怠之下,近乎全国一半的土地和人口变成了军事贵族阶级的私产。

可以说,大明已经在私有制这条路上走得很远了,要想重走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资本主义路线,大约只有毛祖再世才有办法,绝非朱慈烺能够企及。(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