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调景岭土地庙(1 / 2)

加入书签

吃过早饭,张狼带着大家坐船出发去调景岭。

调景岭土地庙落成大典是张狼这次来香江的主要目的。

自然要在大典之前查看一下土地庙。

不是对霍建宁不放心,而是调景岭的土地庙对张狼太重要了。

他一直都在猜想,他能不能炼化调景岭的土地,炼化调景岭的土地之后,能不能像在西龙山脉一样,随意的瞬移。

除了查看一下有没有纰漏,他提前到土地庙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在神像上留下自己的神识烙印。

只有这样,这座土地庙才属于他,才能得到这座土地庙的产生的香火之气和信仰之力。

土地公公有一个别的神仙比不了的神通,那就是可以分神无数。

要说这个世界上什么庙最多,无疑就是土地庙最多。

张狼一行人乘坐的游艇在调景岭渔民码头靠岸。

大家步行着,一边走一边观看道路两旁的风俗民情。

“没想到,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这么破旧的房子啊?”王部长感慨道。

“其实越是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差距越大!在资本主义国家,穷人的数量远比富人更多!吃不上饭的也有很多!”张狼解释了一下。

“这里就是调景岭,很早以前叫照镜岭,您看这一片海湾非常圆,像圆型镜子一样,而且平静无波,所以当地的渔民就把这片海湾叫做‘照镜环’,陆地叫做照镜岭!”

“嗯!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挺像!”徐市长点点头。

“那为什么又改成调景岭了?我觉得照镜岭比调景岭好听多了!”王部长大声问道。

真不愧是王大炮,说话都像打雷一样。

“1905年,一名加拿大籍的退休公务官伦尼,在照镜岭投资兴建了一间面粉厂,不过却因为成本过高及质素欠佳而于1908年4月宣布倒闭,并于4月14日上吊自尽。于是当地渔民戏称这里是吊颈岭。

1949年国民政府迁至台湾后,部份不愿或不获迁居台湾的退役老兵和家眷被安置于摩星岭公民村。

1950年上旬,一群左派学生前往摩星岭难民区向老兵们挑衅,最后更演变成流血冲突。

于是香江政府于1950年6月把这群老兵和家眷迁往调景岭。

后来,香江政府取‘吊颈岭’的谐音,改称‘调景岭’,有“调整景况”之意。

这就是调景岭的由来。

最有意思的是,调景岭的英文名字依然是‘Rennie's Mill’(伦尼的磨坊),就是哪位上吊的洋鬼子的面粉厂的名字。”

张狼一路给大家讲解着调景岭名字的由来。

“狼崽!以后你要是再给我说你学历低,文化程度不够!我就抽你!”王部长指着张狼怒道。

“王班长,我学历低还有假?都知道我初中毕业就去参军了!”

“你学历低?你看看你说的这些,香江人也不见得都知道!而且初中毕业能懂英文?还说的那么流利!”王部长数落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