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2 / 2)

加入书签

谁知敲了半天门,屋里两个孩子也没应声,许父以为两个孩子学习入了迷,便不请而入,谁知一进门,就见两个孩子正拿着张纸沉思。

许父上前一看,只见一男一女正对视,想必是一对爱侣。

许父倒没有因此就立即出声斥责两个孩子,毕竟许父也是从年少时期走来的,当然明白情有可原。而且看笔触像是自家儿子的作品,人物面容显见是模仿了红星杂志近来的封面,总体而言,有所长进。

许父暗自点头。

但令许父挑眉的是,画中无论男女,都穿着古时的衣裳。而更令许父吃惊的是,画中男人竟然梳着道士发髻。

这……

许父倒不生气这副画,只是觉着惊奇。

不生气是因为许父见得多见得广,而且作家和编辑本该有着丰富的创作思想和新奇点子,却因着十年浩劫而不得不全压在心底,十年之后,曾经的灵气已经散了大半,现下一时半会儿叫他们写个新奇文章也是写不出来的。

更何况,许父消息灵通,已经隐隐得知上头今年要有所动作,最近忙着也是因为这事儿,如今办好了,这两天才闲了下来。

惊奇则是因为这画看着只是一副小儿女的图,实则却隐隐表达了对于世俗的反抗和挑战。

梳了发髻的道士不能娶妻生子,却偏偏要让他跟一个女子一见钟情,不是反抗世俗又是什么?

更要紧的是,这样一个题材在现在,可算得上是头一个了。

许父相信这画是许昀画的,却不相信这内容是眼前这两个半大不大、未经世事的少年能想的出来的。

在十年浩劫,文化断层之后,什么时候居然出现了这样一个天马行空、异想天开的作家――

许父眯了眯眼,随即对两个少年缓缓、缓缓的,露出了一个慈祥的笑。

日转星移,很快就到了八月下旬。

这天,温向平一家背着一个大包裹,跟苏承祖老俩告了别,便跟江家五口一起坐上了前往沽市的火车。

两家人的位子自然是连在一起的。

火车上的人不算多,却也不算空荡,火车里弥漫着一股各种吃食汗味夹杂着火车特有的味道,并不算好闻。

但好在一行九个人都没有不适应。

大包裹里头,温家一家四口,各自有各自随身带的东西。

甜宝的是之前过生日时温向平给她买的连环画和花头绳,还有一个巴掌大的木头打磨的小姑娘,甜宝平时宝贝的紧,一口一个“妹妹”的叫,还叫妈妈和姥姥帮忙做了小衣裳,连晚上睡觉也要放在枕头边才行。

温朝阳和温向平不约而同装了几本书,好在火车上打发时间,毕竟要坐两天多。

苏玉秀就带了个毛线团和几根针,打算在火车上把甜宝冬天的毛衣打出来。

江家,李芝龄和江河清不时谈着话,或看着窗外飞速后移的景色。

但漫漫长途,书总有不想看的时候,话也总有不想聊的时候,疲倦更是来的长久。

于是,温向平便给几个被长途旅行折腾的不行的孩子讲各种各样的新奇故事,也算是让几个孩子重新又有了精神,剩下的一天车程便很快就在故事中过去了。

第56章

温向平一行人到的时候, 正是上午十点左右。

一出站,就看见罗家和举着个牌子站在出站口, 牌子上既没有写“温向平”也没有写“温知秋”, 而是写了“罗家和”, 毕竟凭着《纽扣》和《大惠山》,如今在沽市,温知秋这个名字可算是广为人知了。

罗家和旁边还站着个年级相仿的男人,看起来是和罗家和一起的。

想必就是那个刘组长了。

温向平想。

在得知温向平要来沽市以后,罗家和和杨主编都分别给他来了信询问他到沽市的日期,温向平想着在沽市人生地不熟, 还是有个熟人带路的好。

但是也不能一个拒绝一个答应,毕竟红星杂志是他的东家, 杨主编是东家的一把手, 温向平也不能下人家面子, 于是就都回了信,当然, 在给罗家和的回信中,提到了杨主编来信的事。

因此, 罗家和便不意外的和刘组长一同站在这儿等着接人。

罗家和眼尖, 一眼看见温向平拖家带口的从人群中挤过来,连忙接上前去。

见了温向平一行人, 罗家和还没开口, 旁边的中年男人已经抢过了话头,

“哎呀,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温作家吧,真是闻名不如见面,我是红星杂志的编辑刘和,久仰久仰哪――”

说着伸出手就要跟温向平握手。

倒不是刘主任认识温向平,只不过这一行九人中,江河清一看就是个莽夫,两个女人和几个小娃更不可能,剩下的就只有疲倦不掩书卷气的温向平了。

温向平一手背着包裹一手牵着甜宝,实在腾不出手来,于是笑了笑略表歉意。

刘主任讪讪的收回了手。

罗家和心里暗暗摇了摇头,只伸出了手要帮着提行李,

“坐了两天车,可累了吧。”

确实很累,整整两天都被禁锢在小小的座椅上,不说五个孩子,就是江河清这样的壮汉也受不了,温向平就更是腰酸背痛了。

温向平推辞道,

“不用了,我们随身就带了这一件儿,不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