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2 / 2)

加入书签

——他回来了,以王者的身份。

萧衍三十岁前从未领略过当父亲的滋味,当他刚刚开始当上父亲时,便恨不得将青年时那些从未有过的父爱全部交给这些孩子。

这么多年来,他高兴过、失望过、痛苦过,到如今,他胸中全部的热情和慈爱都苏醒过来了,灌注到了远方那个儿子的身上。

萧衍握着那封“家书”,乐得浑身发抖,既被儿子信中描述的愿景欢喜的直欲叫唤,又想第一次做父亲那样似的,慌张到不知道该给儿子提供些什么,才能让对方高兴。

他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给二郎,直将他捧入云端、捧到众人面前,让他成为全天下最让人羡慕的人。

这样的激动和振奋直到他抬起头看到达摩的那一刻,才稍微清醒了一点,没有失态到当场手舞足蹈。

恢复冷静的他,开始站在一位君王的角度开始考虑,如何能给儿子提供帮助、如何能建立起真正的“北梁”,如何为儿子的成功增添筹码。

“他需要兵力,很多的兵力,否则无论哪一方一旦背叛,他无法压制各方的势力;”

“除此之外,他还需要很多的粮食、财帛;他需要用金钱打动收买魏国那些‘义军领袖’与豪族阀门,使其与之结盟,长期征战需要更多的粮食……”

“他还需要人口,徐州、豫州、青州有大批流民南下,十室九空,他需要在未来几年内收回这些地方,就得有人为他提供税赋、徭役……”

“大郎不在了,我原以为三郎经验不足性格又轻浮,不堪大任,现在二郎主动撑起北方的大局,三五年内魏国之乱不足以遗祸南方,若二郎要留在北方建立北梁,三郎或许可以教导起来……”

他想。

“二郎和三郎都是我的儿子,我这把老骨头再为他撑上几年,亲自带在身边手把手的教,大郎和二郎都能成才,三郎难道就教不出来么?”

一封信,改变了萧衍的许多看法,也改变了他许多原本打算的主意。

萧综的计划里还有很多变数,他年纪轻,能现在的阅历将其完善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但世事难料,他作为儿子的长辈、能替他遮风挡雨的人,更多的是需要考虑怎么“容错”。

然而萧衍一再斟酌,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梁国很难给儿子立刻提供什么支持。他已经命令发兵豫州,短期内豫州的兵马无法北上,要想继续提供兵力,就得再征召民夫为兵;

现在是春天,即使要征兵也要留下足够的人口,否则秋天过了就没有粮食。

除此之外,要钱,要粮,要人口,本质上都是同一件事。

只要有足够的人,就有粮、有钱。

可是他又从哪里去变那么多可以劳作的年轻壮丁来?

萧衍目光一动,扫在了闭目坐禅的达摩身上,心头微微一动。

“达摩禅师,朕有一个疑问,你若能解答的朕满意,朕便奉你为师、将您封为同泰寺新的主持。”

萧衍感激达摩为他送了儿子的信,决定再给佛门一个机会。

“如果你回答不了,或解决不了朕的疑惑,朕便只能请你离开建康了。”

达摩缓缓睁开眼睛,向萧衍颔了颔首。

“我来此,便是为了这个。”

萧衍收起信,想起自己的妻子、弟弟、女儿、儿子,便心如刀割,不由得黯然神伤。

“敢问达摩禅师,朕自登基以来,一直致力于建寺、造塔、写经、度僧、塑像,不近女色、虔诚侍佛,朕做了这么多好事,为佛门如此护法,为何会妻离子散、儿女离心、连大郎都不能保全?”

经历过丧子之痛,他是真正的对所谓的“上苍”、“天意”满腔控诉。

“如果说朕身为帝王,还有用心不纯之处,那佛祖降下惩罚也该惩罚与我,我那心地纯善的大郎,又有何过错?!”

第514章 抑佛之始

饶是达摩是如何得道的高僧,在听闻梁国太子出了事后,心神也免不了为之一震。

他收萧综为徒,更多的是看中他本性纯良,也许这句话说起来惹人发笑,但在他看来,看待事物不能“看因果”,而应该“照本心”。

萧综行事不分好坏对错,从头到尾都是追求一个“情”字,这其中有父子情,有兄弟情,也有内疚忏悔之情,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重新寻找和追回这些丢失的“情”。

所以他对自己的兄弟,是有情的。

会选择留在魏国,除了父子之情,也是为了兄弟之情。

即使达摩看不上萧衍,对这位梁国的太子感想却很好,也曾想过若干年后若这位太子继位,他依然会回到南方弘扬他的大乘佛法。

然而现在萧衍话中的意思,则明明白白的说明太子出事了,很可能甚至都已经不在了。

这样巨大的冲击让达摩也难以保持冷静,他毕竟还没有成佛,难免有世俗之心,在这种恍惚震动之下回答出来的结果,也无法就是老调重弹,无法解答萧衍的满腔怨怼和控诉。

萧衍非常失望,可在失望之余,也松了口气。

佛门果然给不了他答案。

但现在,他可以给他的儿子一个答案。

萧综在执行力和大局观上的天赋完全遗传自萧衍,既然儿子尚且如此出众,萧衍要开始决定履行一个计划,那就只有更彻底。

和达摩“密探”后的第二日,他便召来了自己最亲信的大臣,包括最得重用的几位将领,开始“完善”自己的计划。

“朕准备在同泰寺出家。”

萧衍一张口,就惊得几位大臣差点跪了下去。

又要出家?

上次出家折了一位太子,这次又闹什么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