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2 / 2)

加入书签

进门一看,这是座三进的四合院,院里冷冷清清,只有三四名家人看着宅子。宋礼先叫人把袁忠彻搭到厢房床上,让他好好休息,同时去收拾两间屋子给刘鉴、十三娘住宿,然后领着大伙儿进了正堂。

分宾主落座以后,家人奉上新茶,宋礼还叫人点了几个大蜡烛,把正堂映得一片通明。一切安排妥当,宋礼难掩心中的好奇,掏手巾擦一把额头热汗,就问刘鉴说:“贤弟,愚兄有几桩事情不明白,烦劳解说一下……”

刘鉴咂了一口茶,慢悠悠地对宋礼说:“大人别急,你要问的事儿,我知道都是些什么,且容小弟慢慢道来。今儿个这事儿全是袁忠彻任性妄为所致……”

苏岩礁

苏岩礁(suyan rock), 位于东经125°10′45″、北纬32°7′42″,是中韩之间的一块暗礁,低潮时处仍在水面以下,离海面最浅处达4.6米。该地位于公海水域,属于中国东海大陆架,在中国专属经济区内。苏岩即江苏外海之岩石、海礁之意,附近还有虎皮礁和鸭礁。

中国东海是中国传统历史水域,西方各国称之为 east china sea (东中国海)即为一例证。苏岩附近海域是我国鲁、苏、浙、闽、台五省渔民自古以来活动的渔场,长江口渔场和舟山渔场是我固有海区。中国沿海渔民数千年前即在大海上俯视此一礁岩,还构思出许多神话故事,如东海仙山、东海龙宫、蓬莱仙岛等等,至今江浙沿海还流传着许多民间故事,都与苏岩有关。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韩国罔顾事实,宣布对苏礁岩拥有主权,遭到我国的严正抗议。

第十五章 观音庵(1)

刘鉴习惯性地编排袁忠彻,坐在下首的十三娘却轻轻用袖子掩住嘴,巧笑嫣嫣地打断了他的话:“袁大人也并非一无是处。古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也不必一味说他的坏话。宋大人想问个清楚明白,你直接讲解原因也就是了。”

刘鉴嘴角轻轻一撇,摇着折扇,转换了话题:“这事儿要从地下埋的那东西说起——万岁山本是日后京城的中央镇山,山下埋有镇物,以戊己土气来压制其灵性。”他瞟一眼十三娘,继续说道:“袁忠彻当然也不全然是个废物,他挑的地方确实比我后来选的那处要好上几分,本是镇压方氏怨气最佳的所在。但正因为那地方太好,故而也是此前选择镇压灵物之处。给袁忠彻这么一挖,土气减弱,那镇物也就自然脱了枷锁,冒出来了……”

宋礼一边擦着额头的油汗,一边连连点头:“原来如此,那些青色火焰果然不是愚兄眼花看岔了。那么贤弟后来放下五色土,用葫芦收取邪物,又是何意呢?土性减弱,重新盖上也就是了,邪物害人,消除了也就是了,又为何要如此地大费周章?”

刘鉴端起茶杯来润润嗓子:“土气一旦被破,再覆上也没用了。五色土是从我大明疆域四极及中央之地收敛而来,除了先前我讲过那两处外,黑色土是东北关外黑水边的沃土,白色土是西方祁连山下的碱土,黄土乃是始皇陵上的封土——别看北京这儿也是黄土遍地,但在效果上可就差得远了。”

“那葫芦……”

刘鉴微叹一口气:“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这镇物恐怕是姚少师预先布下的,我也不敢冒然消除。只得先用葫芦将那灵气收束,又在下面搭一根桃木橛,最后踩那一脚,就是要把葫芦踏破,使灵气重新释放,再以五色土之力把它镇压起来——希望能够不破坏原来镇物的法力吧,可是否能如愿,却也不大说得准。”

他这一大套神神叨叨的,大家都不好接口。眼看气氛有些压抑,刘鉴轻摇折扇,笑了一笑:“不过宋大人您且放宽心,至少方氏这事儿已然算是解决了。万岁山的事儿……担心也是无用,若真无可挽回了,总是我和袁忠彻的过错,姚少师异日定会补救,与大人是无碍的。”

听到刘鉴这样说,宋礼不禁一愣:“这事情,少师知道么?那可……”

“嘿,我看连那王远华都已然知道了,少师早晚也会得着风声……”刘鉴摆摆手,示意宋礼不必担心,担心也是无用。

“咕噜噜~~”正堂里寂静一片之时,捧灯的肚子却恰到好处地叫了起来,打破了有点尴尬的场面。宋礼急忙招呼家人去准备宵夜。

天色已晚,搞不出什么好菜来,厨房捡手头有的拌了一盆苤兰丝,又炒了一大盘鸡蛋,主菜更是煮了一条两斤重的草鱼,虽然没什么配料,但用滚烫的花椒油一浇,倒还真是香味扑鼻,鲜嫩可口。宋礼原本在刘鉴等人面前就没什么官架子,今天大家又算是共同“出生入死”了一回,所以就连捧灯和瑞秋也上了桌子,一起吃了顿安乐茶饭。

席间刘鉴对十三娘说:“我倒真没想到,袁忠彻还有这般见识,小姐你刚一出手,袁忠彻就立马看穿了你的来历。”

十三娘抿嘴一笑,缓缓说道:“这我倒不会帮袁大人说好话。曾听家师提起过,她和袁大人的父亲柳庄先生有过一面之缘,妾想应该是柳庄先生告诉他的吧。袁大人大概也就知道我们这一派的剑侠,若是换了旁人,他可就出丑了。”

宋礼给刘鉴夹了一筷子鱼,向坐在刘鉴身边的十三娘请教说:“如此说来,难道小姐竟是剑仙传人?”十三娘双颊微微一红:“大人谬赞了,妾不敢自居剑仙。确是青城山建福宫门下不假,不过数年前才艺满出师而已。”宋礼也不知道建福宫是什么来历,只得含糊着说:“名门之后,果然艺业了得,小姐不必自谦。”

众人谈谈说说,很快一桌子宵夜就被吃得干干净净。耳听得鼓楼上棒打两更,刘鉴和十三娘起身告乏,宋礼就派人送他们前去安歇。

刘鉴进了为他安排的厢房一看,果然陈设简单,只有一张板床,连蚊帐都不挂,四壁皆空,再没有第二样家具了。看起来,这是打算留给下人住宿的地方,并且还没有布置完备。

刘鉴不说什么,捧灯可一个劲儿地嘀咕,说若不是刚才那顿宵夜吃得好,还不如回柏林寺去睡呢。只有一张床,自然让给了主人,捧灯只好问刘府的家人要了张凉席,打个地铺,他再想索要枕头,对方却摇头摊手:“那边那位大妞刚要走了最后一个枕头……要不,我捡两块砖头来给小哥你?”

捧灯知道对方说的“大妞”是指瑞秋,这满肚子气就更不打一处来。刘鉴笑笑说:“竹箱里还有几块木椟,你拿出来摞齐了垫脑袋吧。”捧灯一缩脖子:“小的不敢……那上面写满了符咒,小的怕拿它当枕头会发噩梦……”

他撅着嘴,委委屈屈的,正打算去帮刘鉴打洗漱用的清水,要块洗脸的手巾,却被刘鉴扇子一摇,制止住了。刘鉴吩咐他:“关好房门,打开窗户。”捧灯疑惑地挠挠头:“门是一定要关的,却为何又要开窗了?爷还嫌屋里蚊子不够多么?”刘鉴瞪他一眼:“少废话,你照办就是!”

于是捧灯过去阖上房门,上了闩,然后跑到窗边,刚把窗户拉开,就看到外面黑漆漆的,却有两点亮光直射双眸。捧灯吓得大叫一声,“噔噔噔”连退好几步,差点就一屁股坐在竹箱上了。耳听得一声银铃般的轻笑:“捧灯哥,你胆子还没枣核大呢。”

捧灯定睛细看,原来那两道亮光不是真的亮光,是一对清亮的瞳仁,映着屋里的烛火,看着好象在发光。他右手摸着自己胸膛,好一阵子透不上气来:“……吓死我了……这人吓人会吓死人的呀!”

“我又没吓你,是你自己胆小不争气。”站在窗外的正是丫鬟瑞秋,她轻轻一笑,左手一扶窗棂,“呼”的一声就翻进屋里来了——也不知道那么大个子,怎么如此轻易就能钻进这么小的窗户来。

刘鉴拍拍捧灯的头,以示安慰,然后朝窗外浅浅一鞠:“小姐既已来了,如何倒不进来。”话音才落,却听瑞秋“嘿嘿”笑着:“你怎么不转过头去看看?”

刘鉴闻言转身,却见十三娘好端端地站在自己身后——她早就卸下了剑侠装束,梳着双鬟,穿一身淡绿色的衫子,体态婀娜、风姿绰约,倒和在骆家庄里初见时一般无二。捧灯也才看到十三娘,吐着舌头直叫:“我的妈呀……那丫头不懂事,装神弄鬼地吓人,骆小姐您怎么也这么来无影,去无踪的?!”

骆小姐以袖掩口,微笑着说:“我本来就是这样,你今天才见识到吗?”

刘鉴朝骆小姐拱了拱手,骆小姐轻折纤腰,浅浅一福,算是还礼。刘鉴左右望望,真是“家徒四壁”,什么也没有,于是招呼骆小姐:“请在床上坐吧。”自己扯过竹箱来坐下,勉强可以算是一张方凳。

“大人早就算到妾会来了?”十三娘缓缓坐下,并且瞥了瑞秋一眼,示意她把窗户关上。

刘鉴“啪”的一声打开折扇,轻摇了两下,反问说:“小姐路上遇见了袁忠彻么?怎么倒让瑞秋先来?”

瑞秋在旁边“哼”了一声:“我还以为你不会问了呢。咱们大老远地从京城赶过来,我就算了,见了我家小姐,你连‘辛苦’也不说一声!”

十三娘朝瑞秋挥了挥袖子,示意她不必多言,然后转向刘鉴,简明扼要地回答说:“到了东昌,发觉袁大人施法术追了上来,我便留下拦阻。袁大人确是个有实学的,我连破了他三般法术,他却仍有应对之策……”

刘鉴轻轻摇头,不置可否。

“我所知有限,再想阻他,除非是现身出剑,伤了他的性命——他非奸恶之徒,这不是我辈应当做的事情。反正大人信里只叫我们送东西到北京,交在您手里,只要路上东西不被截走,想必就算袁大人追到北京,您也总有法子应付,因此我就抽身而退了。”

刘鉴摇着折扇,连连点头:“小姐果然是个聪明人,做得很对。”

十三娘瞥了一眼刘鉴手里的扇子:“这可是那年相赠之扇?如何不题些字、做幅画来修饰它?”

刘鉴低下头,双手持扇,缓缓合拢,又彻底展开,回答说:“此乃小姐取南海普陀山的紫竹亲做的扇子,在下不擅书法字画,生怕给弄污了。想找个高人来题写吧,又一时不得其人……”他抬起头,转变话题:“小姐此来,不是来问扇子的吧?”

听到这话,十三娘的笑容突然一敛,问:“大人方才在堂上说,万岁山上埋着一股灵气,但据我所感所触,那分明是一股戾气,凶悍得很。敢问何故?”

刘鉴的表情也逐渐变得严肃起来:“既是千里迢迢请小姐来北京,内中情由,当然要对你分说明白。”

于是刘鉴就把来北京以后所遭遇的事情,捡重要的对十三娘主仆说了。首先是酒楼上遇见户曹司务牛禄,听他说起打死沈万三的事情,刘鉴解释说:

“当初攻下大都城,残元百官来降,洪武爷就召元朝太史张佑、张沂、黑得儿等十四人入司天监——也就是今天的钦天监,其后不久又召回回术士郑阿里等十一人到京城,配合着司天监令、诚意伯刘基一起推算历法。我估摸着这个沈万三,就是这二十五人之一的化名。”

十三娘问:“那他不是在朝廷里做官么?怎么又来北京当了乞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