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2 / 2)
陈伦也是知机,立刻笑道:“你们等我一下,我去把车开过来,你们就在这边靠街边的位置等我就行。”
陈伦一走,周志勋立刻握住夏明慧的手:“我还没来得及和你说,这事儿是过年时才定下来的,还没对外公开,要等过几个月才会离职。”
还没公开,但陈伦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陈伦也是他们那个圈子里的人了。
夏明慧眨眨眼,出乎周志勋意料之外的,居然没有发火。她只是轻声问:“什么职务?”
“副市长,主管经济。”周志勋盯着夏明慧看:“你不生气?”
失笑出声,夏明慧淡淡道:“我生什么气?你好奇怪,周伯伯那样的人物,难道要一辈子都呆在尔河那样的小地方吗?”
她早就知道周伯言会走得很远、很远,现在只不过是第一步,要是这样她就生气的话得生多少气呢?更何况人家升官,她生气,难道她就是那样小气的人吗?
“爸调任鹤城,我肯定得转学到鹤城来,那样就不能一天见面了……”
笑着伸手掩住周志勋的口,夏明慧淡淡道:“你觉得我会因为这个生气?尔河和鹤城相隔不远,两个小时就能见面,也很方便啊。其实,如果真的想,哪怕隔千山万水也会去见,不想,哪怕隔着一道门他也不会去开门。”
的确是个考验,但对于她和周志勋而言,现在的考验只是基本,真的想在一起,以后要经历的事多着呢!
因为夏明慧的淡然,周志勋反倒沉默下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笑着握住夏明慧的手:“我知道了……”
笑睨着周志勋若有所思的神情,夏明慧轻轻点了他一下,却没有再说话。
就是周志勋自己也是明白的吧?他们两人的未来,实在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
而这,也是驱使她让自己更上一层楼的动力,如果她更优秀,或许阻力就会小很多吧?
陈伦在工商局工作,对鹤城的商业区一清二楚,在他们还没到鹤城之前就已经先帮忙看了几个地方,这样一来,夏明慧就省事多了。
看了一整天,夏明慧最终选择了靠近火车站的一间铺面开店,最妙的是这间临街铺子原本是属于百货公司的,后头就是百货公司的大仓库,夏明慧租下这间铺子,连带的又用优惠价租下了一个仓库,正正合她的心意。
有熟人就是好办事,夏明慧不到半天就把房子租了,到下午时更是把开铺的手续都交了上去,只等审核通过就能发工商执照。到了晚上,人已经回到尔河。
“累了?”周志勋揽着夏明慧的肩膀,低声问。
夏明慧点头,头抵在他的肩头:“累,不过心里开心……志勋,你说我是不是步子迈太大了?”
问完这一句,夏明慧直起头,问道:“会不会太冒进?万一生意赔了怎么办?”
“五千块钱很多?”问完这一句,周志勋也乐了:“是多,很多人一辈子都攒不到五千块。可是小慧你不过一两年就已经赚到比这个更多的钱,就算失败了,你也不过是多辛苦一两年,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吗?”
摇摇头,夏明慧想想也乐了:“你说得对,就算是赔了也不过再辛苦几年!我还年轻,拼得起。而且,这桩生意不会赔。”
她就是不对自己有信心,也要对莺歌有信心,这样的好机会,她要还不能发起来,那就是她这辈子没财命了。
第三百七十七章 开业大吉
有钱好办事这句话,不管到什么时候都适用。
在许给木匠师傅两倍的工钱后,新铺子的柜台很快搞定。
这年代没有装修公司一条龙服务,不管是家装还是铺面装修,都是散装,要做什么就请什么师傅,而且基本上没有包工包料的说服,一般都是业主自己买料的。
不管什么装修,现在的重头都是木工活,八十年代初的家具市场可不像后世一样兴盛,什么样的组合家具都能买到,现在流行的还是找木匠打家具这种形式,款式少但质量却绝对比后世强很多,而且很少用那些有害的胶类,原料也多是原木,什么复合板的很少用,一进屋闻到的只是新木头的味道,不像后世甲醛严重。
新柜台一打好,从研城发过来的新货就陆续摆上台。
在装修期间,夏明慧已经紧急雇好了店员。
光是鹤城的铺面,就有两个在铺面销售的店员,两个专门管发送货的仓库管理员,虽说卖的是紧销商品收录机,但这样的组合还是让人觉得有点浪费。
就连她雇的店员高大姐都私下里和她讲:“小夏,我觉得你雇两个人有点浪费,要不你多给我开一半的工资,我就把她那边的工作都接了得了。”
高桂花是返城的知青,回了城没有找到工作,已经在家里窝了好几年,平常干些零活,现在好不容易找到工作,满怀热情,更想多赚一些钱,这才找夏明慧说这些话。
夏明慧听的时候脸上带笑,却并没有听高桂花的。
收录机的价格不低,不是生活必需品,早个一两年,拿个收录机摆白还是很让人长时间的事儿。
不过,说到底,让收录机成为奢侈品的并不仅仅是它的价格,而是它的产量。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处于计划经济的市场大环境,很多商品都是这样,哪怕你有钱,你也买不到。
但很快,市场将不再是那样,和电视机一样,收录机就会取代收音机成为人们的新宠。尤其是莺歌,只要上了央视广告,就会成为大卖商品,到那时,夏明慧不怕门口不挤满捏着钞票的人,这个时候囤积货物,多雇几个店员,都是理所应当的,最怕是到时候临时雇人反倒抓瞎了。
鹤城店开业时并不算太热闹。虽然也放了炮仗,大红炮仗纸铺了一地,可是来的人并不多,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花篮祝贺条幅之类的东西——这种东西后世才会渐渐流行起来。
倒是有人在门口张望,可半上午下来,打听得多,却只卖出一台收录机。
大多数人都是:“啊,你家货好贵呀!人家海城货也比你家的便宜几块钱呢!便宜点,六十卖不卖?”
莺歌定的价格很吉利,88元,单卡,要是双卡的要128元,这个价格就是市场价,并不比海城货更贵,但这年头的人认海城货,可不认莺歌。
被问了好几次,高桂花都有些急了,过来找夏明慧,意思是价格低些就能卖出去了,不如低些卖吧。
夏明慧只是笑,并没有作答,在高桂花苦口婆心劝她见钱就卖的时候,把目光移开。
另一个雇员梅雪正在耐心地和一个穿喇叭裤的小伙子讲:“同志,我们的价格真的很优惠了,您别看它价格比海城货贵了五块钱,电器这种东西就是讲究一分钱一分货的,它贵肯定是有贵的道理。什么?你说海城的有名气?快别说海城货了,您没听说,现在在南边都流行日本货了吗?啥啥都要进口的,可那东西更贵啊!这名气嘛,一比可就不好说了。再说了,我们莺歌的收录机现在是刚推进咱们鹤城,您是还没听过,可是再过不久,我保证‘莺歌’这个牌子您会如雷贯耳。到那时,你可是走在世界的前列,时代的先锋了。”
喇叭裤都被她说笑了:“不就一台收录机嘛,还先锋?!得了,你就别说了,再怎么也不是海城货,最低多少钱?要便宜我就买了。”
高桂花听得直急,一个劲地在夏明慧耳边嘀咕:“你看啊,小夏,咱们只要降点价肯定卖得好,何必为了多赚几块钱就硬杠着呢?做生意不是这么死性的……”
好像没听到,夏明慧只看着梅雪那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