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书记鼓掌了9/10补昨天(1 / 2)
在场瞬间静了下来。
张爱国松了一口气。
李乡长微微一阵惊愕。
书记咦了一声,随即失笑道:“造福家乡?你这孩子倒是有趣啊!“他对张伟的有些欣赏了,并不是说“造福家乡”说到他心坎里了,而是对张伟镇定自若的表现感到欣赏,要知道他常年久居高位,凭着刚才打压张爱国的气势,一般人早就噤若寒蝉说不出话来,可蓦然间,谁也没有想到的一幕发生了,张伟居然开了腔,替张爱国承担了打压的气势,不仅如此,还镇定自若的说出了“造福家乡”这句话。
“是的,我爸想造福家乡。”张伟点着头,“这么说吧,如果我没有记错,去年全国城镇人均收入大约是四千两百元,农村人均收入在两千三左右。”
李乡长愣住了,这些就连他都不知道啊!
书记微微露出错愕的神情,现在国家还没有统计人均收入,他也是经过多方得出了一些模糊的数据,城镇人均收入大约四千,农村人均大约两千,而张伟开口就是精准到了百位数,这……这数据……
张伟看见父亲咧嘴在笑,又看向了书记,轻声道:“实际上,如果只算上农田的收入,我们静海这边的农村人均收入会更低,应该只有我刚才说的一半。”
李乡长笑了一下,他觉得张伟有点瞎扯了,只不过今天他陪着父子俩过来,肯定站在张伟家这边,倒也没有拆穿。
书记摇了摇头,之前对张伟的张伟感到惊艳了一下,可是现在的话嘛,他忽然觉得张伟刚才瞎猫碰到死耗子了,为什么?他是一个称职的书记,每年都会下乡走几次,农民们不是这么说的呀!
“为何这么说?”书记给了一个鼓励的眼神,虽然认定了张伟在胡说,可是凭张伟刚才的表现,他还是觉得可以栽培一下,准备让张伟先说完,然后再徐徐教育,不能打击少年嘛。
“很简单。”张伟伸出了手指掰着给大家算了起来,“我们静海这边人均七分地,其中两季种植水稻,而水稻生长周期在一百三十天左右,也就是说两季就是七个月,从清明左右,也就是四月份到十一月份田里除了水稻没有别的作物。”
张爱国点点头。
李乡长忍不住道:“我们民强乡是这样,可是……”
“别打断他!”书记直接开口,他似乎有些明白了,凝重的看着张伟,“你继续说。”
张伟放下了手,微微一笑,“一亩田能产七百斤水稻,而水稻的出米率在百分之七十三,两季就算一亩四分地,也就是说能产九百八十斤稻谷,最终一点不浪费能碾出七百十五斤米。”喘了一下气,“按照大米零售八毛五的价格,这么多米能卖六百十块不到,剩下的五个月就算种别的农作物,最多也就能卖五百块左右,合起来一年也不过一千一样子!”
李乡长倒抽了一口凉气,张伟所说一点不错!
书记眼神中全是震惊,刚还以为张伟在胡扯,结果字字珠玑!数字不会骗人啊!
张爱国听的喜笑颜开,微微攥紧了拳头,脸上的表情有些得意,如果不是顾忌着在书记家,他都想站起来给儿子叫好了,他替张伟自豪,也为自己感到自豪,他张爱国生出了这么优秀的儿子!惊天夭矫一般的天才啊!
张伟目光在书记的脸上停留了一小会,然后看了看茶几上放着的静海晚报,“如果我家能够承包土地,除了要给老百姓们承包费,肯定还要大量的劳动力帮忙种植,到时能给予老百姓的绝对比他们自己种田更多,或许书记伯伯不相信我爸,可是换一句话说,真的要承包土地肯定是以我家米厂方面签订合同,到时你派人前去我家米厂参观一下不全知道了?”
“是啊,书记,我不会骗你的啊。【ㄨ】”张爱国叫屈道。
李乡长也帮着道:“哥,小伟说的在理啊!”
书记已经相信了张伟的话,确实,凭他多年的行事经验绝对不会轻而易举被人骗了,等到签合同的时候去米厂看一下就明白了啊,只是最近报纸上一直在刊登某某地方被人空手套白狼了,所以在听到张伟家在盐市开米厂,却想在静海承包土地感到奇怪,甚至认为张爱国也想空手套白狼,才有了刚才的一幕,现在被张伟这么一说幡然醒悟了。
虽然相信了张伟的话,可是书记还是感到很奇怪,问道:“你爸真的单纯的只想造福家乡?没有别的目的了?”
“确实是这样!”别的目的肯定有,但张伟不会傻到这样说出来,他一脸认真的看着书记,表情变得庄重了起来,还带着一点热血的激动,伸出手过肩,握住了拳头,轻轻的挥舞了一下,说出了热血沸腾的一番话——
“我爸从小就有一个梦想,能为乡亲们做点事,他曾和我说过,因为有党的好政策,我家才能发家致富!”
“他不甘心只有我家致富,还想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
“他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回报家乡,造福家乡!”
“这是他多年以来的心愿,是一份故乡的情结,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说到最后,张伟的声音变得柔和起来,“乡情,一种让无数游子魂牵梦绕的情感,一种浓如血重如山的情愫,一种与山相连、与水相依、与人相牵的情缘,我爸的目的很单纯,只想用实际行动造福家乡。”
虽然确实抱着一些别的目的,可是张伟确实是这样想的啊!
想想华西村,想想小岗村,想想南街村,哪个不是在人带领下变成全国瞩目的富豪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