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 / 2)
乘轿辇去了太和宫,一是请安,而是致谢,三,却是重点——永和宫一事,虽然章和帝震怒非常,到底是后宫事宜。这次章和帝下决心要查出真凶,并且,不管是谁,都必须将其铲除。堂堂帝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连续几次,章和帝感到自己的生命都受到威胁,已经忍无可忍。但是,这两年,章和帝数次插手后宫事务,纵使雷霆手段、每每血洗,可似乎越管越乱,事故频发。
到底,不太好听。
看来,这女人的事情,还是要女人来管。
只是,章和帝现在是信不过他的后妃们的。也只有太后,至少在攸关他这个儿子甚至她自己性命的时候,是站在同一阵线的。以前或许章和帝还不会这样放心,但现在四皇子没了机会,太后的心思自然会单纯许多。
果然,章和帝稍稍一提话茬,太后就冷笑一声,表示此种胆大包天的举动,绝不能姑息——她老人家才是后宫真正的霸主,特别是东太后已经亡故的情况下,自然早就了解了事情的始末。本来,虽然因为那人的缘故,太后是很愿意对青青好的,就像是对待早年她宫里某个莫名高傲的宫女儿。当然,那宫女不小心踩了雷,已经没了。可是一般后宫争斗,只要不放到她眼前,太后也不会多么上心。
但这次情况大大不同。
为了弄死曲青青,幕后之人居然把主意打到了太医院和御医房!她自己和皇帝的命,可都握在这些太医、御医手中,一听说有人可以在这两个地方动这样大的手脚,太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和已经去了的东太后不一样,独孤氏从小就是个更珍惜自己的人。虽然真爱朱神爱,可也不妨碍她生下皇帝,更不妨碍她养太监、宫女,甚至听佛论道。这大汤最尊贵的女人,她当得好好的,真没意愿拿自己生命开玩笑。所以,碰了这条线的,绝对是踩了太后的雷区,零容忍度没商量。
这次,即使是章和帝有其他打算,还要继续放长线钓大鱼,太后都不能答应,何况现在是皇帝也有同样的心思?
长宸宫主三朝酒,皇帝大宴群臣,太后更是邀了三品以上的众多外命妇。这样声势浩大,因有公主生时的吉兆,倒是一点儿不显得突兀。大家都准备好了各种吉祥的礼物,半点儿不忙慌。
但是,除了独孤家和姜家外,几位娘娘的娘家,都很有些惴惴不安。他们得到自家贵人的消息,隐约知道这次她们是做了什么大事儿,偏还没成功,而且皇帝和太后都有追究到底的意思。因宫中形势紧张,即使是时代忠心于他们的钉子,娘娘们用起来也不那么放心,消息传得很是隐晦模糊,事情的详细情况是无法得知了。几大世家也只好尽力扫尾,检查钉子们家人的控制情况,对这么祥瑞的公主,也纷纷表现出极大的善意。
这般极有气度的行事,却让不知情者十分敬佩赞扬了。
聪明人却警醒起来,收起自己的爪子,不肯露头,做了池鱼。
太后毕竟是老姜,从没真正放手过后宫的权柄,平日里不管事儿,现在想管了,却比章和帝的手段还厉害些。后宫,毕竟是女人的地盘,也只有女人,才最了解女人的蛇蝎心肠。
还有就是,例如贵妃、淑妃一类,一见太后有出手的意思,立刻绷紧了皮儿,大力洗清自己,甚至默契地不再有任何掺合,即使是顺水推舟,也不敢“一石二鸟”,陷害别人一把。她们深知,目前最要紧的,就是保证这次事情里,没有一丝一毫自己的手笔——有也必须没有!
皇后和贤妃就慌了手脚。
她们势力本就要弱一些,平时不显什么,可一遇到这种需要弃车保帅之时,便少了几分底气。再怎么钱帛动人心、控制眷属,遇上诸如皇帝、太后这样段数的,就实在不够看了。
她们都是从潜邸跟来的老人,再清楚不过太后的能量有多么巨大,城府有多么吓人。她们都知道,现在最好的做法就是蛰伏不动。可是,以前后宫有多少人?总少不了蠢货!要隐藏起来,便不那么困难。现在呢?高位就她们几个,丽妃可说是早早摘出来了,玉德妃也已经是被认定为清白的,现在贵妃和淑妃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洗清了自己——至少,太后愿意觉得她们是清白的。贤妃和皇后却只能明知不妥,仍然拼死一搏。
不求将自己完全摘出,只要,弄死对方就好。
怎么说,太后不可能让两个高位同时出事,自然只会选择她觉得嫌疑最大的那个。虽然,这样一来,日后宫中的日子必然如履薄冰,但现在实在顾不得那样多了……
皇后、贵妃等人都暗自气恼——她们都忘了一件最重要事——现在后宫的嫔妃人数!习惯成自然,她们忽略了这一点,使出了惯用的手段,却忘了,这宫里可用的棋子和掩护,已经这样稀少,生生将自己显露出来。以前看似天衣无缝的伎俩,最多损失几个表面上和自己毫无关系的棋子的手段,现在竟然显得这样愚蠢!
不过,到底是谁?
是谁将扩大的?
她们明明只是让太医院和御医房的某些药材缺货,然后在采购上出点问题,让那些药材迟几日才能补齐。但是不知哪个胆大包天的,居然动手直接让那些药材“出问题”,偏偏,数个和世家牵扯颇大、老资历的太医、御医居然没有察觉,却又被其他人发现,报了上去……采购方面,也是从货物耽搁,变成了滥竽充数……
缺货和烂货,在皇帝和太后心中,绝对是天上地下两种层度的事件。前者,他们还会顾忌舆论和朝堂震荡等因素,不予深究。后者,却绝对是要连根拔除,毫不容情的。
这个真正的幕后黑手,势力之大,让人难以想象。
唯一合理的解释,竟然只有太后或是皇帝自己——这简直是荒谬。
三朝酒前,短短两天时间,贤妃和皇后使出了浑身解数,斗得你死我活。就连自以为相当了解老对手的贵妃和淑妃,都被她俩表现出来的巨大能量和深埋的钉子震惊了,后怕不已。
实在是,太小看她们了。
这次,也算是因祸得福。
章和二十年十月,皇后病重,于长春宫静养。二皇子诚孝,请求侍疾,章和帝爱惜儿子,不允。二皇子再三恳求,终未能如愿,只好于护国寺斋戒清修,以此祈福。
然而,二皇子的孝心没能感动上苍,皇后一日日病重下去,后宫也带了几分哀苦。
但是,这样的时刻,贤妃却于宫中祝酒取乐,毫无悲色,太后偶然碰见,大怒,斥责之。章和帝闻之,亦怒,降贤妃为惠仪位,且下圣旨,废除夫人品级中的贤妃一位,言道——
“为女子者,淑德为重,无淑德何来贤良?且,贤者,为妻为臣,妃子何堪?”
他这一挥手不要紧,曲青青这位玉德妃,却直接名正言顺越过丽妃,为淑妃之下了。算上封号,倒是能和淑妃齐平,可见其恩宠。本来打算借由皇后一事,稍微提两句长宸宫主的闲话,压一压这位“祥瑞”的人,纷纷收起了爪子。
无关者本来就与有荣焉,起了旁的心思的人,自然是和后宫有关。可和后宫有关的人,自然知道,玉德妃这次险死还生,又有这样大的功劳,实在不好再招惹已经怒气满值的皇帝。
长春宫中,皇后躺在床上,望着窗外逼仄的天空,脸上一片空茫。
她老态尽显,鬓发斑驳,眼角垂皱,面容枯瘦。
不认识的宫女进来,恭敬地服侍她用了汤药,皇后愣愣地目送她离开。
皇后自然知道这药不是治病的,却是要命的。可是,她又能如何?不从,然后被废了皇后位,连累家族么?她本就是一条残命,用这样给皇帝省麻烦的方式了结此生,来换得二皇子安好无虞、家族不受牵连,已经是皇帝开恩了,还能奢求什么?
皇后是不怨的。
这次虽然是输给贤妃等人,才有此劫,但走到这一步,也确实是她自己一次次的选择造就,没什么好怪罪的。
她只是,想起了小时候,上元节,坐在父亲肩上,看的漫天灯火,吃的甜腻元宵。也想起,少女时期,和姊妹们一起谈天说笑,每次稍微提到某个才子、将军,总是互相打趣,然后都羞红了脸,却不知到底是为什么。
那时候,武家只是一般官宦人家,虽然历史悠久,但所谓世家的讲究、规矩,都不再怎么遵守。也只有老祖宗,才时常对她们这些小辈,讲起先辈的权富,引得大家惊叹向往。
皇后眼角湿润,她忽然看到眼前一片火红流金,一个世间最英俊伟岸的男子,揭起了她的盖头。他的眼神是那样火热专注,声音是那样温柔和善,让皇后似乎又听到了姊妹们地话——按咱家的家世,四皇子舍了那些世家贵女,偏要娶只见过一面的你为正妻,甚至不惜违逆朱家和独孤家,真是世间难寻的有情郎!
是啊,有情郎,他牵着自己的手,那么大、那么稳、那么火热,让自己似乎看到一辈子的安乐幸福。
后来,他一直是那么敬爱自己。
即使独孤家的女儿那样冷艳夺人、才华横溢;即使有侍妾生下他的长子;即使朱家的女儿那样端庄贤淑,处处显得自己不堪为正妻……可他总是站在自己这边,毫不犹豫地信任,毫不消减的宠爱。
可惜,自己独自不争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