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避劫之恩(2 / 2)

加入书签

“李大人有几分把握?”他迟疑了一下,开口询问道,语气却是尊重了许多。

能平灭九山王李梁金,围剿五通教妖人的人,必定是有其一些本事的,如今同朝为官,也不可能登门拜访之下信口雌黄,他姑且相信这个李修远一回。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对王大人而言是个机会,不是么?”李修远道。

王太常目光微动,很快下了决心,立刻道:“来人,去将吾儿元丰带来。”

“不必了,我看还是直接去找令公子吧,贵府妖气盘踞一事也需要得到解决,也许这才是病根呢?”李修远道。

王太常站起来道:“既然如此那这次有劳李大人这一次了,还请这边请,元丰这会儿应当在后院玩耍。”

“王大人客气了。”李修远笑了笑。

在王太常亲自带路之下,几人很快来到了后院。

才刚走进来,却见一个布球飞来,狠狠的砸在了王太常的脸,痛的他直接捂着鼻子,眼泪直流。

“你这个孽子,连老夫都敢砸。”王太常气的从地随便拿起了一块石头向玩耍的王元丰掷去。

王元丰不知道躲避,被砸了身子立刻哇的一声坐在地哭闹了起来,活脱脱的一个孩子脾性。

见到自己的儿子痛哭起来,王太常又心软起来不好继续责骂,只是怒斥道;“小翠呢,她跑哪去了?身为妻子居然不好好的照顾丈夫,整日知道陪着元丰一起玩耍,还不叫小翠过来照顾这孽子,诶,家门

不幸,家门不幸。”

说完又是重重的叹息起来。

一个婢女忙道:“少夫人之前还在这里荡秋千呢,这会儿也不知道去哪了,奴婢这去找少夫人回来。”

另外一个婢女却又急忙哄着王元丰让他别哭。

可是王元丰却坐在地哭道;“小翠,我要小翠。”

“还不快去。”王太常道。

他知道这痴子一旦哭闹起来,也只有小翠哄得住,便是自己这个做父亲的也管不了。

“家门丑事,让李大人见笑了。”王太常捂着鼻子,又有些羞愧道。

“哪里,令公子天性如此罢了,而且看令公子身姿,相貌皆是一表人才,倘若病状能够医治,必定是人龙凤。”李修远笑道,然后目光移到了一旁的秋千。

秋千还在晃动,那个小翠却不见了。

这院子这么大,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消失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妖。

是感受到自己的气息提前躲了起来么?

不过这个王元丰真的是阎君的转世。

李修远又看着哭闹的王元丰,试着用神目术看看情况。

目金光一闪,眼哭闹的王元丰却是并无多少变化,只有一朵祥云宛如华盖一样笼罩在他的头顶,是以为气运昌盛,富贵逼人的贵人。

但要说是阎君的转世,却还真算不。

“不过真要是阎君转世的话,以阎君的手段,藏匿气息也不是没有可能。”李修远心暗道;“而且这王元丰也当真如之前猜测的那样,窍门不堵,心智不开,现在的他还并不完整,之后打开那窍门,让他

恢复聪慧,再解了他的胎迷,方才让其知晓前世的记忆。”

可在这个时候,一个身穿绿裙,貌美伶俐的女子,盘着妇人的发髻,带着一位丫鬟微微低着头走来。

“小翠,小翠,我这里好痛,父亲拿石头丢我,你看。”王元丰见到小翠一下子从地站了起来,一把抱住了她的腰,像个孩子一样撒娇般的说道。

放在平日里小翠肯定是要揪着王元丰的耳朵,说了他几句,但是现在小翠却是浑身不安,有些畏惧的偷看了李修远几眼。

“小翠见过公公。”她神态十分拘谨道。

“你刚才去哪了,元丰没有人照料你难道不知道么?有你这么当妻子的么?”王太常训了几句道:“这位是扬州刺史李大人,还不施礼。”

“见过李大人。”小翠小心翼翼的施礼道,神态之前恭敬多了。

“六百多年的道行么?”李修远眼睛微动,看向了小翠那屁股后面。

一根蓬松的尾巴,虽然极力隐藏,缩在双腿间,但还是瞒不住他的眼睛。

小翠浑身一颤,下意识的往后退了几步,微微抬起头来很是恐惧的看着李修远。

人世圣人的事迹她听说过一些,京城的人关心他平灭了九山王李梁金,可是她却更在意李修远是如何灭了弥勒教,白莲教的,这些可都是有千年大妖坐镇的,最近京城鬼工头被诛,黑山老妖石虎被杀,都是

眼皮底下发生的事情。

她这点道行连门都不敢出,只是平日里躲在后院里陪着自己的痴傻夫君玩耍。

“李大人,什么六百多年道行了?”王太常一旁问道。

李修远深深的打量了一下小翠,然后道:“王大人,不知道令公子年幼的时候有没有发生过什么较怪的事情?”

王太常道;“吾儿自小生活府,几乎从不出门,并未遇到过什么怪的事情,倒是以前本官在老家的时候,某天傍晚时分雷电交加,吾儿在庭院的竹床酣睡,却有一只狐不知道从何跑来,趴在了吾儿的

身,不过没一会儿跑走了,也未伤害吾儿。”

“是这样啊。”李修远目光微动。

这是狐精三百年的雷劫加身,找人避雷来了。

自己家的青娥是这样的,雷劫来临要找大富大贵人家躲避雷劫,这样天的雷神会因为怕误伤有功德,福泽的贵人不敢降下神雷,而精怪能因此顺利度过劫难。

“这样算起来的话,也差不多了,这个叫小翠的狐女刚刚度过雷劫没多少年来跑来给王元丰当妻子,这是在报恩,了结避雷的因果。”李修远暗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