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1 / 2)
“公子不要怪罪就好。”
丹参诚惶诚恐的将马文才请出门外,却也不敢强迫他出院子,更不敢回去复命,只能陪着在外面站着。
马文才倒没有恼羞成怒,整好衣服就随意找了个柱子靠着,定定望着廊下一排炮制好正在晒干的草药出神。
没过一会儿,贺革出来了,脸上也没有了之前恨铁不成钢的怨怼,见到马文才站在外面还笑了笑,指着门口说:
“走,我们一起回去。”
马文才点了点头,依言跟上。
“文才啊,你这激将法果然是好,你出去之后,我和徐之敬默然无话,没一会儿他冷静下来,居然同意和你们一起出发,到淮南和门人汇合。”
贺革心头放下了一块大石,此时也是眉飞色舞。
“难怪子云先生执意让我等到你来了再一起去,果然还是你了解之敬!”
“子云先生果然和先生住在一起吗?”
马文才脚步一顿。
“是,昨日就是在我院中歇下的。你是怎么想到对徐之敬说那般说词的?”
贺革赞赏地看着自己最得意的弟子。
“不是说词。”
马文才又重新迈开步子,脸上并无任何得意之色。
“我是真的这么想的,所以才这么说的。”
“你是说,你真的觉得我勉强徐之敬前往梁郡,有违君子之道?”
贺革面容一肃。
马文才点了点头。
“先生,医者只是个身份,并不是代表就必须是圣人。医者也要吃饭、要生存、有想要出人头地之心,但去查找瘟疫源头这件事不是简单的事情,说是九死一生也不为过。世上的人总觉得东海徐氏医术惊人,可医者毕竟是人,也有穷其力而不可得之时。”
“就如同所有人都觉得徐之敬出手,刘有助就不会死,可刘有助最后还是死了。这件事情,给学生上了一课,让学生知道即便谋事在人,能不能成是,大部分时候,还是看天。”
他叹气道。
“所以我说徐之敬留在馆中也许是为他们一支留存香火,倒不是为了激他刻意这么说的,我是真希望他能不去。”
可他知道,他那一番话说了,他却不得不去。
“但徐之敬最后还是同意去了啊。”
贺革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徐师兄并不是外表看起来那般冷酷如冰的人,他也有身为东海徐家的傲气。我质疑他的医术,又拿刘有助的事情做例子,狠狠伤了他的自尊。但这不是主要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心中有惧。”
“有惧?你是说,他怕真的出事?”
马文才点了点头。
马文才很尊敬自己的先生,所以,有时候他也希望先生能够看清每个人是不一样的。
唯有这样,他以后才不必每次都苦苦思索“标准答案”,在每一次和先生对话时都保持着一副君子的模样。
这样虽然是最简单也最容易达到目的之手段,可一直装成这幅正人君子的模样,他也有些累了。
“正如我所言,医者大部分并不是权谋家,也不是野心家,他们有医者父母之心,有时候遇到危险却先想着救人,也许不是每个医者都是这样的,但徐之敬知道,因为家风俨然,他的父亲和兄弟们,却都是这样的人。”
马文才说,“所以他原本不愿去的,此时却一定要去。”
“他根本不相信他们在那种人间地狱的地方还能保持冷静,而如今能够提醒他们、以冷酷之心‘自保’也保护好家人的,就唯有已经看破‘医者之心’的他而已。他若不去,将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徐謇,也许是第二个、第三个徐之勉,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他不愿见到的。”
贺革原本满脸高兴之色,以为自己为国为民做了一件有益之事,徐之敬也终于决定去救死扶伤,可听着马文才的话,贺革脸上的笑容却一点点敛起,眼神里也多了些什么愧疚的东西。
“所以先生,利用了徐之勉的旧事,以徐师兄内心深处最伤痛的恐惧,逼迫他必须去‘救人与水火之中’的我,哪里算得上是什么君子啊。”
马文才长叹了一声。
“我明明是个乘人之危的小人。”
子云先生看见那求助的信使,想必也问过贺革徐之敬的来历和经历,可依旧让先生设法去劝,是因为在家国大义面前,个人的牺牲会被作为上位者的理所当然,哪怕是从大局上来看,徐之敬一个人也许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自己原本有各种担心,不愿劝徐之敬去,可一旦推测出子云先生拖徐家下水的原因是担心南北再起战事,也立刻打消了原本的打算。
概因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比起素不相识的徐家,自然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向推动才是。
至于先生,他是那种从小浸染仁义之道长大的君子,君子永远有自省之心,永远有“兼爱”之意,他们最渴求的就是“以身殉道”,哪怕你告诉他你所有的一切都是阴谋阳谋,只要以“大义”和“节气”为由,你磨好兵刃,他自己就能把脖子抹上去……
“不。”
马文才的话让贺革缓缓停住了脚步,扭头看向马文才的表情十分复杂。
作者有话要说:
“能说出这番话的你,依然是个君子。”
他拍了拍马文才的肩膀,自嘲道:“什么都不知道,却只知道欣喜于百姓得到了解救,完全看不到学生痛苦的我,才是个小人。”
贺革看着马文才,表情里有了一种毅然决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