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快穿] 第231节(2 / 2)

加入书签

如此一来,今后即便食品厂和酒厂以及医院都改了主意,不从他们知青点直接进糖,他们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两人离开公社大院,再往前走,到了中学门口,刚好赶上大家写完考卷出来。

英子一路小跑上前,抱住田蓝的胳膊:“你们怎么这么早就交卷了?好歹多写会儿嘛。”

卷子太难了,她写的头都大了,到最后都没来得及写完。

“唐老师心真狠啊。中途都闹成那样,他也没给我们多放一分钟时间,到了点就收卷。”

田蓝诚恳地看着她,净说大实话:“如果这种难度的试卷两个小时还写不完的话,那高考就悬了。”

周围的知青都吓了一跳。

这年代没五三,高考资料都得想办法自己到处收集。他们甚至不知道1979年的高考试卷到底考了些什么。因为知青点购买的资料里没这项啊。

现在听田蓝一说,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完蛋了,录取的人这么少,卷子又这么难,他们肯定考不上。

众人长吁短叹,小云喃喃自语:“考不上,我估计最高兴的人应该是秀英的婆婆。”

她外婆家和秀英婆家在同一个大队,还算了解她家的情况。

其他人跟着点头:“肯定的啦,她考不上不就老老实实留在村里,不会再回什么嘛。说实在的,她男人带着两个孩子,肯定找不到条件比秀英更好的。”

当初北京来的知青嫁给向阳公社的农民可是件大事,还是那会儿的革委会主任帮忙主持的婚礼,说是移风易俗,改变了千百年来的婚姻陋习。

结果才过了几年啊,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世界都不一样了。

田蓝冒了一句:“不是世界不一样,是他们一直都不一样吧。”

大家面面相觑,点头表示赞同。

的确不一样。

生活习惯各方面都不一样。

就说他们吧,还是城里的知青到了赵家沟之后,他们才知道要天天刷牙,每天晚上都得洗脚。

不住在一起,社员和知青都能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可住到了一处,肯定就有矛盾啊。

知青们笑嘻嘻地围着胡长荣问东问西:“你跟你老婆谁听谁的呀?”

胡长荣笑骂了一句:“你们管得倒宽呢,你问你们什么事儿?”

废话。当然是他老婆听他的了,他老丈人一家都听他的。因为他从城里带来的生活习惯是高级的先进的健康的,哪有落后的战胜先进的道理呢?

小云摇头:“那可未必,起码秀英婆家不这样。她结婚当天晚上,她丈夫就打了她。因为她让她丈夫洗干净脚再上床,不然就不准上床。她丈夫不愿意,就动手打了她。”

田蓝震惊:“就为这点事?”

小云点头:“是啊。我以前还觉得是秀英小题大做,为这点事情跟她丈夫吵什么吵呢?后来我觉得是她丈夫不对,本来就应该注重个人卫生。他做不好,别人给他指出来了,他不仅不改正,还要打人。这种人真的好落后。”

秀秀皱眉:“他到底在想什么呢?洗干净脚不舒服吗?”

田蓝叹气:“因为他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如他老婆呀,起码在个人卫生习惯上。有的人因为清楚自己糟糕,所以自卑,反而就表现的特别傲慢,不允许任何人说他不对。”

英子撇嘴:“她咋不离婚呢?我倒觉得她应该离婚回家,待在她婆家没意思。”

她哥急了:“你别张口闭口就让人离婚啊。离了婚,她孩子怎么办?”

这倒是个难题。老话说的好,有了后妈就有后爸。亲妈都不疼的孩子,还指望谁疼啊?

再说了,就她丈夫的条件,跟她离了婚,还能找到条件多好的呀。人家肯离才怪!

陈立恒提醒他们:“你们没听秀英说吗?现在离婚也不行了,除非丧偶。”

妈呀,别说这茬。一说这茬,大家后背都发凉。

众人紧走几步,上了大路准备往赵家沟的方向去。

小云一抬头,瞧见前面人的身影,立刻示意大家看。

是秀英。

她走在前面,脊背挺得笔直,两手空空。

她婆婆跟在后面,怀里抱着孩子,一路走一路小声地咒骂:“让你喂个奶怎么就这么难?当妈的心这么狠,我看你以后怎么过。”

秀英充耳不闻,继续大踏步地往前走。

她婆婆只能一边咒骂一边追。

田蓝叹气,感觉这孩子也是时运不济。别看奶奶时时刻刻把他挂在嘴边,估计也没真的多爱。

最简单的道理,这大冷的天,西北风呼呼直吹。别说小孩,就是大人都不愿意出门,何况这种奶娃娃。

非要抱过来给妈妈喂奶吗?明明晓得儿媳妇要来考试,为什么不带孩子待在家里呢?就算小孩饿了,也可以喂点面糊糊。

这时代的人因为普遍营养不够,真正能够依靠奶水满足孩子的母亲并不算多。大家都是拿糊糊之类的给孩子当辅食。

秀英的步子极快,简直是迫不及待地逃离。跟在她身后的婆婆和孩子身影也渐渐远去。

赵家沟的知青转过身,往自己的方向走。

刚考完试,即便风吹得人张不开嘴,还是有人会忍不住问:“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成绩。”

田蓝想到了一件事,开口吐槽:“把题目这么混乱的摆在一起,真不合适。改卷子的老师还得挑自己的题,不是在增加工作负担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