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1 / 2)
“天啊!”
傅异的表情像是发现了什么绝世珍宝。。
“我之前说你在这个年纪,已经是很了不起了,想不到我还是小瞧了你。”
他岂是很了不起,以他的独断之能,简直是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傅异又一次可惜着。
“为何你不是我的弟弟?!”
作者有话要说:小剧场:
傅歧(捶胸顿足):啊啊啊啊,我咬死你这个别人家的孩子!
马文才:……别咬,废牙。
第195章 雌伏人下
傅异和任城王的约定说起来简单, 但做起来着实复杂。
无论萧宝夤和临川王如何勾结, 对于这两个心怀鬼胎的人来说,他们最终的目标都是想要挑起战争,再通过战争达到自己的目的。
既然如此, 完全没必要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只要让战争打不起来就行了。
原本让梁国求和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哪怕如今情势岌岌可危, 以梁国这位陛下的性格也不可能主动求和,但现在情况不同, 有不少的梁国官员作为人质攥在萧宝夤手里。
之前傅异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士族出身的官员正好在那天出现在浮山堰上,又恰好又都被救了起来, 如今通过那本册簿倒是让他恍然大悟:
既然张豹子是萧宝夤的人,那作为浮山堰统领全局的负责人, 他要调动人手在那天做什么实在是再普通不过了。
就像是他, 他原本只是负责将新派来的民夫送到浮山堰地区就可以离开的, 偏偏那天收到张豹子协助将民夫编队的请求,这不是什么麻烦事, 他那天就一直在堰上将他新送来的民夫组织成队伍, 结果堰就塌了。
想来其他出身大族、只不过是来浮山堰随便晃一圈赚个功劳就回去的官员们,也没想到十拿九稳的功劳,顷刻之间就变成了虚妄。
那些官员很多官位并不高,但出身都不错,任城王仔细调查过, 这些人的家人也许算不上什么位高权重,甚至有很多都是士族眼中的“浊官”,但不可否认的,这些官员的家中大多是任着实职、手握实权的官员,那些被士族瞧不上眼的“苦差事”,往往却是掌握钱财、兵权、律法的要职。
一旦萧宝夤真利用人质掌握了他们,哪怕只是借此得到一些情报或“方便”,都足以让双方头疼。
于是傅异和任城王做了一笔交易,傅异推动梁国主动求和,任城王雷霆一击保下被萧宝夤控制的人质,借由两国互换使节的机会,任城王元澄会将这些被控制住的梁国官员以使节的方式送回梁国。
如此一来,既保全了梁国的脸面,也不至于逼得萧宝夤立刻图穷匕见,狗急跳墙。
而两国一旦签订和盟,双方边境都要撤军,萧宝夤所打的盘算就要落空,临川王也没办法再借此重掌军权。
于是傅异回来了,带来了这些官员对家人最迫切需要的消息。
他送回各方的消息只要在私底下传开,为了自家子侄们的性命,为了不受制于人,他们势必会推动求和的提议。
即使是最愚笨的士族纨绔也不会希望两国打起来,一旦国家打仗,他们吃喝玩乐的清闲日子也就到了头,再加上这些中层实权官员的推动,梁帝想要装聋作哑都不可能。
原本这里最难的关节就在于如何让魏国接受南梁的求和,毕竟浮山堰彻底击垮了梁国的人力、财力,让梁国根本没有实力再起刀兵。
修建浮山堰征调了太多正值壮年的军、民,镇龙铁毁掉了梁国制造武备的能力,水灾和瘟疫使得秋收无着、人人自危,根本没办法补给军队。
这样可以趁虚而入的时机几乎是魏国一百年都等不来的好机会。
但魏国也有自己最棘手的问题——六镇。
孝文帝改革之前的汉人早已被鲜卑化了,但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开始实行起九品中正制,又将所有鲜卑贵族的姓改为汉姓,并和汉人的士族门阀一样,按门第区分等级和官职。
如此一来,北魏原本靠军功晋升的等级制度直接崩塌了,军队的政治地位一下子被边缘化,现在几乎所有被“判定”为下品之人都盼望着有一场大的战事,能由战争重新夺回他们昔日的地位和荣光。
可那些已经掌握了朝堂权利的大臣们不会给他们这个重新洗牌的机会,人人都知道六镇只要一声令下便是一支精兵,但他们担心六镇军户重新掌权后会因此起事,在内外夹击之下,恢复胡制……
是为权、为家族,还是为国?
想想士族的根本是什么,这根本不用选择。
只要六镇稍稍有所异动,魏国那些重新掌握权力的汉臣,肯定选择拱手将这一统天下的机会放弃,同意梁国的求和。
如今魏国新帝年幼,掌权的胡太后借由汉人大臣的庇佑才得以逃脱“子贵母死”的命运,此时正是投桃报李之时,只要依旧能让她高高在上锦衣玉食,哪里管得了什么千秋大业,天下霸图。
别人难以在这时候调动六镇生乱,对于任城王元澄来说却是不难。
任城王元澄原名拓跋澄,是景穆帝拓跋晃的嫡长孙,幼时便投身军中,一路做到镇北大将军,六镇正在他的管辖范围,从孝文帝未全盘汉话化起,他就深受六镇军民的信任。
再加上他这一脉与六镇有牵连不断的关系,诸如花家这样,会因他一声令下为他效忠的将领不知凡几。
元澄既然不愿两国刀戈相向,只要他在梁国求和期间暗地里让六镇兵马与京中起些摩擦,造成紧张的关系,北魏就要考虑南征后腹背受敌的可能。
加上朝堂上不少士大夫是根本不愿意再打仗让将领们掌权的,魏国同意求和的把握就更大了。
所以傅异起到的是“牵线”的作用,任城王则在魏国“搭桥”,至于最后结果是不是得偿所愿,就七分看人力,三分看天意。
这其中,六镇便是关键。
这复杂的局势,莫说是寻常少年,便是傅异自己若没有面见任城王之前也是看不清楚的。
毕竟两国久不来往,南边对北魏的信息知道的很少,傅异只是扬州祭酒,并不是军中将领,对魏国内部的矛盾并不清晰才是正常。
可马文才如今才多大年纪?只是从他的三言两语中,他就想到了解决眼前之危的办法是“釜底抽薪”,而釜底抽薪的机会在六镇。
当年卧龙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也不过如此!
“你为何不是我的弟弟,你为何不生在王谢之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