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贴牌生产(1 / 2)

加入书签

放下电话的安德烈,苦笑着摇摇头。

“怎么了?”坐在他对面的胡生问道。

今天是德银投资又一个重要项目落实的大日子——渣打银行的大班劳丽斯,将自家手中所掌握的3.95%的太古洋行股份,以及渣打银行控制的13.7%的太古洋行股份,以2.74亿港纸的价格,甩手给德银投资。

接手这一项目,意味着德银投资正式成为太古洋行第三大股东。太古洋行虽然没有控股太古股份(只占有36%的股权),但太古洋行对太古股份的影响力,从未削弱。

如果加上德银投资已经控制的太古股份,还有即将达成的太古股份的散户买卖后所拥有的股份,德银投资,在太古系的产业中话语权将极大增加,甚至不会比施怀雅家族弱多少。

这会,德银投资四巨头,安德烈、胡生、德巴尔以及新入职的博特斯,正在紧急磋商如何在太古系中安插职位,以及派驻理事等问题。

安德烈耸耸肩,“我们那位天才老板,又冒出新主意,他准备在调景岭成立一家地产公司,承包蓝湾一带的海岸地皮,顺便发发善心,建设几栋围屋,供给岭上人家。”

这话有几分调侃的意味——德银投资的几人为卢灿层出不穷、看似随意的收购和投资决策,头疼不已。

“建地产公司?这时候?”

“投资调景岭一带?”

德巴尔与博斯特,闻言一惊,继而皱眉!

无论是选择的行业,还是投资的地点,怎么看都不像英明决策啊!

只有胡生,五根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眉头微蹙,若有所思,许久,他笑着说道,“前段时间吩咐德银购买戏院,昨天电话聊到维德拍卖准备竞拍湾仔地皮,今天又提到成立岭上地产……只怕我们的大老板,这次是真的想要进军地产业!”

此言一出,另外三人表现各有不同。

安德烈疑惑。

进军地产业的计划,从德银投资成立的那天起,就有此计划。

是的,之前他曾经找卢灿谈过一次,有关投资地产业的设想,当时卢灿没有答复。不久后香江地产业崩盘,安德烈还很庆幸卢灿没有采纳自己的意见。

现在香江地产萧条,外资出港现象严重,怎么这会……卢先生想切入地产行当?

难道他预判到香江地产行业已经进入谷底?现在开始操底?

德巴尔的表情有些纠结。

他是负责德银投资的金融版块,更希望德银投资的目标精准,专注于金融行业,不要过于分散资金,否则很难做专做精,也很难做出影响力。

卢灿此举,就像胡生判断的那样,无疑是踏足地产行业。香江地产行业的前景怎样?变数太多,还真不太好预估。如果是个大坑的话,那……只怕会影响到德银投资金融版块。

博特斯单手衬在下巴上,表情肃穆,相对坦然些——他入职没几天,还是熟悉阶段。

他以前是太古船坞的副班,对地产行业不算陌生,在他看来,卢灿投资地产的选择没错——香江人均占地面积只会越来越少,只要香江人口总数呈增长趋势,地产行业肯定会往上走。但他有些担心的是卢灿所选择的投资地域——

调景岭?那种鬼地方弄地产,有人买吗?

德巴尔摩/挲着下巴提议道,“要不……再和卢先生联系一下?确定他的意图?”

安德烈摇摇头,他现在已经有些熟悉卢灿的风格,这人虽然好说话,但他就不是一个按照牌路出牌的人,刚才电话中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原因,但看好岭上地产的前景,已经表述很清楚,再上门反驳,效果不大……这可不是投资东瀛游戏产业。

再说了,自己手中貌似没有能说服对方的砝码——德银投资也不能证明,此时还远未到香江地产业的谷底?

“看来……我们成立一家经济研究中心……势在必行!”

安德烈所能想要,制约卢灿“肆意妄为”的投资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成立一家权威的经济研究中心,用研究数据来驳斥或者证实卢灿投资决策的可行性。

成立一家经济研究中心?好想法!

这句安德烈的喃喃自语,却让胡生、德巴尔以及博特斯眼前一亮,齐齐鼓掌!

此议案,立即通过,并以最快的速度递到卢灿的案头。

卢灿对这一提议,大开绿灯——拨款两千万港纸,作为东南亚经济问策研究中心的一期资金,并安排德银投资支持研究中心,成立自己的媒体——《东南亚经济之声》杂志。

让大家想不到的是,这家经济研究中心,在德银投资的支持下,很快做大。

1982年8月成立时,只有香江港大、香江中大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导师十二名,外加德银投资的十名金融投资专家,但到了2000年8月时,这家研究中心,在全球一共发展出十六家研究分院,和四十八个研究所、著名大学有着深度项目合作,拥有超过两百四十名世界知名经济学家以及超过三千两百多名专业的行业分析员。

这些经济学家在研究卢灿的投资课题时,成功预测东南亚乃至世界上多次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以及战争危机。

十八年中,一共拿到两次诺贝尔经济学奖,四次荣获美国克拉克经济学奖。

被外界誉为卢氏财团高速成长的最大幕后推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