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六十章 拍门哭谏二合一(2 / 2)

加入书签

古往今来把这样的人,一律称为和事佬。

这时刑部尚书潘季驯也是出班道:“三位辅臣,此举不妥,还是请陛下与太后慢慢商量,你们这样算得什么事。”

潘季驯也是朝堂上之张党,因有党庇嫌疑,不时被御史弹章攻讦。

眼下在这时,却也站在严清一边。

严清和潘季驯都是不是怕事的人,只是这时候他们觉得应以大局为重。

还有户部尚书杨巍等数名九卿等高官出面支持严清,潘季驯,他们有的是正直君子,不忍天子为难,有的人则是怕事后太后降怒。

他们不是顾宪成,魏允中那等愣头青,身居高位多年,他们最怕就是见到这样朝局的动荡。他们对张四维,申时行利用百官请愿,为内阁争权的司马昭之心看得透彻,所以不愿站在他们一边。

但是阶下兵部尚书张学颜,礼部尚书徐学谟,左都御史陈炌,礼部侍郎陈经邦,詹事府詹事,太子宾客许国等官员却是一并将冠带举起,向天子叩头。

这些人都是张居正昔年一手提拔上来的。

天子纵是清算张党,也不能将这些人一并赶出朝堂外。张学颜,陈经邦,许国都是张居正致仕时向天子保荐九人之一,文华殿上御屏留名。

尽管如此,他们也是朝不保夕,若是天子要继续清算张党下去,他们随时权位不保。

眼下这些人也是跪在阶前,向天子叩头,虽一言不发,但立场已是表明。

三位尚书,加都察院左都御史,以及几位三品官员都表明反对太后的态度。在文官高层的六部九卿官员,也分裂作两派,一派是张居正旧党反对太后,一派则是持中。

天子也是气道:“朕岂可去迫太后,如此朕还能为人子吗?尔等速速命百官退去!”

张鲸奉命传话数句,但阶下百官早已是铁了心,无一人起身,只是叩头跪哭。

天子见百官不退,将牙一咬当下喝道:“侍卫何在?给朕清场。”

皇极门台阶上下的侍卫都是按刀一动。

张鲸与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对望一眼,一并跪下道:“臣请陛下三思啊!”

天子也没这打算,只是恐吓而已,否则真要清场就是与文官集团翻脸了。

这时三位辅臣,如捣蒜般叩头道:“陛下垂怜百官之请啊!”

严清也向天子叩头道:“陛下,张居正之事可以缓,但潞王大婚之费不可不削,否则今日失去的是整个天下的士心和民心。”

兵部尚书张学颜道:“臣请陛下,让太后答允削潞王大婚之用。”

张学颜跪在阶前,语带哭声。

几位辅臣更是跪在天子面前一直道:“请陛下禀明慈圣太后!”

天子对几人怒道:“你们这是要离间朕与母后之情吗?你们这是要逼朕作不孝之子吗?”

十几名部院大臣们只是叩头。

张四维拉住天子龙袍的袍角,双手捧着哭道:“陛下,臣实不敢陷陛下于不孝,只是无此不足以定士心,民心啊!想来慈圣太后以天下为念,必会答允陛下之请。”

申时行,余有丁也是一并道:“请陛下三思。”

天子看了一眼,皇极门下叩阙的百官,哭声直撼宫阙。

这简直是大明开国以来,从所未有的事,比得上当年百官在左顺门叩阙了。

天子也是手足无措,面对此时此景,只能脚底抹油道:“退朝!”

说完天子进入了皇极门。

而百官见天子御驾离去,都是哭喊道:“皇上!”

“皇上!”

“皇上!”

侍从们慌忙将皇极门左右一关,但仍不能将百官声音关在门外。

天子似逃跑一般退至门后,此刻他惊魂未定,不由顿足道:“这些大臣实在。。。实在是太放肆了。”

张鲸窥见天子脸色,低声道:“陛下,你是九五之尊,百官岂敢相逼,张四维说得清楚了他们是要正君位,正乾位。”

天子回过头来瞪了张鲸一眼,张鲸立即跪在地上叩头。

天子来回踱步,种种之事浮上他的心头。

以往每日上朝前,太后总是亲至乾清宫,见自己身上床榻上,即用水泼面,强令内侍扶起。

万历八年,天子于后宫醉酒,持剑而行,太后闻之大怒,召冯保,张居正要将他废除,要改立潞王为天子。

自己当时吓得跪在慈宁宫前,哭着向太后哀求,这才了事,之后太后命天子起草罪己御札,以向天下示自己之过错。

天子目光渐冷,但面上仍是对张鲸道:“但就算如此,那朕也不能不孝!令太后伤心!何况潞王还是朕的亲弟弟。当然潞王大婚所用的钱是多了些,但也不算太……太过。”

张鲸心底也是冷笑,眼下国库内库与其说是天子的,还不如说是太后,潞王的。

这一次抄没张居正,冯保家产,是一文钱也是没落进天子口袋里,而他张鲸更是不敢染指。

张鲸这时道了一句:“陛下,奴才斗胆直言,在权位面前,何惜孝悌。”

天子脸色一变。

就在这时,天子身后的皇极门传来砰砰地,犹如骤雨般密集的拍门声!

天子失色道:“这是……”

此刻皇极门边,御前侍卫,太监们逃之四散。

而无数的官员拥在皇极门前,奋而怒拍皇极门的朱漆铜钉大门。

一双一双高高举起的手,重重的拍在了皇极门上。

高大坚实的皇极门在这一刻颤颤发抖,发出了嗡嗡巨声。

“皇上!”

“皇上!”

“皇上!”

皇极门外哭声响彻,重重宫阙为之震动!

这是百官在拍门哭谏!

天子见之一幕,双手不由轻颤,张鲸与众太监,侍从们也是上下齿,相叩发抖。

天子闭目半响,然后道:“朕不管了,传旨,宣三辅臣,让他们入宫随朕与母后解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