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2 / 2)
“......写作呢,是有很多技巧的,尤其是老手,对技巧运用的相当纯熟,但是我们内行一看就能看出来,所以我反倒还是喜欢年轻人的青涩,这种青涩有时候能写出特别真挚的东西,没有一点技术的加工,就是实实在在的,很迷人。”
陈聪的脸色沉了一些,他举起手,有些不服道:“老师,我认为那不应该算是技巧,那只是一种艺术加工事件的能力,不都说艺术高于生活吗,没有加工怎么高于生活呢。”
他自己就是纯粹的学院派。
家里妈妈是做编辑的,每天都要审大量稿件,而他又去了小作家班进修,创作方式简直跟某些作家一脉相承。
季悠歪过头打量陈聪,抿起唇认真听着。
她倒是喜欢这种激烈讨论的氛围,只有碰撞才能出新的东西。
老作家见别人反驳他的观点也不生气,反而乐呵呵道:“当然,但你也不能否认天赋的存在,像我这种天赋有限的,才需要用技巧来延长创作的寿命,可总有些人不用,但永远让人觉得惊喜。创作就是这么没道理的事情,各行各业都一样。”
陈聪默默的攥紧了拳头,目光黯淡了些。
他每次比赛前,都会准备大量的故事,查阅大量的资料。
他的写作功底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挑战杯的赛制太活了。
如果比赛规定,让所有人描述一起车祸,讲述一场浩大的王朝成败,那陈聪敢保证,没有几个人能比他写的更震撼更身临其境。
可惜不是。
仅仅是给那么一两个字,就让人凭空创造出一个完全切题,一点不生硬的故事,太难了。
他也读了那些得一等奖的文章,文笔完全不如他。
但是。
但是为什么那么令人惊喜,故事的创新完全掩盖了文笔上的瑕疵,让他不得不心服口服。
可如果真是天赋的问题,他又能找谁去讲理呢,又能参加什么补课班呢。
“哪有那么多有天赋的人,大多昙花一现罢了。”
陈聪不屑道。
他说的也是实话。
每年挑战杯都有昙花一现的天才,被加分招进文学系,结果呢,将来都去干别的了,再也没创作过。
年龄大了,受社会的锤炼多了,再多的天赋也给磨没了。
老作家失神了片刻,又低头笑笑:“也是啊,不过你们就不用想那么远了,比赛的时候好好发挥就行了。”
大家一起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培训课总算结束了。
陈聪依旧是大家追捧的对象,但是他似乎没那么大的兴致分享,只说要去学习就走了。
季悠拎着围脖,绕过还喋喋不休讨论的徐沫沫几个人,准备回教室。
临出门前,她听到徐沫沫轻声嘀咕道:“有什么了不起的,那么牛逼不还是两次二等奖吗。”
有人回:“陈聪啊,二等奖就不错了,你以为他水平多高呢。”
“还有那个高一的,心眼太多了吧,我们在那儿讨论了半天,她一声都不吭,担心别人学她似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