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中了 中(2 / 2)
严格意义上说不是,只是礼部试高中的名录,不过殿试已经多年没有淘汰过一人了,渐渐的就形成了礼部试定进士,殿试定名次的规矩了。
“是啊。”赵佶笑道。
“上面可有臣二弟武好文的名字?”武好古也不和赵佶客气,直接问了起来,“请陛下告知,我老父还在东华门等消息呢。”
武好古的父亲现在已经不是官牙了,所以不能进入东华门,只好在东华门候着。
赵佶一愣,随即摇摇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现在还下着雨呢!要不请他翰林图画院坐坐?”
“不必了。”武好古笑道,“您还是透点消息给臣吧。”
“哦,”赵佶一笑,“那就告诉你吧……你家现在是进士门第了!武好文礼部试排名第六,很不错啊!叫他殿试努力一把,也许能入一甲,到时就能大用了。”
礼部第六!
武好古心说:自己这弟弟还真是才子啊!看来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也该是高中了,大概名次不高,所以才没能青史留名吧?不过这也正常,没有自己猜中那道时务策题,他最多也就是个二甲、三甲。
“还有吗?”武好古又问,“米元晖和纪忆之中了没有?”
赵佶笑道:“知道你有这一问。纪忆可厉害了,中了个省元,看来铁定进一甲了!”
这小人居然中了个省元!武好古吸了口气,心里琢磨:他历史上咋也默默无闻呢?难道他的省元也是自己的蝴蝶效应?
“米友仁也中了。”赵佶接着道,“不过名次不高,排在三百名之后了。”
三百名后也是进士了!将来也可以位极人臣了……
“还有吗?”武好古又问,“陛下,还有姓武的吗?”
赵佶知道武好古又一帮洛阳的穷亲戚,也是读书人。于是就耐着性子帮他找了找,居然还真的在末尾找到了一个。
“河南府洛阳县武忠义,年66岁……怎那么老了?还能当官吗?”
……
今年66岁的武忠义如果听到赵佶的问题,一定会给出肯定的答复的。
“老臣就是死,也要死在做官的任上啊!”
不过他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已经高中了倒数第一名进士了,他正坐在东华门内一间耳房里面坐立不安呢。
别看他在人前总是信心满满,夸口自己必中。可其实心里面把握并不是很大……都66了,要能中早就中了。
比他小一辈的武诚之则在和一个名叫武汉英的閤门通事在攀亲戚。这武汉英就武贤妃娘家的人,今年约莫十七八岁,生得一副颇讨人喜欢的模样儿。一口一个“大伯伯”的喊武诚之。实际上他家和白波义门武根本算不上辈份,因为武家在唐朝也很折腾,许多分支都叫人灭了,剩下的漏网之鱼就不进族谱排辈份了。
不过武诚之还是有一句没一句和他搭着,只是目光一直往门外在看,显得有些焦急。
科场之上是永远存在意外的……除非科场之外那位掌握一切的官家肯开个后门,否则没有必中的事情。
正在武诚之着急的时候,就看见自己的儿子武好古打着把油纸伞一路飞奔来了。
“中了没有?”武诚之也顾不得在东华门内不许大声喧哗了,直接就嚷嚷着问了。
“中了!中了!”武好古回答道。
“中了几个?”武忠义这时也顾不得下雨,直接冲出了屋子,也没打伞,冒着雨就大步迎了上去。
“两个!中了两个……二哥儿中了个第六,大爹爹您中了个561!”
“咦!好了,我中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