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1 / 2)

加入书签

越来越多的宫人加入他们,沉默地跟随在队列最后。

他们走出正殿,步下台阶,穿过长长的回廊,走过宽阔空旷的广场。

狂风吹拂,大雪纷飞。

远处传来整齐的脚步声和甲胄、兵器发出的摩擦声响。

众人停住脚步。

长阶下,一群头束巾帻、肩披大氅、手握长|枪的士兵正迈着整齐的步伐大踏步走过来。他们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氅衣上还有鲜血的痕迹,但步履丝毫不乱,昂首阔步,雄姿英发。

李昭站在风口处,平静地望着眼前这支陌生的军队,拔出自己的佩剑。

官员们心口噗通噗通直跳,恍惚了半晌,冷静下来,亦跟着拔剑。

从前文官也个个佩剑,后来文官的佩剑变成一种单纯的装饰,他们拔剑的动作有些生疏、有些笨拙,有几人胳膊一直在发抖,但没有人退缩。

他们用各种别扭的姿势紧握着自己的佩剑,沉默地等待着。

一名内侍惨然一笑,抢到李昭面前,朝着那些士兵冲去:“大王待奴恩重如山,能伺候大王,奴此生无憾,大王,奴先走一步!”

他疾步窜上前,举起佩刀。

白氅士兵们停了下来,面面相觑,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等内侍跑到近前,举|枪格开他的佩刀。

内侍倒在冰冷的雪地上,闭上眼睛,准备那一刻的到来。

等了很久,迟迟没有枪尖刺入血肉的锐痛感传来。

内侍还以为自己激动之下失去对疼痛的知觉,呆了一呆,缓缓睁开眼睛。

一名白氅士兵站在他身边,俯视着他,神情有些茫然。

小眼瞪小眼。

对视了片刻,内侍皱眉,小心翼翼地爬起身。

白氅士兵朝他伸手,拉他起来。

内侍也茫然了,回过头去看李昭。

却发现李昭并没有看着这边。

他眼睛睁大,神情诧异,正呆呆地望着一个方向。

内侍第一次看到李昭脸上露出这种震愕的表情。

站在他身后的卢公和其他官员也是一脸惊愕,个个目瞪口呆,和他一样,目光呆滞,齐齐瞪着一个方向。

内侍顺着他们的视线看过去。

风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

雪霁初晴,日光透过层层阴云迸射而出,洒满整个广场。

长阶另一头,一个身姿高挑、身披丹朱色斗篷的女子在数十名白氅卫士的簇拥下,沿着覆满积雪的石阶拾级而上,一名身着锦绣法衣的僧侣跟在她身旁。

淡淡晴光照耀,积雪折射出的雪光笼在女子身上,她恍若在辉光中漫步徐行,周身一道浅浅的光晕。

众人屏息无声。

女子步履从容,迎着众人注视的目光,一步步走上台阶。

她走到近前,摘下兜帽,粲然一笑,颊边一对梨涡。

第112章

曦光映雪, 一道道清冷光华闪烁流动,给人以璀璨之感。

无数道眼光怔怔地落在九宁身上, 望着她肩披辉光,一步一步走近。

许多年后,在场诸人垂垂老矣,记忆模糊, 神智不清,但他们依然记得这一天,看着长公主踏雪而来。

这一幕深深地镌刻在他们的脑海中, 任岁月冲刷洗涤, 仍然洗不去这一刹那的绝代风华。

姿容冠绝, 天香国色。

迎着众人静默的注视, 九宁轻拢斗篷, 步上月台, 裙裾扫过积雪, 走到李昭面前, 眼帘抬起。

“雍王别来无恙?”

李昭看着九宁,眸色黑沉沉的,嘴唇动了动。

还未答话,几声突兀的“哐当”撞响传来, 人群里一阵骚动。

原来几位士兵和年轻官员被九宁容光所慑,一时失神, 手中刀剑纷纷落地。旁边的人被这几声当啷响声唤醒神智, 定定神, 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那几位士兵窘得面红耳赤,忙手忙脚乱地捡起自己的佩刀。

许久后,卢公最先回过神,目光扫一圈左右,见那些穿白氅的士兵队形严整,并没有要攻击的意图,而且高僧雪庭和他们同行,知道他们绝不是凤翔节度使的部属,心中既惊喜又疑惑,看九宁和李昭认识,低声询问:“这位是?”

李昭视线仍然在九宁脸上,掩唇咳嗽一声,轻声道:“这位是……长公主,武宗之女。”

武宗仍有血脉存活于世,这卢公隐约听说了一些,但长安成为一座孤城,乱军随时可能冲进大明宫,宫城内所有人的生死全部系在他一人身上,他心力交瘁,实在没心思去打听其他,加上两地相隔遥远,音讯不通,知道李曦还活着后,他便没再费心继续关注蜀地那边的动向。

卢公只知道长公主貌甚美,有第一美人之称,和其母崔贵妃一般容色倾城。

后来辗转听说长公主性烈,敢冒着风险深入梓州,从不可一世的邓珪手中解救两位兄长,他曾感叹长公主不愧是武宗之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