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1 / 2)

加入书签

罗老太叹口气,叶冰这丫头不经常在村里出现,可是丫头从小美到大,虽然不怎么爱说话,但也会叫人很有礼貌。

现在人家是城里户口,还在念高中,以后还能当工人。

她知道结婚得讲究门当户对,可是现在她家高攀不上人家啦。

她就是再偏心眼,觉得她孙子哪哪都好,也知道大胖和人家不是一个等级的啊。

“胖啊,不合适啊,以后人家闺女不会回村里的,只会留在县城,你咋娶人家啊。”罗老太试图和孙子讲道理。

现在罗大胖还没彻底被扳直苗,特别对着他奶,多年养成的习惯,让他一不顺心就开始大喊大叫打滚摔东西。

老太太最近也总在想是不是她把大胖给惯坏了,她看到别人家孩子一个个的都成才了,她咋不着急呢。

所以老二管大胖的时候,她才不吱声的。

本来还想着变好了,没想到还是这样,都怨她啊,她现在后悔啦。

老太太觉得头疼欲裂,一下子栽倒了,等罗大胖在地上滚够了爬起来才发现他奶脸通红通红的,眼睛也紧紧的闭着。

罗大胖这回是真哭,吓得,“奶,奶?…”伸着颤抖的手指放在他奶的鼻子下,还有呼吸。

“对对,去找我爹!…”罗大胖才回过神来,开始往外跑。

罗老大、罗老二还有好多罗家人都回来了。

在地里干活的马翠萍也听到议论声了,直直腰往罗家那处房子看了看,又低头干活了。

老洪眨巴眨巴眼睛,凑了过去,举着军用水壶,“翠萍,你热不?喝点水。”

这军用水壶还是他和叶老二换的,他知道他家有不少好东西呢。

老洪又往前递递,“可甜了,我放了白糖。”

马翠萍撇他一眼,抢过水壶,连灌了好几口。反正她现在也不是老罗家媳妇了,不管出了什么事,都和她无关了,希望不是小华。

要说离婚她最舍不得谁,就是小华了,她是真当儿子养的啊。

当时她想带他走,宁肯不要补偿费,可她爹娘堂哥都不同意,罗家除了罗老二无所谓其他人也不同意,所以她只能拿着那比巨款走了。

她娘和她说了,既然离开了就别见了,见了也是伤心,所以有两次她都看到小华了,可是她躲开了。

不久就传出来罗老太中风的消息,听说已经半身不遂躺在炕上需要人伺候了。

听说是罗大胖气的,说他和他奶大嚷大叫的,还被他爹他二叔给打了,都下不来炕了,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村里人都知道得了罗老太这病就别想起来了,后半辈子就得在炕上过了。

儿子儿媳妇孝顺的话,多给收拾收拾还能多活几年,有的老人瘫在炕上,儿女不管,被窝里又屎又尿,浑身都烂啦,那样活不长,就是活着也是遭罪。

不久离家十几年的罗老三回来了,一身军装身板挺直,看着就很有气势。

叶爹去县城给孩子们送菜,还有新下来的苞米、地瓜、土豆。

就和孩子们聊村里最近发生的新鲜事呢,“罗老三,你们应该叫声三叔,他十几岁就参军了,一走就是十几年,现在是连长了,人家穿的军装和咱们自己做的还真不一样。”

楚喆算了下,十几年当上连长,这速度并不快,可如果他只是没有人脉的普通战士,那这个速度可以了。

叶伟东特别有兴趣,“爹,罗三叔带枪回来了么?”

叶爹侧头想了想,“没有吧,要不就是没拿出来,反正是没看到。”

楚喆替叶爹回答,“军队有规定,离开军队回家探亲是不允许携带武器的。”

叶伟东有些失望,他其实是摸过枪的,在叔祖爷爷那拿的,很沉手。不过没开过枪。

当时叔祖爷爷说他们家的都是老家伙了,已经过时了。

他想看看现在最厉害的枪是什么样的。

楚喆知道叶伟东喜欢武器,甚至为了能多接近武器,甚至想去当兵。

他觉得伟东如果真心喜欢武器的话,可以去搞研究,他的头脑很聪明,成为科研人员也是很不错的。

可是如果进入军队做秘密科研者又太辛苦,他知道很多科研者为了国家隐姓埋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那些人无疑是可敬的,可是伟东是他大舅子,他真把他忽悠大西北十几年不出来,他害怕媳妇把他人道毁灭。

那还有什么办法呢?有的,自己搞实验室,自己搞自由啊,而且他还能提供一些大方向,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

不过自古以来搞科研都是烧钱的,他突然觉得那些金子也不怎么多了。

要不他和冰冰商量商量再去上海走一趟。

作者有话要说:中美贸易战~作为愤青的我必须支持,在我家走一圈,就没发现一样美国货,这让我很忧伤啊_(:?」∠)_

第一百二十六章

罗老三要带老太太去市里的大医院看病, 可是罗老大罗老二都不吭声,后来才知道家里没钱。

罗老三豁出去脸和罗家亲戚借了个遍, 才知道不过两三个月家里就出了这么多事,头前收到的信还说家里都好好的呢,后来收到电报说娘生病,他害怕是娘得了重病, 再看不到最后一面,所以即使现在是他提干的关键时候, 也请假赶了回来。

没想到回来堂姐她们和他说了好多事,才知道她娘娇惯大胖,现在却被大胖给气瘫痪了,他二哥和二嫂也离婚了。

为了他娘, 他除了借钱还得去求马队长,得开介绍信啊, 要不然他带娘都出不了县城。

还有得用用牛车, 得给他们送到火车站, 他们坐火车才能去市里。

马队长虽然对罗老二心有不满,但对罗老三还是很敬重的, 毕竟他是保家卫国的军人,这个年代百姓对军人都有浓厚的感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