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好大一盘棋 上(2 / 2)

加入书签

这样全天下的寒门学子,不仅可以保住他们的通天之梯,而且还可以学会经世致用之学,将来成为朝廷真正的栋梁。

想到这里,苏辙就拿起一份摆在案几上的奏章,展开在了手中。

“国子监祭酒兼辟雍学宫大司成陶子礼上了一道改革学宫的上疏,不知诸位可曾读过?”

陶节夫当然是根据苏辙的意思才上了这道奏章的。奏章中的大意就是要再次改革辟雍学宫!

改革的重点有两个,一个招生办法改革,从原来的地方推荐和地方官学推荐改为考试入学。

另外一个改革重点则是学宫课程的改革,从原来的允文允武(其实已经不再执行),改为以儒学(理学)为本,以经世致用之学为用。所谓的经世致用之学,则包括军学、算学、农学、水利、理财、律法等等。

而那种不大实用的学问,比如《实证论》、《理性论》、《格物学》、《生物学》等等,还有算学、军学中过于“高深”或过于“简单”(武艺)的学问,都不会传授。

这样一来,辟雍学宫的课程就比较简化,所需要的学习时间也会从原先的四年(包括一年预科)缩短到两年。而且也有利于上了年纪的进士掌握这些经世致用之学。

陶节夫的奏章,在座的宰执自然都已经拜读了。实际上苏辙并不是背着他们在搞改革,而是同他们充分交换了意见。

这一次的科举和辟雍学宫的改革,可不是苏辙一个人的事儿,而是为了捍卫天下读书人的利益和天下的稳定!

张商英略作思忖,便开口表态道:“陶子礼的建议很好,是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所虑。只是没有进入辟雍学宫的名额,各地的贤士大夫还会协助朝廷征召府兵吗?”

苏辙道:“不是还有乡学、县学和州府之学吗?”他拈着胡须,“府兵应当立足于乡约、乡学,不可以用官换兵。这样搞法和卖官鬻爵又有什么不同?”

知枢密院事蒋之奇道:“可以用县学、州府学的名额去换府兵,实在不行就给几个免解试的名额。还可以用免解试鼓励乡约、乡学。凡是订立乡约,开设乡学的乡村,主持的士绅都可以得到一次免解的待遇。”

免解对学霸来说是无所谓的,不过对于绝大多数只能凭侥幸去考科举的学子而言,还是很有价值的。

“好!”苏辙点点头,“此议大妙!”他想了想,“右榜进士还要保留吗?”

右榜进士科可以说是实证学派的重要阵地!它的价值不仅在于一年考出多少个实证学派出身的进士,还在于能够为云台学宫和格致学宫招到一大批“财子”。

有了“财子”,云台和格致才能有足够的财力聘请最好的老师,给学生最好的教育,并且还能将一部分资金投入格物研究。

如果右榜进士科一停,那么云台、格致两学宫一年少说损失上百万!

“右榜进士……”苏辙思索着,“还是要保留的,但是也必须改革!”

取消右榜进士当然是好的,但是赵佶肯定不会同意。

“如何改革?”中书侍郎邓洵武问。

“如今武官自有三大军学,何须右榜进士?”苏辙说,“右榜进士,当为伎术官而设!”

在宋朝的官场歧视链中,文官居于顶层,武官居于中层,而伎术官则位于最末。

苏辙道:“云台学宫的格物之学其实是为伎术官而设的!青城学宫、格致学宫的课程,同样是为了伎术官而设。既然如此,为何不把右榜进士变为伎术进士呢?”

“伎术进士?”

“这个名称可好!”

“就该如此!”

“还是相公所虑周详。”

政事堂中厅里面的两府宰执都点头称是。右榜进士变成伎术官的摇篮,既满足了赵佶要为青城学宫生员开辟官途的需求,又能偷换概念,将原本和左榜进士等同的右榜进士,一下子贬成了比武官还不如的伎术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