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1 / 2)

加入书签

稚音清亮悦耳,带来数声回音, 吓跑林中一堆鸟蝉雀虫。

果不其然,山娃娃们瞪瞪瞪跑过来,在灌木丛下蹦蹦跳跳、拍手鼓掌, 对着水灵灵的山葡萄,狂咽口水。

“晓丫头, 甜妹儿,大海宝,你们让开一点。我爬上去,你们在地下捡哟!”思丫头踢踢腿, 然后抱着灌木丛,刷刷刷,就爬上去,跟她平日文静害羞完全两样。

白老爷子眼底闪过两分笑意,叶家娃娃们生的都好,聪明伶俐、武力值无一弱的,还都团结,实在令人羡慕感动。

甜妹儿在教哥哥姐姐们读书、数字之前,还特意征求他跟老伙计的意见。对此,豆腐心刀子嘴的夏老爷子,还板着脸‘无意中’打出一套军体拳,是谁都可以练的。

只是由于农忙季节,叶家大娃娃们还没有空闲时间,学习罢了。

甜妹儿美滋滋地努力偷香师父的臭脸颊。

灌木丛上紫色熟葡萄仅有小半,绿色的大多数。只要吃过野生山葡萄的娃娃都知道,凡是带一点绿色的葡萄,那浓郁的酸味儿会让人掉牙。

思丫头却顾不得那么多,她将绿藤上所有串上带有紫色葡萄,全部摘下来,扔在地上,甜妹儿他们则快速捡起来放到背篓里。

然后她再从这棵灌木上灵活移动到旁边,直到所有紫色全部被摘光。

山葡萄很难保存,但是又在夏季成熟,它们暴露在剧烈炙热的阳光下,今日拿回村,很有已经变坏变软,又不管饱。因此,将它们及时吃光光,是最好的办法。

白老爷子带着慈祥与好奇的的笑容,瞅着娃娃们分葡萄。

“这串最大!这串是紫色的!还有这个。”

甜妹儿仨姐妹花,争得白爷爷同意后,将所有全紫葡萄分为三份,自家队自是人人有一串,剩下大头孝敬给村里头的老人们,小头给聚集起来眼馋的山娃娃们。

就连调皮捣蛋的小二黑,今日也因‘山葡萄’折腰认‘甜妹儿大姐大’。

至于剩下半紫半靑的多串葡萄:

“八个小孩子可以分到一串葡萄!”

在饥饿的年代,难得有分享吃食的喜悦,这也是独一无二的。

得到大人们赞扬、娃娃们簇拥的甜妹儿,珍惜吃着又一串紫葡萄,对着微笑的白老爷子,作出一个‘嘘,保守秘密’的小动作。

白老爷子瞅瞅手里的一串紫葡萄:……

漫山遍野的野花椒,被或剪或据饱满的果实后,纷纷挺起腰杆,迎风招展,一副很骄傲的模样。

越往后,这收花椒的量,全靠拼强,加油呐喊声响彻云霄。就连老人们也紧张起来,一个个屏住呼吸,瞧着自己的儿孙晚辈。

甜妹儿瞧一眼满满‘花椒招展’的瘦驴,对比别人家堆起的数框背篓,心里骄傲不已,继续低头呵护两棵移植的葡萄树。

“甜妹儿,这葡萄种不活你可别哭啊!”旁边的婶婆与姨公们,笑呵呵打趣道。

山里头野果树很多,但移植不一定全都能成功。就比如这山葡萄,栽植后,修剪,浇透水,水渗后,覆土盖层,还要保温保湿,防冬天冷风……最后很有可能只开花不挂果,或者挂绿果。

且,山葡萄除去吃,是不能酿酒作酱的,归根到底它酸味太浓。所以除去孩子,几乎没人会有闲情移植山葡萄。

白老爷子笑叹:“这两棵葡萄树根系足,带土也多,到时候万一挂果,甜妹儿可别忘记白爷爷白奶奶呀!”

“以后我在师父与白爷爷家也种上好多棵,让你们天天吃葡萄!”

甜妹儿在奶奶怀里扭啊扭,晃晃脑袋瓜,一副特别神气的模样。

一串串、一树树、一丛丛红色花椒,装满无数背篓,这些数量不上交的话,绝对够全村人吃一年以上。采花椒的妇女爷们,也陆陆续续回树荫下休息。

接下来他们准备去下一处更隐秘的林子,里头可以挖到今日午饭的野生蔬菜,说不定又是满满的收获。

这种菜就是竹笋。

除去二碧山,当年诡异的‘竹子开花’,让山上的竹笋与竹笋虫越来越少。其他的山全部存有茂密的竹林。而这些竹林,半数以上的种类都是毛竹。

笋期长,产量高,一年四季基本都产竹笋。

其中春笋与冬笋嘴美味,而六月到九月也有新鲜竹笋,其中鞭梢幼嫩部分最好吃。

“爸妈,你们先休息,我们去挖笋!”

“妈妈,我要玩竹笋虫!”“我也要!”

“老大老三,你们注意点蛇啊!”

……

歇息一会儿,叶爸爸他们再次出发,娃娃们也跟在后面,雄赳赳气昂昂,乱蹦乱跳,朝着北边出发。

“我想吃竹筒饭!”甜妹儿的嘴里,再词蹦哒出一种美食。

因为竹林里有剧毒蛇——竹叶青,白老爷子不放心,抱着甜妹儿走在后头。更难得一见,面瘫脸夏老爷子也抽着烟,悠哉悠哉跟在他们后头。

他一动,两只大黄狗乖乖起身,“汪汪”两声,也出现在挖笋队伍里。

“林路乱,夏裁缝您这狗不会丢吧?”叶爸爸忧心忡忡提醒道。

夏老爷子瞅他一眼,“你丢,它也不会丢。”说罢,他直接将老伙计怀里的甜妹儿,轻松拎过来,放到慢悠悠走的大黄身上。

“烦人精!”

骑狗的甜妹儿当作没听到:……

叶爸爸的担忧并不是无风而起。

三碧山茂密的山林多是呈现蜿蜒呈弧形的,要是不熟悉地势的外人,包括碧水村碧土村村民,来这里都有可能遇到‘鬼打墙’,要是没去西天,在林里可以呆到过年。

经过漫长的岁月,碧山村人才摸索出一条从松树林子进入野竹林的小径。白老爷子在一开始来的时候,上山采药就在林子里迷失过一两天,最后被村人们搜山找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